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银平 王丽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为继承,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和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和必然选择。我国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显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具有自主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摒弃了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又否定了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是一条正确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化新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互利共赢;人类文明新形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031)
作者简介:夏银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王丽,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文章编号: 1671-6604(2024)03-0001-11
中图分类号: D61;D820
文献标识码: 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摒弃了西方现代化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也否定了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现代化建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我国发展的同时包容别国的发展,实现了各国间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包容发展,平等对话协商,能有效化解冲突与对抗,推动建设和平和谐的世界。总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与历史突破,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和平崛起的样本,为更多的国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为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这一和平发展道路是党和人民从近代历史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党和国家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的指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的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理论主要表现为:第一,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他们站在世界历史高度,批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维护利益的产物。他们呼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建立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1860年马克思论述英法联盟对土耳其干涉问题时表达了对人类和平的期待,“整个欧洲都处在期待和不安的状态;它期待问题的通盘解决,以便为欧洲和东方的持久和平奠定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2.】1862年马克思写文章论述墨西哥人民解放斗争,严厉斥责干涉者背信弃义对爱好和平的国家发动战争的行为【同①:381-393.。第二,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永久和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社会基础并实现永久和平,同时指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和使命。这些思想通过《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等表达出来。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短期内很难完全战胜他们的情况,提出了和平发展思想。一是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现实,二者必须和平共处。二是主张和平竞争。列宁认为和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国家战胜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佳方式,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经济建设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而不是通过武力手段在和平竞争中战胜资本主义国家【张晓忠.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积淀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历来崇正义、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和平文化传统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中国共产党也将和平理念融入道路探索中,“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7.】。中国传统和平思想源远流长,主要体现在儒、道、墨三家学说之中。儒家追求王道仁政,反对霸道。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的王道仁政逐渐融入治国理政中,如《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儒家文化强调和谐思维,主张天人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和谐方面强调中庸思想,即和谐、适度,反对偏激。《礼记·中庸》中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崇尚“道法自然”,强调阴阳和谐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老子认为阴阳融合构成世间万物,万物都存在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并相互转化,如“物极必反”“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因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和无争也必定实现无兵,特别是“不以兵强天下”,最终实现社会太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兼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人,无论亲疏、贵贱和贫富。“兼爱”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能避免战争发生,从而推动“非攻”。《墨子·兼爱上》指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不但提出“非攻”思想,还身体力行游走各国反对战争,用实际行动化解冲突。无论是对内治国还是对外交流,我国都历来主张德治,反对战争,这种中国人国民性的敦厚、善良,长久以来作为文化基因沉淀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代代赓续,成为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 历史逻辑:党和人民从近代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近代以来西方的侵略,导致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加珍视和平。“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7.】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以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此后又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中国深知战争带来的伤害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因此更加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需要,做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重要判断,我国应在和平发展形势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当时,邓小平同志强调,“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8.】。为了证明和平的诚意,我国实行百万大裁军,用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并始终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广泛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我国还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莊严承诺:“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同②:56.】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有效应对了美国“新霸权主义”的攻击,还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7.】。胡锦涛同志指出:“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56.】建设一个和谐世界成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
新时代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一时期我国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人民更加富裕、国家也更加富强,而物质基础的雄厚也为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以大国形象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还呼吁联合国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在实践中,我国更是将自身发展机遇与世界各国互享,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提出以中国梦助推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三) 实践逻辑:党和国家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是在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对比中,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得出的必然选择。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强烈的侵略扩张性和掠夺性相反,“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而是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成就背后是血腥的内部斗争和残暴的对外扩张,蕴含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对抗矛盾。西方现代化通过殖民掠夺与殖民统治的血腥方式积累原始资本,并用暴力强制方式迫使世界各国卷入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目的是为更便利地榨取他国劳动价值和经济剩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导致它们丧失了独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路径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希望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西方现代化的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供应地,以更好地依附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西方现代化虽是先行者,但不是现代化的模板和标准,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自身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后发国家的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现代化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由我国的制度性质以及国情共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8.】。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还存在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决定了全面实现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来保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渐彰显出巨大优越性,中国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我国依靠自身力量而非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资源来保障发展,实现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这条现代化道路既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又形成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谐互动,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显现出自主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鲜明特征。
