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周勇
数学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核心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是以计算为基础展开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计算任务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这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学习计算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实际上,计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远不止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这些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而且,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新课标的内容,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为数学计算教学方法的优化找到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基础运算概念、法则掌握不牢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基础运算概念、法则掌握不牢。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运算的本质,或者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复习导致的。例如,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分数运算等,学生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导致在实际计算中出现错误。
(二)计算过程简化不当
高年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追求简化,但有时候简化不当会导致计算错误,常常忽视一些重要的细节,如括号内的运算顺序、运算的优先级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同时,一些学生还可能因为急于求成,没有认真检查计算过程,导致简化错误。
(三)计算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是学生在计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或者对题目理解不透彻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抄写题目时可能会出现数字错位、符号错误等情况;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忽视小数点、进位等关键信息;在检查结果时也可能因粗心而计算错误。
(四)缺乏计算技巧和策略
高年级学生在计算中还可能出现缺乏计算技巧和策略的问题,只是机械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没有掌握一些有效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导致计算效率低下、错误率高。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目,学生可能没有掌握适当的解题方法,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并且容易出錯。
(五)缺乏耐心和毅力
高年级学生在计算中还可能因缺乏耐心和毅力而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因觉得计算枯燥无味或者难以掌握而放弃练习和复习,导致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一些学生在面对复杂计算题目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无助,缺乏坚持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二、新课标对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计算概念和法则,还要能够熟练执行四则运算,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从而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学生应该能够通过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寻找计算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并能够在遇到复杂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新课标注重计算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管理等。
新课标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计算与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特别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享受计算学习的过程。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策略
(一)重视基础运算法则的教学
高年级计算教学涉及的内容难度有所增大,但与基础的运算法则仍然具有相通性,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这是学生进行更复杂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这些基础法则上掌握不牢,那么他们在面对更高级的计算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学新内容时,重视旧知识的过渡教学,帮助学生巩固运算法则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基础计算概念和法则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进阶的计算能力和对新内容的接受速度。在掌握了基础运算法则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在学习新知识时便会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基础运算法则的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数感、运算能力、数学符号意识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最后,重视基础运算法则的教学也是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有所不同,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班级整体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对新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同一教学进度下都能够跟上教学的步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这节课涉及的通用的乘法运算律有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这些基本的运算法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小数乘法中的重要计算法则。因此,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新知识时,教师需要在巩固此内容的基础上,再引进小数的概念和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二)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部分教师可能因过于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未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与预期的教学效果产生偏差。新课标明确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不仅是在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上,更在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变得尤为重要,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互动方式,还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的关键依据。
首先,学生的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实时掌握真实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提问和回答,了解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其次,学生的反馈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通过倾听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最后,重视学生的反馈也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
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应注重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除了布置习题供学生练习,及时公布答案并提供详细的计算步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互动展示的方式,如邀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受益。通过观察同学的解题步骤,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对展示者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这种互评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便于教師增加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三)设计丰富的训练活动
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培养。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计算时感到受挫,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首先,教师需要设计丰富的训练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设计层次化的训练习题,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范围内进行练习,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其次,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和内容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计算知识。
最后,丰富的训练活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等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1.设计简单的习题。
简单的习题是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基础,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这样的习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自信。通过反复练习简单的习题,学生可以逐渐熟悉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复杂计算打下基础。同时,简单习题的完成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习题的难度和数量,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如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习题,教师可以设计0.3×2,0.2×0.4,0.12×0.5难度逐步增加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2.设计融合实际案例的习题。
强调教学实践性和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时,结合实际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若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或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可能导致所举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能让他们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量身打造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计算型应用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例如,关于“小数乘整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具有参考意义的计算型应用题。以辣条这一广受欢迎的小零食为例:
“假设你是一个小卖部的老板,你的店里有一种特别受欢迎的辣条,每包辣条的售价是3.5元。有一天,有一个顾客一次性购买了12包辣条。请问这位顾客需要支付多少元?”
这样的习题不仅涉及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辣条作为学生熟悉且喜爱的小零食,以其为例进行计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解答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学习到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这类习题,如“如果小卖部老板为了促销,决定给购买10包以上的顾客打9折优惠,那么这位购买了12包辣条的顾客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习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演习。
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演习是提升其计算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往往是因为缺乏对计算结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大量习题练习的厌烦。传统的相似练习活动往往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思维,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练习。
以“小数乘整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模拟水果摊贩的买卖场景,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和“产品”,并设定带有小数的产品价格。将学生分为卖家和买家,让他们进行一次真实的购物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购物清单,如购买一定重量的苹果、橘子等水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计算所需支付的金额,并尽量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钱完成采买任务。
这种生活化的演习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符合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演习,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计算练习,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
四、结语
计算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学生学习和锻炼数学思维的过程,为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融入计算教学中,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理念的调整,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技巧,更能形成数学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