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4-06-06 01:36:10周国华
家长·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德育科学探究

周国华

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使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同时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促使小学生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实现更加远大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推动其全面发展,最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一、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然界与宇宙的奥妙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这种探求与求知精神正是德育中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形成積极向上的价值观提供辅助。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观察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还能使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增强团队精神,明确团队合作精神是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的法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紧密合作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互相尊重、宽容包容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快地融入集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和服务奉献的热情,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科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提出爱国教学目标和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进而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和技术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同时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部分学生会利用技术手段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课堂教育机会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合理应用科学技术资源,增强爱护自然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识世界时,需要外界的正确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正确的理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其科学知识与技能,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贡献个人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同时,良好的德育还能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良好个性,帮助其不断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优化教学方法,形成独立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自身在课前准备环节的备课内容,照本宣科地将科学知识通过口头讲解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德育的渗透,还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差距过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施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思想。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然科学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其往往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这一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对他人的依赖逐渐减少,产生独立的思想。

比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校园的形式了解校园中的植物种类、布局等,选取其中一种自己认识或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观察,详细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如颜色、形状、高度等,然后在班级上共同讨论观察结果,深入探究植物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保障学生安全为重点,在探究结束后总结评价其探究结论,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支持,同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立足常态教学,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实验探究习惯是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中最基本的品质要求。为保证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应高度重视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培养,为其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基础提升能力和素养,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等。以常态化的小学科学课堂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对知识具有积极探索的欲望,以思想促进行为、以行为推动能力发展。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还要勇于打破传统的限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培养其探索创造的学习习惯,在持续学习和反复锻炼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从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教师通常还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设置多样化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目的。这是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目标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加大德育开展力度,使学生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标准,形成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需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必备品格,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常态化教学的细节部分入手,有意识地加强德育的渗透。

以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为例。教师可以在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的常态化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部分,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欣赏山林、草原、池塘、海洋等秀美风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然后,向学生展示环境变化以后对自然界的影响,使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体验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而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引发思考,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提出个人力所能及的做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探究精神

与具象化的科学现象相比,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如果仅以说教的方式开展,很难使学生对这种抽象内容产生具体认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把握好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德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断提升小学科学德育效果。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围绕德育渗透与科学教育的实效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思考、努力实践,在持续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中促进其思想品质与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探究精神作为小学科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对事物形成的客观态度,进而以该认识为基础形成的方法体系。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小学生往往可以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亲身实践,养成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进而促进自身科学探究精神的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教学中,这节课的内容主要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幼苗长大,再到开花,最后到结果的过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校园中都有哪些植物?植物是怎么从种子到结出果实的?在植物生长期间,如何使其生长更加旺盛?”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探索植物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其生长规律和特征产生更多了解。

其次,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过程,鼓励学生将植物的一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实践活动,选取同一种植物为其创设不同的生长环境,详细记录两组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观察两组植物生长的差异,让学生根据生活认识与课本知识验证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学生在整个实践操作中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渗透,形成科学探究精神。

(四)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团结意识

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為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以合作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引入集体概念。同时,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小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思维与能力各方面尚未成型,教师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其科学实践结果进行评比,使其树立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缩小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自制指南针》一节的科学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掌握磁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实力均衡的学习小组,设置创新设计指南针的实验任务。各小组成员根据科学实验目标明确个人任务划分,并展开激烈讨论与动手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创新指南针的设计形式,最后选择小组代表向班级学生和教师展示小组的实验成果。教师则用鼓励式的评价语言对其创意设计给予肯定与认可。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科学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小组明确分工和教师科学指导的作用下,实现最大化的小组合作效果,增强其团结合作意识。

(五)应用先进技术,强化德育效果

为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既要考虑生活环境的影响,还要发挥名人轶事的作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名人传记,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更多名人事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对网络的合理利用。

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科学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教学中,为学生设计资料搜集的作业,使其自主应用互联网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明确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定位。同时,在学到宇宙、太阳系、地球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关于地动仪的资料,对世界科学发展中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产生更多了解,激发其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鼓励学生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积极引导,避免其受不良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榜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期间,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还要关注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与融合,对教材内容的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与道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最终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探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