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审视与创新

2024-06-06 10:16叶春菊
职业时空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高职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叶春菊

摘要:文化生态是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理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生态的重要性,立足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生态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从秉承文化平等、树立文化生态意识出发,通过补充教材资源、纠正课程文化失衡,突出学生主体、创新跨文化教学法、优化考核结构、增设文化评价指标等措施,探索高职英语教学创新趋向,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文化生态;高职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是我国大中小学的必修课,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学生一直接受英语教育,但在需要跨文化交际时却遇到困难,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馒头”“粥”“梅兰竹菊”等词汇也无法用英语完整表达,反之,部分学生却能熟练运用英语俚语、谚语,将“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作为潮流。高职院校是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了深化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打破传统语言教学标准化、程式化、技术化倾向,在语言文化生态观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对待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以培养语言技能与文化敏感性、文化能力兼具的人才为目标,积极倡导中西文化平等交流,加强母语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高职英语教学重视文化生态的必要性

(一)顺应全球化趋势,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的现实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我国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持续扩大影响力,必须通过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打破地域界限与固有文化模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认同。高职英语课堂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主阵地之一,为了培养能够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必须充分重视文化生态,真正将中国的文化成果推广出去,使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二)遵循语言发展规律,适应语言与文化逻辑关系的内在要求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联甚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主要方式,而文化内涵形式丰富,涵盖了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交际是一个双向交流的传输过程,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兼容。若学生不了解母语文化,就无法理解目的语文化,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生态,平衡好目的语与母语两种文化的学习,才能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1]。

(三)平衡中西文化生态,促进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跨文化交流强调交际双方文化的吸收与传播,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除了要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以外,还要完成对母语文化的输出,以此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衡发展。针对既有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关键是要平衡中西文化生态,将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特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传承與弘扬[2]。

二、文化生态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审视

(一)价值认知局限,文化生态意识薄弱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命脉的延续,各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各民族文化理应具有平等的地位。但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因对文化价值认知存在局限,缺乏文化生态意识,将外语文化教学片面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了母语文化教学,造成文化生态关键环节的脱节,长此以往,部分学生难免产生一种语言优越感,认为西方语言文化优于中国文化,加上对母语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了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不当,母语文化表述失衡

近年来,高职教育为了突出实用性,有关英语的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特别是母语文化教学要求表述宽泛,在课程设置中文化类课程缺乏,关于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转变为单一的以英美为主的西方文化与习俗介绍,与中国文化知识有关的中国文化概况等课程并未开设,少数院校虽设置了传统文化网络课程,但也仅有2个学分,加上教材内容中关于中国文化表述寥寥无几,目的语与母语文化比例严重失衡,造成英语语言输入的文化生态失衡,不利于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重语言轻文化,师生之间生态错位

纵观美国外语教学发展史不难发现,正是由于确立了文化教学的核心地位,才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部分趋于碎片化,关于跨文化教学缺乏配套大纲指导与教材支持,这暴露了高职英语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问题,加上师生间生态错位,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教学效果[3]。

(四)评价结构单一,文化知识考核缺失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将英语教学目标与等级考试直接挂钩,这种应试教学的模式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仅仅依赖等级证书来评判学生发展情况,会造成学生逐步失去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并对英语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如此,在高职英语考评机制中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考核指标,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无论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乃至硕博考试,鲜少触及此类知识,这进一步加剧了文化生态失衡[4]。

三、文化生态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一)秉承文化平等观,树立文化生态意识

为了解决因价值认知局限而造成的文化生态意识薄弱等情况,高职院校要注重引导师生树立文化平等意识,并修订《教学大纲》中对中国文化教学要求的宽泛表述,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测试评估等方面出发,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语音、语法、词汇量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具体要求,以此凸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同等重视,使师生能够深刻把握英语课程教学兼具学习西方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双重属性,形成跨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不仅如此,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树立强烈的文化生态意识,引导学生以开放、尊重的学习态度,主动获取和理解文化知识,把握中西文化的精髓,跳出语言形式学习的“怪圈”,形成文化的世界性与科学的文化观,不断强化文化鉴别能力,从文化价值平等性角度出发,将学好目的语与母语文化,以及运用英语对外介绍和传播母语文化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5]。

(二)补充教材资源,纠正课程文化失衡

高职院校要调整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编写体现中西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材,重视文化传输的双向性,一改当前教材中目的语与母语文化内容比例生态失衡状态,同时要增加中西语言文化对比内容,重视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与培养,如苏州大学编写了《中华文明与苏州文化英文导读》,江苏大学出版了《人文艺术英语》,并开设对应课程,体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双文化模式[6]。从广泛的选材中挖掘文化教学资源,注重跨文化知识的传递,并从词汇、句法、习语、语篇中突出文化内涵的对比学习,如地名“江南”译为“south of the yangtze”,也可按照央视9频道的拼音拼写“the jiangnan region”,利用有目的地渗透、讲解与操练,培育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批判与鉴别等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7]。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定位特点,开设本土特色及中国文化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材研发与团队建设体制机制的支持下,突出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有效补充教材以表层文化为主的文化教学,将语言知识训练、技能培养与文化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听进来、说出去”的能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创新跨文化教学法

从文化生态视角来看,教师要转变传统“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课程开发者与设计者、教学评价者等多角色功能,既要加強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文化生态的教学环境,利用数字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设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智慧化、现代化学习条件,便于学生阅读英语原版读物、收看英语电影、广播节目,与外国人开展虚拟场景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知识与多元文化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入跨文化教学模式,通过双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借鉴和吸收目的语先进科技文化精髓的同时,又继承、弘扬母语优秀历史文化,并从语言文化内涵差异、人文风俗差异、民族心理及思维差异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把握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洞察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肩负起中国优秀文化传播使者的重任[8]。

(四)优化考核结构,增设文化评价指标

为了解决评价结构单一,文化知识考核缺失等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文化生态视域优化考核结构,除了关注语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增设文化评价指标,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避免依靠几张试卷来片面评价学生的情况,而是要在笔试的基础上增设口试,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问卷考评与课外活动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自选评价方式,以此提高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测试内容,在笔试、口试等考评环节中增加中国文化的话题,也可通过PPT等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西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再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的英语口语竞赛及活动,如介绍当地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景点等竞赛活动,并将竞赛成绩纳入考评机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结 语

近年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得到了普遍重视,无论是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及教学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涉及教学生态体系中极为关键的要素——文化生态方面仍有待推进。”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目的语文化的引入与学习占主导地位,而母语文化却被严重忽视,这造成了各大院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了打破这一现象,要求教育者从教学主体、文化、物质环境等各个要素出发,深度剖析文化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并在平等和谐的文化生态观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和处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关系,保持在英语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中中国文化教学、英语文化教学、师生及教学环境等各要素的平衡有序发展,确保文化传输的双向性,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科学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吴筱明.基于高职院校外语文化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 (04):46-56.

[2] 刘蕊.本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3):62-64.

[3] 刘一帆.跨文化视角下高职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 158-159.

[4] 吴筱明.从文化生态视角反思高职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3):105-109.

[5] 周敏.文化生态学观照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03):56-57.

[6] 杨东杰,王维倩.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 150-152.

[7] 徐小容,高旭阳.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生态观构建的路径及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01):148-150.

[8] 杨峰.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思考——以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3(01):74-78.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高职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原声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分析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