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金华文学中的风景书写研究

2024-06-06 06:16涂诗琦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金华都市风景

在现代作家笔下,金华充满了乡土气息。 湖畔诗人潘漠华、冯雪峰,诗坛泰斗艾青,乡 土小说家王西彦都是金华人,他们在作品中将 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升华,融入了对民族命运的 忧思。在这些作品中,乡村风景多为自然意 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金华文学中的乡村 风景趋向多元化。一方面,乡村风景书写的传 统被保留并发扬;另一方面,充满新潮气息的 都市风景开始出现,成为 21 世纪金华文学中不 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21 世纪金华文学中的乡村风景书写

卢文丽的长篇小说《外婆史诗》书写了 “雪舫火腿”创始人蒋雪舫的曾孙女蒋小娥坎 坷的一生,展现了浙中家族的百年历史。作者 对外婆蒋小娥的怀念在对乡村风景的描绘中表 现得淋漓尽致。“松软而略带忧伤的田野、明 亮刺眼的阳光、蠢蠢欲动的稻浪,交织着明 快、茁壮和沉静。”“那些老房子,它们个个 衣不蔽体,座座破烂不堪,在阳光、雨水和翩 飞的蛛网尘埃中,发着霉,打着盹,历经风雨漂洗,蚁虫蛀蚀,承受着春夏之交的梅雨,严 冬之际的阴冷,屋顶和墙角缝隙里,点缀着睫 毛一般稀疏的野草和雏菊。”这些细腻的乡村 风景书写,还原了浙中农村古朴又鲜活的一面。

王春荣的短篇小说集《桃花镇上桃花事》 以桃花镇为背景,刻画了民警长脚丁、接生娘 丁良妹、闲人冯大吹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形象, 展现了乡村平静生活中的笑与泪。因为篇幅的 缘故,小说对乡村风景的着墨并不多,但在寥 寥几笔中,依旧能感受到恬淡自然的田园风味。 如《长脚丁》这一篇的开头, “雨后初晴的桃 花镇街面上几只鸡不慌不忙地踱着步,还有狗, 悠闲地从街的这一头巡视到那一头,希望能找 到骨头慰劳自己。街面上三五个乡人走动着, 像没有目的似的,一切都那么和谐安详”。

陈集益的长篇小说《金塘河》由《造水 库》《砍树》《超生》《杀猪》《驯牛》《抗 灾》六个中篇小说连缀而成,这些故事分别以 “我”一家三代六口人的自述展开,交织成一 幅乡村历史图卷。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加 速转型对乡村的生活惯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农民在生存上与精神上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建水库的能手因患了痨病从此做不了体力活儿、 以砍树为生的村子被勒令封山育林、养了猪 却卖不出去最后猪成了负担 ……“静穆中,大 地开始变得庄严、沉重,所有喧哗都消失了, 只剩下金塘河生生不息地在流淌。”金塘河这 一意象贯穿全书,冷静地观望着吴村发生的变 化,村民不断变化的生活与河水不变的流淌形 成了一组鲜明的对照,冷峻的风景书写映照出 了乡村在巨变中的苦难。“父亲老了,而河 流,也不再是曾经的河流了。我和父亲在溪滩 上坐了一会儿。曾经的溪滩杂草丛生,垃圾遍 布在草茎上……他有没有像我一样热爱又憎恨 过这一条河流……”小说最后的感叹点出了乡 村风景的变质,亦融汇着作者对于自我、父 辈、故乡、童年、家族的找寻与指认。

青年作家徐衎的小说《小米村断代史》与 《金塘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时代的浮沉中 展现了乡村风景的异变,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的 怀恋。《小米村断代史》通过一群村民的命运 变迁,勾勒出一个江南小村庄——小米村在现 代文明的冲击下,艰难地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夕阳西下火烧云在天际燎原,暮色下的小米 村温馨安详。叫唤牲口归家的呼喊声回荡村庄 上空,俨然一支严重走调的山歌。”在小说的 伊始,小米村的风景书写是温暖闲适的。随着 旅游业开发、餐饮业兴盛、现代化养猪场和高 速公路竣工……这些都市风景以掠夺者的形象 侵占了古老传统的乡村风景,人性中的贪婪、 虚荣、愚昧在这一过程中被放大,最终导致了 乡村的瓦解。老村主任的死亡隐喻着乡村的消 逝。在老村主任去世的前一个晚上,他看到村 子的夜景,感慨道:“和从前真的一点不像, 一点都不像了。”这句话隐晦地传递出作者的 心声:乡村的消逝是令人痛苦的。

