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卿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德育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好的教学工作之一,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以德育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构建德育魅力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阐述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分析融合德育构建魅力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总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融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需要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提升、思想品质提高、行为方式规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学生接触社会、学习语言、认知世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德育与语文教育融合起来,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德育与小学语文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需彻底解决这些不足,探究有效的策略,让学科教学和德育同时绽放魅力。
一、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修身养性与语言表达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关系表现在对学生修身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双重促进上。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是由教师为学生传递知识与文化,课堂学习更是培养学生人格魅力和修养的过程,如在名人传记、古代诗词、文学作品等学习中了解到诸多优秀的道德典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形成。同时,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抒发个人情感、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价值引领与文本解读
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还体现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上。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诗词歌赋,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及道德准则,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诸多与传统美德有关的内容,如乐于助人、尊师重教、珍惜友谊等,这有利于学生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此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融合德育建构魅力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德育与小学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建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阅读环节、写作环节、练习环节等。在不同的环节,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感受到语文所体现的真、善、美等正能量。同时,学生也能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艺术创作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果不是为了着急赶路,语文一定是最美的学科”,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层次学习,以此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文字美、意境美。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欣赏能力。而且,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写作或阅读中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将德育与小学语文相融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述教材中所蕴含的傳统文化、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歌赋等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认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使其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心。尤其是教材所体现出的仁爱、诚信、勤奋等,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课堂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应试冲刺等问题,导致学生被迫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备考上,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导致德育流于形式,难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二)德育缺乏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普遍存在缺乏深度的问题。德育并非仅为灌输知识和传递价值观,而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美。但从实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常常被片面化,仅停留在道德规范的传授和行为规范的强调上,缺乏对学生思想品质和人生价值的深入引导,导致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发挥出德育的教育价值。
四、以德育建构魅力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道德典范
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在不断形成,思维品质、价值观念的发展会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人,也是最能感知学生心理变化、成长发展的人。为进一步发挥小学语文德育价值,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观念,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树立道德典范,以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当好学生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需要注重言谈举止的规范,保持礼貌待人和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权益,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活动。比如,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朗诵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情感价值的文学作品,声情并茂地诵读,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德情感,并鼓励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进行情感表达,以此加深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体验。
德育融合的方式便于教师用一言一行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读教材,抓住德育渗透契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融合德育构建魅力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深入理解教材中与德育有关的内容,并在讲课时抓住契机传递德育内容,以此实现德育的深层次渗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与意义。
以统编版《我不能失信》教学为例。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除了讲解基础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外,教师还应当深入挖掘本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在面对诚信问题时的选择与行动,并结合日常生活自主思考,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结合该篇课文的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体会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实际作用。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渗透德育,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诚信的内涵,从而形成诚信待人的优秀品质。
以《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春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感受这一传统节日以及不同节日习俗背后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春节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春联、剪纸、汤圆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春节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深度学习与热爱之情。
在德育中,感恩、亲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文教材中也有诸多相关的内容,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从文本中感受父爱与母爱,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下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和体会,并通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和珍惜。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出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涵,既发挥语文学科的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核心,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三)结合生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融入德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课文所传递的价值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本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为了实现德育的巧妙渗透,首先,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冬天的生活经历,如过年的欢乐、冬日里的温暖食物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你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不幸的事情?自己的生活和文中的小女孩的生活相比,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引发学生思考。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及其内心世界。为了加深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女孩、路人、门店老板等,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女孩在冬日的生活与心情。表演完毕后,每个小组分享扮演角色的感受与体会,以及从中所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幸福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珍惜所拥有的,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意识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还能真正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站在生活视角上思考,形成对社会、世界的新的感知与了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四)拓展延伸,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除理论知识的教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以实践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构建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学习语文的价值与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例如,定期组织社区义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陪伴老人、帮助弱势群体、扫街环保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社区义工活动任务,并要求组员在实践活动中积极配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社区实践活动的感悟和理解,而后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将那些写得好的文章张贴在校园的“文化墙”或“宣传角”,让更多的学生阅读。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还能在学生相互阅读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的有效传递,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是每一名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不仅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德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还应当从教材内容、语文学科特点、德育内涵、学生主体等方面出发,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构建魅力课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让德育真正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TKTX-221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