潘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历史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就可以用跨学科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用创新与合作打通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经脉。
关于跨学科的载体,笔者选择了手账。手账,不仅仅有文字记录,还可以搭配精美的手绘插图,甚至会用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来装点,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手账的形式实现学科间的勾连。
一、立足素养,夯实历史学习之基
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因此,想要立起万丈高楼,必须夯实地基,立足素养,明确目标。所以,跨学科学习主题目标确立如下:
综合运用语文、美术、物理、地理、道法等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交通、通信方面的变化;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树立文化自信(历史),培养唯物史观与政治认同(道德与法治);等等。
二、融会贯通,架起学科交融之桥
本次课程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手账。主要通过各学科老师介绍、学生自主合作、综合评价等形式融会贯通。
三、合作创新,织密知识体系之网
首先,历史老师向学生介绍改革开放相关知识,接着邀请语文老师简单介绍排版方面的技巧,美术老师则介绍装饰美学相关信息。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组。
(一)组建学习小组
内容:每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成员5—6人,各组选取一名同学为组长。
方式:自由组合+教师微调,确保各组学生能力组成相对均衡。
(二)确定研究主题
组长上台抽签,确定研究主题。
(三)明确编写及评奖要求
1.主题鲜明,体现学科间的融合,向各学科老师请教,利用相关课程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对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社会生活的作用。
2.内容充实、积极向上,体现“变”的主旨。
3.参评方式:班级展示并按照作品投票,每人一票。各班评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
4.分组汇报竞选。
每组选派1—2名代表上台演讲,总结并分享本组有关成果,包括设计理念、框架结构、设计亮点、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等,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产生智慧碰撞和思维火花,共同提升认识。
5.现场投票角逐。
手账评价量表
参与情况汇报分析作品赏析
全组每人参与,且有明确分工(10分)1.主题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互动感强。
2.有PPT演示,准备充分,图文并茂。
3.有对本组跨学科亮点的分析,有设计意图的描述,有历史背景、情感分析,价值观的升华。(25—30分)
1.主题突出,体现“变”的主旨,图文结构比例符合要求。2.跨学科亮点突出。
3.文字美观有特色,图片手绘,有知识性和观赏性。(50—60分)
1—2人未参与,分工较明确(5—8分)1.主题较突出,语言较流畅。
2.有PPT演示,图文并茂。
3.有对本组跨学科亮点的分析,有设计意图的描述,有历史背景、情感分析。(10—25分)1.主题突出,体现“变”的主旨,图文结构较合理。
2.文字美观,有图片,有一定知识性和观赏性。(40—50分)
多數人未参与,分工不明(0—5分)主题正确,语言流畅(0—10分)主题正确,图文并茂。(20—40分)
四、结语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学生通过绘制手账,感受到了生活即历史。通过实物史料,如粮票,感受到史料实证的重要性。也通过和各科老师的交流,理解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学科之间可以打破壁垒,融会贯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相信经历千锤百炼,他们一定能成长为具备创新活力和综合素养的新“历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