乡村风景承载了故乡经验与童年记忆, 对逝去的乡村风景的描摹,是在为乡愁找一处 寄托之地。这些作家传承了金华文学的乡土传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乡村风景。

二、21 世纪金华文学中的都市风景书写

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 快速发展,许多作家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都市, 小说中出现了充满新潮气息的都市风景书写。

古兰月的《南方姑娘》《在遗忘的时光遇 见你》《青木微雪时》均为情感小说,书写女 性在爱情中的辗转与遭遇。古兰月笔下的人物 游走于酒吧、台球厅、酒店、公司、工厂、培 训班,听电子音乐、用奢侈品、看杂志、听电 台、炒股,从生活习惯上看,已是完全的城市 做派。现代元素的频繁出现,私人情绪的无限 放大,个体生活的细致描摹,这些都使古兰月 的小说充满了都市特质。然而,都市风景在古 兰月小说中只是一种陈列,没有展开描写。在 乡土小说中起到传情叙事功能的风景,在这几 部小说中只是作为人物的性格标志出现,如以 爱去酒吧强调人物的浪荡子形象。

古兰月的长篇小说《守艺》讲述非物质 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守艺》的主人 公林月明在北京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 他却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回到家乡义乌学 习火腿腌制技艺,保护正在渐渐消失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北京与义乌,大城市与小城市,在 《守艺》中作为对照组出现。与乡土小说将城 市与乡村作为对照不同,乡村在此已然隐去了 身形。在这部小说中, 风景依旧没有展开描写。 “一阵风吹过,吹落了几片叶子。转眼秋天到 了……”“天气变暖了,鸡鸣山上不再是荒凉 的黄色,开始慢慢吐绿。”诸如此类的风景书 写在故事中仅起到时间标志或上下文的衔接作 用,不具备传情叙事的功能。

郑锦杭的长篇小说《最好的人生》讲述了 南方大学建筑系的几位高才生在近二十年来從 事建筑地产行业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迥然不同的理想追求、人生浮沉和价值观嬗变。男女主 人公多年后约在一家高档饭店相见,饭后去咖 啡馆谈天。“咖啡馆已经陈旧了。客人也不 多。只有一个单独的包间。没有窗户。已经褪 色的墙纸已经剥落。还有长年毗近湖水的潮湿 的霉味。从酒店到咖啡馆,就像天差地别,就 像弄巧成拙,就像百密一疏的漏洞。”开篇的 这处风景书写已经揭示了故事的走向,从富丽 堂皇的酒店到残破老旧的咖啡馆,正如主人公 从毫无保留去爱到无奈地败给现实。

“连绵的春雨以后。丘江的江水已经猛 涨,完全地淹没了过去的季节里袒露着的大 片大片的沙石。岸上干黄枯败的杂草又已经返 绿,湿地上的野草、野菜,都已经蓬勃起来, 踏地生长的荠菜、对叶皱缩的败酱菜、圆鳞茎 的小根蒜、茎节密生的紫花地丁、锯齿叶缘的 刺儿菜、叶大根粗的白蒿……都在蓬勃着广袤 大地上不可遏止的生气。鸟雀又开始伶俐地争 飞。零星的一些地方一些零星的草木已经泛出 新叶黄绿的清新。”这段风景书写意在表现春 色已在开发区铺开,既点明了季节的更替,又 以万物生长的蓬勃之势象征着丘城将很快迎来 繁荣。在《最好的人生》中,郑锦杭以风景预 示情节发展,隐喻人物关系,风景书写对读者 理解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张亦辉的短篇小说集《人是怎样长出翅膀 来的》由一个个充满思辨意味的故事组成,在 现实和想象之间,展现了都市人迷惘而恍惚的 心灵状态,对现代人的情感、精神与生存状态 进行了追问。

在《秋天的早晨》这一篇中,歌山一大早 与妻子闹了些不愉快,精神不自觉陷入了矛盾 和恍惚。为了抵制内心的恍惚,歌山将目光投 向了实在的生活。“太阳已经完全从城市的东 边升起,马路上的人和车辆已经越来越多,正 在形成一天中的第一个高潮。交叉路口的红灯 和绿灯不断地有规律地变换着,那些电车总是沿着固定的路线在滑行,交叉而过相向而行的 汽车使时间和空间同时变得具体。无论是骑车 的还是步行的,无论朝哪个方向去,几乎所有 的人都行色匆匆,都在奔向某个目的,这个目 的不是别的,就是生活本身。一切都是那么正 常!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正常。”这段 风景书写糅合了马路、车辆、红绿灯、行人等 典型的都市意象,规律而反复出现的车与灯将 时间与空间具象化,现代人的生活也是在这样 的重复中展开并进行的。在张亦辉的笔下,都 市风景既构成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又是现代 人内心冲突的外在展现。

