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于古代楹联里的人文意趣

2024-06-06 06:16陈熙贞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春联楹联

楹联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种类丰富。辞 旧迎新的春联意趣绵远,谆谆教诲的勉联蕴含 宏深的志趣,寄情自然的景联充满雅趣韵致, 真诚温情的贺联彰显无限乐趣,传递技艺、践 行职业操守的行业联妙趣无限、引人深思,而 蕴藏机巧的谐趣联更是启人心智。在品读楹联 中,可感受传统文化意趣。

楹联俗称“对联”,因语言凝练、对仗工 整、思想内涵深刻而著称,是内涵丰富、思想 深邃且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 大的文化、精神以及艺术价值,是中国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意趣绵远——辞旧迎新与美好祝愿交融

常言道: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 书写春联、张贴春联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美  好生活的祝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  弘扬。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春联和故  事,历经沧桑巨变而不衰。

相传在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在春节到 来之际,书写了一副春联“春雨春风春色,新 年新景新家”,联中三“春”三“新”,非常 巧妙地呈现出新春新气象、新面貌。因王羲之 书法精妙,时人珍视,此联一出,被人连夜盗走,王羲之只好再写一副“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结果又被人偷去。此时已  至除夕,若再被人拿去就不吉利了,王羲之经  过一番思忖,无奈写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的联句,家人惊恐不解,但王羲之却吩咐悬挂  于门庭,第二天果然完好无损,于是提笔在两  联下各添三字,便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  不单行昨夜行”,以巧妙的语言组织化解了原  始寓意,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典范。

明、清两代春联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后 人交口称誉的联句。朱元璋喜作楹联,善用春 联褒奖大臣之功绩,如为开国大将徐达题写“破 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 无双”,意即赞扬其智勇双全,破匈奴、击南 蛮,出将入相,举世无双。春联中最负盛名的 当属明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所写的“天增岁月 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联阐述自然规 律,下联则为家人祈福,书写美好祝愿。当然 还有清代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所对的下联“一 夜春随爆竹来”,相传当时左宗棠走在路上发 现一家门户上仅贴上联“十年宦比梅花冷”, 左宗棠读后备感凄凉心酸,于是对出下联,化 悲为喜,以此表达积极乐观的一面,是祈求来 年顺遂之美好意愿。

春节是华夏儿女心中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人们一 直沿袭写春联、贴春联这一传统风俗,这种最 为简单朴素的庆祝方式,意趣绵远悠长,是平 凡而真实的人间烟火气,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温 暖与心灵的慰藉。

二、志趣宏深——谆谆教诲与殷殷期盼相伴

千年文化传承, “家国天下”的思想已浸 润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人们耳熟能 详的楹联,如“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崇 为善本,德乃福基”,寥寥数字汇聚成励志警 世联语,不仅是每一位中国人所遵守的道德底 线,更是奋发图强的精神引领,人们在日复一 日的耳濡目染中,实现心灵的陶冶、境界的提 升和灵魂的净化。

明、清两代是楹联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时  期,文人辈出,优秀的楹联更是不胜枚举。  “江南四大才子”中成就最大的文徵明曾作联  “道不达人子臣弟友,学惟逊志礼乐诗书”,  勉励自己,也告诫他人尽管学习不一定使人飞  黄腾达,但能使人懂孝悌、知感恩,故而学习  礼乐诗书要虚心勤奋,以提高自身修养。无独  有偶,朱彝尊也曾撰联“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  之道以待后学,颂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  古人”。关于为什么要读诗、书、禮、乐,清  同治年间的一位状元陆润庠曾作一联“读书取  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  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  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就是说读  《尚书》要严谨求实,读《易经》要懂得变  通,读《离骚》要体会境界,读《庄子》要领  会豁达的胸怀,读汉代辞赋要有建功立业的壮  志,阅读的过程是最值得品味的,应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以提升自我。“扬州八怪”之一郑板  桥则撰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曾三” 特指曾参“吾日三省吾身”,“颜四”则是指孔子对颜回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禹寸”是指大禹争分夺 秒治理洪水,不浪费一寸光阴,“陶分”是指 东晋名将陶侃常对人说要珍惜光阴。通过简练 的八个字、四个典故,我们便能体悟珍惜时间 和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当然,学 习不仅仅是为修己身,更远的目标则是治国平 天下。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作联“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岳 麓书院山长旷敏本作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 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 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林则徐作联“苟利 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影响了民国 时期的于右任,他写道“计利应计天下利,求 名应求万世名”,先贤们高尚的品德鼓舞和激 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

