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新模式

2024-06-06 15:42傅丽妹
家长·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幼儿园

傅丽妹

新环境下的幼儿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应帮助幼儿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采取的教学模式也要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向、教学理论等方面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自主学习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

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引下,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对教学模式予以调整和优化,提升其灵活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更好地契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纲要》《指南》)中提出的音乐教学理念,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幼儿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依然难以真正挣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无论是园方还是教师抑或家长都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去重视音乐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部分教师也没有树立起创新意识、没有关注到幼儿真实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导致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有效吸引幼儿,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幼儿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何改变现状,利用生活化理念来指导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然成了当前幼儿教育重点研究和实践的任务。

一、生活化理念及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一)生活化理念的内涵

生活化理念的概念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一方面,其指的是教学过程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关联,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设计出更为丰富的、能够唤醒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其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具有生活化特征,是以幼儿日常生活为背景来开展教学的,在其中渗透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融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育理念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教学的发展、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学活动指的是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总体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一种艺术活动,是美育在幼儿教育落实的重要体现形式。音乐活动包括了音乐游戏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等。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使幼儿能够在参与中增强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就是将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经验联系起来,是教育的一种趋势,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认知、精神层面的发展,将感受美、欣赏美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起点,将表现美和创造美作为学习音乐的目的。其中,生活性、生成性、整体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是生活化理念的显著特征。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化

《指南》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和问题,增加幼儿的知识经验,拓宽认识视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以省编教参为载体,较少整合课内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由此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趣味性,内容的安排也往往以歌唱活动为主,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应该源于幼儿的生活,潺潺的流水声、知了的鸣叫声、同伴间游戏的欢呼声都可以成为音乐素材。

(二)教学方法机械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感受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表现和创作,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目前,多数幼儿园音乐教学以教师教、幼儿模仿的形式开展,教学的形式简单固化为教师讲示范、幼儿模仿练习,直到幼儿唱好了、动作也标准了,才会停止这一重复性的学习方式。整个过程幼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切实参与到学习中,难以从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如此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对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形式化

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过程,以讲解为主,没有认识到体验式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会强调幼儿对某一首歌曲的掌握程度,让幼儿按照固定的方法演唱或者是表现,忽视了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欣赏,幼儿没有自主性,教師也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这样的教育行为并不能将音乐的启蒙作用发挥出来,也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与音乐教育的三维目标是相背离的。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应该是灵动的、多元的,教师要适时“退位”,将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中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生活化理念下幼儿园音乐教育新模式构建的优化措施

(一)融入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也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内容、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歌收集并整合生活资源,让音乐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使教学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引导幼儿从生活出发深入探索音乐内容,推动其音乐素养及感悟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例如,在中班的打击乐《大雨和小雨》这首曲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结合“雨”的话题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尤其是面对强弱节奏的掌握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下大雨时是什么样的场景,声音是怎样的,下小雨时又是什么样的场景,声音是怎样的。幼儿经过思考表达出:“下大雨时,声音非常大、快,而且看不到远处。下小雨时声音很小,有时候听不到。”面对幼儿的回答,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幼儿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节奏,并且使用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节奏强弱的变化。

再如,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引入不同生活题材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在聆听、欣赏不同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音乐感知力。以小班音乐游戏《蜜蜂与小熊》为例,里面包含了不同国家的三首音乐作品《野蜂飞舞》《小熊走》以及《蜜蜂采蜜》。教师应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剪辑并整合这三首不同速度的歌曲,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幼儿。经过剪辑后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最开始的一段曲子的节奏是轻松、愉悦、欢快的,它对应的是“很多蜜蜂在快乐地飞来飞去,辛勤采蜜”的欢快画面;曲子进行到中段部分时,节奏曲调逐渐缓慢,这时就会勾勒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到了曲子的后面部分,节奏曲调则比较急促、快速,给人一种紧张之感,表现出了蜜蜂发现敌情或遇到危险时的愤怒或慌张。

面对不同的节奏曲调所形成的对应场景和主题形象,教师要创编一些与之相符的、有助于幼儿记忆和演唱的儿歌。这样的内容既能让幼儿感知到不同的音乐节奏,也能让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理解和表现,从而帮助幼儿构建健全的音乐审美结构。

