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冲突的化解策略

2024-06-06 07:14:11陈文海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专业化

[摘要] 在“双减”政策颁布的初始阶段,家庭和学校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磨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班主任应该站在主导位置,吸收专业理论,确立专业姿态,尝试通过巧用“情绪沟通法”“内感官帮助法”“微笑拒绝法”等专业化策略,有效化解家校冲突,创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教育冲突;解决策略;家校协同育人;专业化

一、新时代家校冲突出现的原因

家校冲突是指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具体事项上由于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而引发的不和谐事件,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方式、内容、机会和质量等方面的分歧。在“双减”背景下,观念上的差异、教育期待的不同、沟通方式导致的信息差,都会使家校矛盾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角色地位不同。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两个主要环境,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学校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家长的任务是提供基础保障和情感上的支持。由于角色的差异,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2.教育理念不同。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纲领和方向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变化,这可能和家长的教育期待方向不一致。一方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另一方则认为应该注重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3.压力增大。在“双减”政策下,学校不仅要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还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这必将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大。同时,学校要求家长花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家长和教师都承受着过高的压力,这也会导致教育冲突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时代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家校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为了化解双方冲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站在主导地位,主动化解冲突,架起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创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二、家校冲突的化解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该如何面对和化解冲突呢?笔者建议,教师应吸收专业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情绪、内感官及微表情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心理学与教育紧密联系,为化解家校冲突寻找有效策略。

(一)“情绪沟通法”消除负面情绪

当家校发生冲突时,双方往往都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此时教师需认识到沟通的目的是解决冲突,而不是激化矛盾。因此,在沟通之前,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以专业的方法帮助家长排解负面情绪,从而解决核心问题。此时,“情绪沟通法”便起到重要作用。

“情绪沟通法”是指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表达,帮助家长和学校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达到互相理解、尊重和包容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认双方的情绪感受。在沟通开始前,双方需要确认自己的情绪感受,如“我很焦虑”“我很难过”等。确认情绪感受可以使双方理解对方,从而减少矛盾和冲突。

2.倾听和理解对方。在沟通过程中,双方要认真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尊重对方的感受,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需求。

3.寻找共同点。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需要寻找共同点,找到合作的可能性,以达成共同目标。

4.制定解决方案。在确认共同点后,双方需要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该考虑双方的需求和利益,达到双方的满意度。

5.落实和回顾。在达成共识后,双方落实解决方案,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以确定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曾有一个学生对家庭作业比较抵触,学习任务总是不能完成,于是笔者联系其家长,请家长配合教育。联系多次后收效甚微,于是家长与笔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冲突,笔者主动邀请家长来校沟通。当学生父亲赶到学校后,笔者请他到校园后花园的矮石凳上坐下(第1步操作解析:心理学证明个体重心矮一些安全感会强烈一些,情绪会更加平和一些)。接着,我们便聊起孩子在家中的情况。这位父亲时不时地说起家庭的困难,而笔者便以“原来如此”“真不容易”“特别理解”等言语表示回应和理解(第2步操作解析:给予心理的共情表现),并在沟通过程中对父亲表达出的对孩子成长期待的语言加以适当的重复(第3步操作解析:加深共情程度)。最后,我们一起商量制订了一个管理孩子作业的计划,约定按照计划督促孩子(第4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回访与发展进程的跟踪(第5步)。

通过情绪沟通法,家长和学校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更加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双方采用情绪沟通法并认真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情绪沟通过程中不要使用攻击性语言,避免互相指责和批评。

(二)“内感官”协调双方矛盾

心理学范畴中“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途径”通常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深层的本体感觉、空间感觉、情绪感受等,人们把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统称为“内感官”。不同的感官模式呈現出不一样的外在表现形式。“微表情”便是“内感官”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人类表情的瞬间反应。利用微表情可以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减少家校冲突的发生。以下是利用微表情解决家校冲突的步骤:

1.观察微表情。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双方需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如眼神、嘴唇、眉毛等部位的瞬间变化,以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需求。

