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现实问题和实践对策

2024-06-06 10:16于晓丽何春月曹林炎
职业时空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于晓丽 何春月 曹林炎

摘要:高職院校在教学定位上主要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职责,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其拥有的产教融合理念及能力水平等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当前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因此,各大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要向更高层次发展。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基。

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二孩三孩政策的推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数量大幅提高,社会对其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硬、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狭义上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强调教师素质的“内生”性[1]。以此为基础,本研究认为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在明确当前社会及幼教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前提下,立足于学校定位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选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其教学工作的“双重性”——理论指导+实践训练。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反思学习的理念,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励教师走进幼儿园,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提高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育程度

学前教育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推进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在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研究与实践。根据《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3)学前教育》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学历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旧以大专学历为主,截止2021年的统计数据,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总人数是3190989人,专科学历有1867484人,占比58.52%[2],这更加说明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比例失衡。主要原因是: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将升本定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紧跟普通高校,极为重视专接本比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实践锻炼;第二,教师群体脱离实践活动,高职教师以职称晋升为目标,忙于教学、科研等,任务繁琐,无暇深入幼儿园观摩教研,使自身的课堂教学变成空中楼阁,学生毕业时空有一身理论却无法转化为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职前职后教育培养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本研究认为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应贴近幼儿园实践,了解当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与岗位对接,将职前职后教育进行有效衔接。

(三)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教学能力和水平,而学生的就业率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可在课堂中呈现当前幼儿园的最新要求,如:招聘要求、开展的教研活动等,使学生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健全的学前教育产教融合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明灯,指引教师真正贴近实践。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产教融合的政策性文件,力图通过产教融合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产学研融合水平不足的情况。但实际情况是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产教融合大多停留在表面合作上,难以往深入推进,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目前的评价体制主要重视教师的学术成果,尚未体现和关心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尚未体现产教融合的理念,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与教学水平的脱节,如:在平时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及评优评奖中,未将实践项目和时长纳入考核标准,导致教师不愿意深入幼儿园,反而将其视为一种“负担”,专业成长进步较慢;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其主要目标定位于升本,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参考本科院校的考核评价方案,而忽视了自身的实践型定位的特征,从而造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缓慢,且自身认同感不高的局面。

(二)教师产教融合专业发展渠道较窄

教师专业发展渠道较窄是影响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当前,产教融合等理念虽然已经深入职业院校,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学前教育为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合作上,如:学生的实习,但产教融合所需要的实训平台等尚未建成,致使产教融合深度不够[3],并且高职院校和幼儿园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高校教师对当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掌握较少,此外,高职院校关于教师产教融合培训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校外专家进校园宣讲、校内内部教研为主,且培训次数较少,该类型培训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虽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但尚未真正促进教师产教融合能力和水平。

(三)教师专业队伍结构略显失衡

我国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应全面致力于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进而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但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师资队伍结构失衡的情况。首先,师资队伍梯队两极分化严重。学前教育专业是时效性较强的专业,幼儿园教研活动主题、理念更新速度快,老教师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与当前幼儿园的实践情况有所脱节,对新知识和理念缺乏内生动力。而青年教师群体大多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作为新教师,关注生存是其短时间内的主要目标,因而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论教学而无暇深入幼儿园实践;其次,高职教师群体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的硕士毕业生,他们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应聘到职业院校,因其在本硕接受教育时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存在着学历高、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产教融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是制约人才产出质量的一大因素。