在《虚幻旅程》这一篇中,主人公由认为 是城市里的千百种声音导致自己的听力出了毛 病,因此决定进行一次不预设终点的一直向南 的远足。在郊外,由能闻到植物生长的嫩绿色 气息,还能看到丰茂的芦苇,听到清脆悠扬的 鸟叫声。而一旦进入城市,由的耳朵又会出毛 病, “脑袋里的嗡嗡声水涨船高”。在《布朗 运动》这一篇中,歌山陪妻子史红到青年路逛 商店,在他看来, “青年路是史红最经常光顾 的地方,也是所有喜欢讨价还价钱包瘪凹的城 市平民和进城的乡下人不肯错过的自由市场。 这里几乎天天人挤人、货叠货,就像一条浑浊 滞胀的人货之河”。在这些篇目中,都市风景 多以负面的姿态出现,是人物内心对现实不满 的一种无奈的投射。

三、婺文化对 21 世纪金华文学风景书写的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村 风景书写开始大面积消失,都市风景书写兴起, 在这样的文学潮流下,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金华 文学却保留了对乡村风景的关注,出现了《外 婆史诗》《金塘河》《小米村断代史》等优秀 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小说 中,风景书写成为作家们身份构建的方式,承载了无处安放的乡愁,起到传情的功能。都 市风景书写风潮对金华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南方姑娘》《守艺》《最好的人生》等 作品描写的均是都市背景下人的爱恨与选择。 在这些都市小说中,风景书写更多的是起到叙 事的功能。“风景”成为情节的一部分,成为 人物意识的一部分,难以轻易地归入乡村风景 或都市风景。

这些作品的出现证明了金华文学的活力, 丰富着浙中文学资源。21 世纪金华文学作品中 充满民俗风味的乡村景观与充满现代气息的都 市景观,组成了传统与现代兼具的金华文学的 多面性。

进入 21 世纪以来,金华文学之所以能够 实现这种多维度多层面的“风景”表达,归根 结底在于婺文化的深刻影响。《外婆史诗》塑 造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外婆”形象,在叙事上 多线并行,回忆与现实交错出现,在苦难叙事 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部描写普通人命运沉 浮的史诗般的小说,亦呈现了家族荣辱与社会 变迁,是 21 世纪金华文学在现实主义创作上 的重要突破。《金塘河》可以作为一部纪实 文学作品来读,故事架构于修建水库、封山育 林、计划生育等背景下,以个体性遭遇反映社 会转型中集体性的阵痛,反映出作家对底层的 人文关怀和直面严峻现实的勇气。卢文丽、陈 集益、徐衎等作家严谨的创作态度与对乡土文 学的坚守,正与婺文化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 特点相符。《人是怎样长出翅膀来的》的作者 张亦辉是一位学者型作家,既写小说,也写评 论,对小说叙事有着深刻的洞见,这使得他能 够带着评论家的眼光观察自己的写作,同时广 泛吸收其他作家的创作长处,为己所用。其小说既有对缺乏诗意的日常生活的警惕,又不似 韩东、朱文那般对庸常生活进行彻底的否定, 而是力图从庸常中发掘诗意。这样的创作风格 正与婺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相合。 进入 21 世纪后,网络文学潮流席卷全国,大大 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好。婺文化注 重创新、谋求发展,在这一传统的滋养下,金 华作家对全新的文学潮流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 能力与创新能力,金华文学在网络文学潮流中 表现亮眼。《后宫 ·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是 在金华求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的,沧海 ·镜、 后博寒、古兰月、仇若涵等人均在网络文学创 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求真致用、兼容并包、注重创新的婺文化  使金华作家保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不懈的创作  追求,而婺文化为金华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  历史文化资源,如《外婆史诗》对“雪舫火腿” 发展历史的细致书写,《守艺》贯穿着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思考,《蝴蝶  刀》将中国传统婺剧融入谍战情节。21 世纪金  華文学的发展与婺文化密不可分,探究两者的  关系既可以加深对婺文化的认识,又可以为金  华文学与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金项目:浙江省金华市 2023 年度哲学社 会科学课题一般立项课题“新世纪金华文学中 的风景书写研究”,项目编号:YB202316。

[ 作者简介 ] 涂诗琦,女,汉族,浙江衢州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人文艺术教学 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 化。

猜你喜欢
金华都市风景
张金华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岁朝清供
陈金华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