(二)创新生活化的教育形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既是幼儿音乐教育新模式构建和落实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结合《纲要》和《指南》中对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教学提出的系列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创新挖掘生活化的教育形式,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首先,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内容,让幼儿在具有明显生活特征的游戏中学习、记住音乐的旋律和身体动作,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感。在引导幼儿了解音乐作品时,教师不仅可以依托教材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将音乐作品与故事情境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节和情感。

例如,在小班开展的《小鼓》音乐赏析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桌面教具,引导幼儿快速掌握歌曲内容;在大班开展的《梦幻曲》赏析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讲述给幼儿,然后鼓励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想象梦中的情形。这样的形式可以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

其次,信息技术也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便利,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趋势,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将音乐知识和技能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幼儿实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引导幼儿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作品、深化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唱《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一些视频、动画等,让幼儿沉浸在这些美好的画面中,感受春天。然后,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一讲现实生活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幼儿会结合看到的画面和亲身经历讲述春天与家人去郊游时,发现山坡上的小草从土地里长出来,绿油油一片;去逛公园时,看到不同的小花开了,蜜蜂飞来飞去;有时候下雨了,天气还有些凉,妈妈会让自己多穿一件衣服……这些都是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播放歌曲《春天》的课件,让幼儿在观看课件时情不自禁地跟着画面做一些动作。比如,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时,幼儿伴随着音乐做出“两手呈花朵状、慢慢举起”的动作;当唱到“青青的杨柳随风飘”时,幼儿做出身体来回摇摆的动作。这样的形式使生活素材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充分融合起来,能够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更好地理解歌曲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三)利用生活化的音乐资源,丰富幼儿的感知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大自然是最美妙的音乐课堂,春天小雨淅淅沥沥的声音、夏天蝉鸣的声音、冬天落雪的声音、树林里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这都是生活中最美妙的音樂作品。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渲染力,有的让人轻松愉快,有的让人觉得神秘紧张,还有的带给人激昂澎湃的感觉。通过聆听,幼儿还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强弱高低、声音的长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聆听这些声音就是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拓展音乐知识的过程。

幼儿园是音乐艺术启蒙的重要阵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能为幼儿插上一双艺术的翅膀,丰富幼儿的情感、想象和体验。教师可以将自然生活的声音融入教学中,引导幼儿认识到音乐的本质就是生活,声音是最早的音乐形式。

例如,在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这是一首由森林中多种动物的鸣叫声和自然界的声音合成的曲子,旋律清幽,轻快的鸟叫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把带入了奇妙的大自然中。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耳朵聆听,听完后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既可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又能加深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这时候,教师再一次播放音乐。幼儿听着音乐自发地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乐曲中的小动物,有的还用拍肩、跺脚的方式跟着乐曲拍打节奏,还有的提议用乐器为曲子伴奏。幼儿自主选择乐器,自由分配角色,乐曲再次响起时,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中,有的化身为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和着节拍演奏乐器,一场不需要教师排练的、精彩绝伦的演出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才是真正属于幼儿的音乐课堂。

幼儿园午餐时分,生活老师叮叮咚咚的分餐声也常常引起幼儿的注意,他们会在进餐时用小勺子敲一敲小碗、碰一碰小碟,还会和同伴悄悄地讨论自己喜欢哪种餐具发出的声音。其实这些锅、碗、瓢、盆发出的响声也是幼儿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厨房里的厨具不仅能为小朋友做出好吃的饭菜,还能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呢,大家知道哪些厨具能像打击乐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给出小勺子、脸盆、锅铲、小碗、小盘子、小桶等厨房用具的答案,一次演奏活动《锅碗瓢盆在唱歌》在幼儿的讨论中生成了。活动中,教师提问:“你用的是什么厨具?它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清脆、沉闷、刺耳……”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教师播放准备好的曲子,这时一名幼儿认为抒情、优美的曲子可以用敲击叉子、盘子、碗来伴奏,乐曲中“嘭、嘭、嘭”的声音可以用敲击盆和桶来表现……在这样生活化的课程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也对打击乐有了感性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本质就是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融入教育活动中,让教育活动借助生活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以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要求与指引下,教师要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确保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教育评价更加完善,让音乐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幼儿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