(四)教師横向合作及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但实际情况是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以科研为例,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有待提升,大部分高职学前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缺乏科学研究经验,对研究热点缺乏敏感性,找不准切入点,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第二,教师教学任务偏重,科研时间不足,高职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导致科研时间占比缩小;第三,缺乏科研氛围,科研团队弱,缺少学术带头人等情况,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学术奖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浇灭了青年教师科研的热情和欲望;第四,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课题大多局限于纵向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校企合作机会和经验,导致横向课题研究能力不足,加之学前教育自身在横向课题研究方面局限性较大,因而产教融合效果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所拥有的理念、能力及对职业的认同感是影响教学质量中重要的一环,但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较低,从而导致专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停留在“技校”,致使高职教师对职业认同感不高,加之部分学校待遇偏低且过于“行政化”,科研奖励力度不够,职称晋升希望渺茫,个人发展机会较少,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践行“双师型”培养模式,均衡高校教师专业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提升育人的时效性,而“双师型”教师是推进产教融合的中坚力量,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双师型”实践基地,制定“双师型”培养计划,和幼儿园搭建合作平台,专任教师至少在幼儿园工作一年,这也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第二,双能力考察招聘,源头保障双师,目前高职招聘主要考察的是应聘者学历水平和理论水平,较少关注实践能力,因此,可在后续的招聘中,向实践型人才适当倾斜,应聘者需要具备至少一个学期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或在面试内容中增加实践环节内容的考核;第三,高职院校应加强和地方幼儿园的联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第四,可以和幼儿园开展“实践导师制”模式,一对一帮扶,从而快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和师范类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标准,激发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改进。

1.立足职业院校的特点调整评价体系,改变往日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部分高职院校在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尚未将产教融合的理念渗透其中,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置于日常授课和应付各种活动上,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可在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体现实践能力的重要价值,激发一线教师增加实践经验的欲望和意识。

2.优化奖励机制,树立榜样引领作用。奖励机制是高职院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奖励机制不仅针对教师的科研成果、理论教学水平,也应该涵盖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重视产教融合且积极践行“实践导师制”的教师。此外,奖励机制不应局限于物质奖励,也应给予精神奖励,人文关怀,让高职教师在职业中产生幸福感和认同感,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三)营造产教融合氛围,增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比50% 以上,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4]。而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学习能力较强,但入职时间短,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因此营造产教融合的氛围至关重要。

1.幼儿园名师进入校园,指导教学实践。高职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于高职教师而言,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大多教师对幼儿园的了解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实习和见习工作上,致使课堂教学内容虚而不实。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幼儿园,将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请进校园,对高职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从而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开展面向学生的讲座,展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进步,提升育人效果。

2.高职教师进入幼儿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高职教师要深入幼儿园一线工作,按学期制实施定期轮岗轮换制度,持续性的实践工作更易于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如: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教法课程、环境创设课程、行为观察课程等需要大量的实践素材支撑,教师深入幼儿园,不仅能积累工作经验,也能提升实践能力。

(四)优化专业发展形势,拓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渠道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优化专业发展形势可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形式的发展机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1.探索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方式。高职学校应统筹规划,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环境,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模式,高职教师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跟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因此应重视“再教育”环节,拓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如:制定完善的校外培训、参加会议的具体规章制度,拓宽培训渠道,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混合培训等。

2.以赛促教,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技能大赛是推进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5]。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备课、磨课,掌握研究新内容、新方法以及最新的大赛要求,融合新媒体技术,更应立足于实践,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五)探寻校外研究契机,推动高校教师横向合作研究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科研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纵向课题,更应着眼于横向课题,高职院校应积极探寻校外研究契机,主动对接幼儿园,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团队,接受幼儿园或区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委托,以团队教师的自身学术积累、教育研究经验为基础,与幼儿教师一起就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各类实践问题展开持续探讨。同时全程指导幼儿教师在横向课题研究各阶段中获得系统化实务型研究训练,推介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从而助推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和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6]。

结 语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中坚力量,政府、学校、幼儿园应发挥三位一体的整合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营造产教融合氛围,此外,教师应该抓住专业发展的契机,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钻研学术,积极拓展业务能力,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李华伟.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内驱力的内涵、特性及激发路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7):1-8.

[2] 凌亢.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3)学前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09):49-53.

[3] 何春月,于晓丽.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23(09):49-53.

[4] 冯曦涓.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20(03):24-26.

[5] 赵爱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2023(11):138-140.

[6] 张志祥,殷娴,孙玲,赵炜霖.以横向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幼教师资教研能力的路径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0):95-99.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