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4-06-06 01:36:10王淑萍
家长·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王淑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的课程。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是对新课标理念要求的实践,也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教师需要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从问题情境的搭建、学习氛围的营造、生活故事的演绎、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参与、组织课后活动六个方面对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进行分析。

一、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对生活化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少关注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生活化教学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联系,搭建问题情境,能够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生活视频,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增加见解和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在演绎中改变自己的思考思维、生活态度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往往比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复杂而精彩得多,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许多自己难以理解、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在教师生活化的情境和演绎教学中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真正遇见问题的时候进行理性思考,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从学生的社会和学习生活角度出发,搭建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相联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从实践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是很难及时理解和内化这些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实践社会责任知识的。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关注从理论故事的了解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能够引导学生站在更全面的视角上分析事件,运用正确的三观和阶段化的法治认知对案例进行解读。

二、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搭建问题情境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坚持学习主题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厘清教学内容后,挖掘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再从学生的能力基础出发,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搭建问题情境并不是问完问题就可以了,还需要对学生回答的答案进行反馈和明确。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中第13课“万里一线牵”为例。教師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与法治核心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向,为学生搭建对应的问题情境。在确定问题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结合教材分析可知,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感受通信带来的便利;体会移动电话、微信、QQ的运用;了解古代通信的艰难;结合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我们可以了解到此单元的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什么通信方式和家人、朋友沟通”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主要包括了qq、微信、移动电话等,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联系古人的通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家觉得古人从广西送信到都城西安大约需要多久,如果换成现在我们使用的通信呢,又需要多久?”面对不同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为学生厘清楚古代骑马送信所花费的以“天”“周”“月”为单位的通信时间,对比现在以“秒”和“分”的通信时间。如此,学生便能在对比思考中了解到古人通信的艰难和现代通信的便捷。这样连贯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推动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认知,还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更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教师需要选择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内容有关的知识内容,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氛围。为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资源,对教学核心内容进行解读。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视频和图片等视觉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对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已经被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很难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因此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事情作为典型案例展开教学。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了解爱心的价值;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插入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的视频,然后播放对应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你们帮助过别人吗”“你们被别人帮助过吗”。这时候,将准备好的平时班级学生相互帮助的照片和视频再一次播放给学生们看。为了增加这个过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拆盲盒”游戏,引导学生猜测老师记录的有哪些班级相互帮助的事迹。“拆盲盒”游戏的答案可以设置为借笔、扶起受伤的同学、安慰伤心的同学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技术应用中深化对爱心的了解。

(三)选择生活故事,引导学生演绎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基于新课标教学理念,选择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化故事让学生合作演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根据,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典型性的故事作为学生演绎的蓝本,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选择演绎的角色进行排练。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为例。教师选择与邻居发生冲突的生活化故事作为学生演绎的基础。在正式展示自己选择的故事之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思考“你认为最容易和邻居发生的故事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播放自己收集的“好邻居”有关的视频,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视频中的好邻居有哪些特点”。

接着,综合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邀请学生选择视频中的其中一个片段进行演绎。小组成员控制在4到8名。在学生排练演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行为等出发,驱动学生结合生活进一步完善排练。排练完毕之后,再引导学生到安排好的场地上进行生活化的演绎实践,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演绎中的感想和感悟对“好邻居”进行定义。

演绎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学生理解如何成为一名好邻居、好学生提供了更有实践意义的方向。

(四)结合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化的学习活动能够改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生动鲜活的现实体验。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解读教学内容后,结合学生的校园或者社会实际生活搭建起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这一活动包括了竞赛、辩论、讲故事、朗诵、唱歌等丰富的形式,能够在推动学生丰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的同时,改变其学习思维。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丽”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核心内容,为学生搭建丰富的社会或者实践活动。结合分析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学校对自己的意义和认识义务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以“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歌唱比赛、手抄报比赛。

以朗诵比赛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飞扬在校园里的诗”“校园特写”“雨后的校园”“校园曲”等诗歌作为朗诵的主要內容,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赞美校园的诗歌;以讲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要讲的内容,并进行“故事大王”的评选。这样的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了更有价值性和实践性的特色体验,丰富了学生对校园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五)引导家长参与,提升学生认识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很少将家长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计划中,导致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校外生活产生了明显分化,很难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引导家长参与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实践教学中,能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正确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科教学的监督、指导和评价中。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为例。教师需要鼓励家长在这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家庭的记忆”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节日和语言出发感受中国人对家庭的传统认知。基于教学核心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时连线有时间的家长,鼓励其分享自己对“家”这个概念的认知,同时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家”。然后,从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阖家团圆”等价值和体会,或者让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分享对“春节”“春运”的了解。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亲子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了解家的意义。亲子任务主要包括从我国古籍中了解“家”的概念和价值;从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了解“家”对我们中国人的意义;从生活实践中,分享“家”带给自己的温暖;共同绘制一张与“家”主题相关的全家福。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能加深对家的理解和表达,提升认知,增进亲子关系。

(六)搭建课后活动,深化学生体验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很少给学生布置课后的作业的。这样的教学实践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以与家长、社区等相关人员协作,结合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指向生活化的课后活动,以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体验。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第8课安全记心上”为例。教师可以与校外有关人员合作组织开展课后主题学习活动。以“安全记心上”中的预防火灾和学会自救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邀请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人员为学生普及更加全面的消防安全知识,如讲解消防器材如何使用、消防知识抢答赛、消防实践、自救思考等活动。

学校和教师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在学校或者其他更合适的区域开展实训。在正式开展前,与组织人员一起布置实践活动现场,安排好每个环节的主持人和裁判。在正式开展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选择利用手机或者相机等方式拍摄照片。在课后实践活动完成后,及时收拾现场,并感谢各位帮忙的家长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人员等。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参与了此次活动,教师可以布置视频或者语音化的参与感想作业。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价。评级的主要内容围绕学生参与实践的态度和积极性等展开。

这样的课后实践活动具有科学性、引导性、实践性,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后活动中,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对生活化教学重视不足、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生活化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和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为学生搭建起更加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的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当前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环境;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演绎中了解故事背后展示的学科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对应教学平台;重视家长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参与,帮助学生将错误的认知转变为正确的认知;开展课后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借生活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