楹联因精辟的文辞而意味深长,因富有哲 理更显深邃。言简意赅的两行文字给人以启示 教育,回味无穷,先贤们将志存高远、胸怀家 国的理想信念凝练成楹联文字,而文字所蕴含 的精神力量则是莘莘学子砥砺前行的动力和人 生坐标。

三、雅趣韵致——寄情自然与涵养性灵融合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 贤哲在天地之间探寻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也在 山水间得到快乐,正如康有为撰联“斯文在天 地,至乐寄山林”,他认为在天地间立身要注 重品行道德和修身养性,置身大自然,寄情于 山水,能够给人的心灵带来平和、安宁与愉悦, 欲探知古人的雅趣,便要从那些山川、亭台、 楼阁、廊榭上留存下来的楹联文字着手。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美景 总让人陶醉其中而流连忘返。提到苏州,就不 得不说苏州园林,拙政园中有一座荷风四面亭, 内有一副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巧妙地点出在亭中可以观赏到四季美 景,春天三面柳树发芽,夏天荷花四处绽放, 秋天俯瞰半潭秋水,冬天眺望一房山景,可谓 人生雅趣,惬意至极。而提到杭州美景,首屈 一指的当属西湖,此地保留一千余副楹联,最 为人称赞的是黄文中所撰写的“水水山山处处 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仅用十 组简单的叠字,便勾勒出西湖山明水秀,处处 皆美好的绝美景致。

古人写对联不仅仅只为赞美自然景色, 更是为抒发个人情感,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云南建水有一座清代花园——朱家花园,园内 有一联“栋画梁雕四面尤添松竹茂,地灵人杰 千年长郁桂兰馨”,描述了朱家花园建筑装饰 之华美,并配以松、竹、桂、兰点缀。此联侧 面展现了园主人以松竹之正气、桂兰之清香来 比拟自身的高尚情操。“四君子”出现在联句 中,往往是为传递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和“寓 教于艺”的思想,如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旨在劝诫世人要永葆清高气 节、坚守淡泊名利的信仰。

当你徜徉在壮丽华美的山川、秀雅别致 的园林以及静穆典雅的古建筑之中,请停住脚 步,仔细品读、品味镌刻在楹柱上的楹联,这 字斟句酌的两行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解读它,你将会发现更大的世界,收获更多的 快乐。

四、乐趣无穷——欢庆气氛与诚挚祝福交织

古代中国,从婴儿呱呱坠地到金榜题名, 从两性联姻到百岁寿辰,人生重要时刻,楹联 从未缺席,而红纸黑字更是古人在吉庆时刻用 以烘托气氛的重要载体,精练的两行文字承载 的是人们最诚挚的祝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每一步进步都值得庆祝,人们以书写楹联的方式表达情感,其 乐无穷。如因子孙勤奋耕读而欣慰, “愧无文 字当安命,喜有儿孙要读书”;为金榜题名而 祝福, “经学守专门山川舆图兼览其要,鼓行 惊特起文学科目克光而家”,期望学生学业精 进,融会贯通,取得优异成绩而光宗耀祖;为 嫁娶迎亲而欢喜,“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二 国以联姻”;为庆贺寿诞而欣颂,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借 助笔墨纸砚书写楹联,传达真挚祝福,营造喜 庆祥和的氛围,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 神追求,彰显东方美学意蕴。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视礼乐教 育,培养以礼待人的美好品质,楹联便是载体 之一,人们把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寄 托在楹联之中。楹联是有感情、有温度的存在, 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五、妙趣引思——精湛技艺与职业操守共存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商家多以挂匾竖联 的方式宣传技艺,招揽顾客。简练精辟的楹联 不仅是店家技术能力的浓缩,更是一块招牌, 引人关注。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老病死是我们每 个人都不可规避的,与此同时也成就了商业的 兴起,如理发店楹联“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 春风满面生”,是想表达应该注重个人形象, 提升仪表之美需要從头开始,清爽干净整洁的 头发能够彰显精气神,也会给他人留下较好的 印象。当然,更为含蓄儒雅的楹联当属清代董 邦达为一家理发店所题“相逢尽是弹冠客,此 去应无搔首人”, “弹冠客”代指做官之人, 见面要行脱帽礼,而理完发便不需要再整理头 发,赞扬店主技术精湛。据说有位权臣看到这 副楹联,于是大力举荐董邦达,董邦达自此入 朝为官。再如木雕店楹联“莫笑雕虫巧匠之器,须知刻鹄君子所营”,是想告诉人们不要认为 雕刻是小技,它其中蕴含着高深的学问,只有 精于雕刻技能的人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此 外,还有清代名医范文甫在其药店门前悬挂一 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他一生救人 无数, 自己家却一贫如洗,将他人的健康和生 命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品 格。