2.理解微表情。在观察微表情时,需要理解微表情背后的情感和需求,如苦恼、压抑、害怕、兴奋等。理解微表情可以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通过分析情绪和情感需求,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3.沟通需求。在理解微表情的基础上,需要对自我的需求和期望进行清晰的沟通。家长和教师通过正确的语言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对方的需求。

4.合作解决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需要采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双方需要共同落实解决方案,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增加沟通和理解。

“眼球转动观察法”是微表情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对眼球转动的方向辨析对方是在进行何种思维的过程:如果眼球向左上方不自觉地转动则表示对方正在进行回忆、描述等思维活动,而眼球向右上方转动则表示个体在创造组合新的景象,也就是编造。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位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当他撒了谎,老师与家长核实时,家长会和他一起欺骗老师。于是,笔者在交流前准备好所要沟通的话题,有部分话题指向冲突事件本身,有部分话题指向日常生活。在沟通过程中,笔者与家长沟通日常生活问题时,她的神情比较放松,语言比较流畅,眼珠也是不自主地向左上方转向。而在对撒谎事件进行核实时,家长的眼珠不时地向右上方转动。接下来,笔者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方式,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对话环境,为她层层剖析溺爱孩子的弊端,以及此次家长对孩子的包庇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最终,家长在笔者面前放下戒备,说清楚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思想认识上和笔者达成了一致。

综上所述,利用微表情解决家校冲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以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双方需要注意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情绪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并采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三)“微笑拒绝”明晰双方责任

我们深知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服务,但是许多家长过分解读了这种“服务”的内涵,经常会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很多要求。老师也要坚守好自己的原则,学会有艺术地说“不”。《沟通心理学》中有一种沟通方法叫“微笑摇头拒绝法”,具体步骤如下:

1.面带微笑。在面对家校冲突时,不要变脸、不要生气,要保持平和、友好的态度,面带微笑。

2.表达感受。以“我感到”“我认为”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攻击对方,也不要过度解释。

3.指出问题。清晰明了地指出问题所在,不要含糊或有歧义。

4.提出解决方案。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对方有更多选择。

5.拒绝坏的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有些解决方案并不合理,要果断拒绝。

6.维持友好关系。即使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也要保持友好关系,毕竟双方都是为了学生的利益而努力。

例如,一位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每天都要询问“今天在学校老师对你好不好”“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有没有让你感到不开心的事情发生”,渐渐地,孩子每天仅关注在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家长得到的负面信息越来越多,负面情绪逐渐增加,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提了几次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学校找到笔者,责备老师不采纳他的“建议”。

面对气急败坏的家长,笔者拿出了沟通的最强法宝——“微笑”和“倾听”。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笔者微笑着倾听他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焦虑,微笑着倾听他对教师工作的不满,微笑着倾听他对教师不满足其所提要求的气愤……整个过程中,笔者没有与他争辩、解释,而是保持平静的心情去倾听。谈话最后,他依然语气强烈地提出了要求。笔者采取的方式是微笑着对他摇摇头,表示拒绝,并且耐心对他的要求进行了剖析:对孩子本身的不良影响、对别的同学的不公平、给教师工作带来的诸多麻烦,此外还指出他与孩子沟通的关注点发生了问题。他的要求第一次被班主任正式地拒绝了,有一些失落。但是后來,这位家长极少再向老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这次家校联系的成功之处在于,被“微笑拒绝”的经历使一位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冷静了下来,反思自己与班主任的相处方式,而这种反思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化解家校冲突的现实意义

化解家校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运用专业心理学理论可以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交流,减少误解和矛盾的发生。

专业心理学理论能够创造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并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以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和教师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心理状态,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因情绪波动而导致的冲突。同时,相互信任的环境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重新审视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以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其实“赢得”和“赢了”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双减”政策下,心理学的专业化应用能够优化教育环境,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减少家校冲突的发生,构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沟通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陈文海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扬州市首批特级班主任。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6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2:06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5:23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5:35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50:06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