六、谐趣启智——慧语成趣与蕴藏机巧融汇

古人利用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 旁、拆字等方法创作楹联,称为“机巧联”, 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楹联或是为了褒奖、赞美、 鼓励他人,抑或是暗讽、嘲弄、戏谑他人,值 得一提的是创作此类楹联难度极大,不仅需要 灵活的头脑、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需要丰富的 知识储备。

明代以擅对著称者众多,解缙便是其中 之一。解缙家对面是尚书大人种植的一片茂密 竹林,在春节到来之际,解缙写一副楹联“门 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尚书发现有人将自 家竹子写进楹联,心中顿生不快,想给对方找 点难题,便命人把竹子砍断半截,谁料解缙在 上下联末尾各加了一个字,变成了“门对千竿 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看到此联,甚为 气恼,随即吩咐手下人将院子里的竹子全部砍 掉,这样就文不对景了。解缙博学多才,又在 楹联后面各加了一个字,于是就成了“门对千 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传 颂开来,也成为楹联史上的一段佳话。无独有 偶,曾有一位姓乐的老者给解缙出了一个上 联,“一杯清茶解(jiě) 解(xiè) 解(jiè)  元之渴”,上联中“解”字出现三次,字同而

意不同,解缙思考片刻,想到老者姓乐,曾在 朝廷乐府做官,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 乐(lè) 乐(yào)乐(yuè) 府之心”,对仗 工整,构思巧妙,实在令人叹服。

此外,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允明, 性格豪放,为人洒脱,擅长写诗作对。相传有 一年除夕,有一位大财主请祝允明写春联,祝 允明爽快答应,提笔便写出了“明朝逢春好不 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读罢,脸色 大变,认为祝允明用不吉利的话羞辱他,此时, 祝允明则慢条斯理地念道: “明朝逢春好,不 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一听,目 瞪口呆,无言以对。祝允明通过断句的方式嘲 讽戏谑财主,不仅展现出作者的才思敏捷,更 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机巧联,一方面能够了解楹联背后的 故事,增长学识,拓宽视野,读到有趣处,使 人会心一笑;另一方面也会为古人的聪明机智 而折服,感叹中华文化的神奇与奥妙,提升学 习动力。

鲁迅曾提出汉字有“三美”,文人学者恰 恰是利用汉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征进行楹 联创作。楹联种类繁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阅读和欣赏它,思想能够得到启迪,心灵 能够得到滋养,精神能够得到鼓舞。那些朗朗 上口、文辞精妙的联句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颂, 使得楹联历经千年而不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 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砥砺坚强意志、加强道 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素质方面能够发挥春雨润 物的作用。

[ 作者简介 ] 陈熙贞, 女,汉族, 河南驻马店 人,黄淮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书法艺术。

猜你喜欢
春联楹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新春联
新春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小议辛卯春晚的第一比春联出句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教学初探
春联
楹联简史三字经(九)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