(一) 自主发展:依靠自身而非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来实现发展
一个国家道路的抉择既受到本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不同时期外部环境的价值观、历史进程等约束,而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路径依赖也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同。
后发国家现代化路径大约有三类:一是原样复制型,代表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二是模仿型,代表国家是印度之类的前殖民地国家;三是独特发展型,以中国模式为代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列强在中国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先相互合作、后相互争斗、再相互合作的掠夺模式,构成了帝国主义历史上一种不太常见而且颇为特殊的类别”【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55.】。西方帝国的现代化向中国展示出残酷、斗争与野蛮的一面,受过西方列强掠夺之苦的中国,绝不会把曾经受过的苦难转嫁给其他后发国家,而是采取独立自主依靠自身力量的方式走出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从外部环境看,在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重复西方殖民者通过暴力掠夺、侵略战争等方式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做法。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自主还源于指导思想和路径依赖的不同。按照西方式现代化的成功逻辑看,“对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亚洲所有国家来说,现代化进程要求它们按照少数西方国家首先采用的技术模式和制度模式对自身进行修改和调整。”【同①:24.】新中国建立之初,迫切需要技术和资金发展经济,“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6.】。1949年4月,毛泽东委派共产党员黄华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接触,希望促成新中国与美国的友好合作,但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却主张拒绝与中国政府谈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采用西方技术模式而非制度模式,因而把中国排斥于联合国之外,从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全面封锁中国。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友好同盟和互助条约以及经济协定,但到1960年苏联就取消了一切经济援助。中国想在其他国家帮助合作下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走不通,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长周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制度模式,还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领导力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谋求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注定通过和平方式实现这些目标。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家在谈到中国现代化的优势时,不得不承认中国“有一批富于献身精神的职业化行政官员,他们能以民众谋利益的强有力观念来激励朝野人士”【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592.】。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而非利益型政党,成立之初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我们党能够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团结带领我国人民走依靠自身力量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 协调发展:形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互动格局
我国始终坚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下推动国内发展,同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了两者间的和谐互动。
一直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国内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论十大关系》强调各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我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发展进步,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党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水平协调发展,特别是立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平衡。从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党章将“四个现代化”写进总纲,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一直在追求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健康发展。现代化只有各方面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化道路也才能走得更加坚定和持久。
我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始终统筹协调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国内外协调互动发展的格局。我国发展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安全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国内发展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友好和平的国际关系也有助于国内发展。国内外协调互动关系是我们党得出的经验教训总结,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并且,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从一开始就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對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江沿边地区—内陆地区的开放推进方式”【任保平,秦华.中国共产党百年开放思想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67-82.】,推动了国内发展。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也不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翻开了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并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经贸交流合作。新时代,我国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以国内发展带动对外开放并形成国内外循环互动。这一新开放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基础上的主动战略安排,体现了我国逐渐成为国际规则的主动参与者。新征程上,我国将继续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和谐互动。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形成了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体现了我国发展走的是包容增长之路。同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和谐互动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也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 共同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共同繁荣
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各地及所有人群,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中国的现代化是“美美与共”的共享式现代化,各国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包容发展,平等对话协商,能有效化解冲突与对抗,推动建设和平和谐的世界,这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我国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没有去损害或抑制他国的发展,甚至为他国的发展创造机会,主张国家之间实现和谐共赢。这种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的,如果一个国家不包容他国发展,只会导致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更大,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更严重,从而导致世界无法和谐稳定。我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需要不仅包括实现我国人民的幸福,也蕴涵实现世界的和平和谐的期望。因此,我国与各国之间互利互惠,从不以经济发展为由干涉他国内政,或者寻求政治上的利益交换,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应当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西方现代化具有优越性的思维。总之,只有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实现我国与世界共同进步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我国与各国间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不仅要坚持平等的对话协商,有效化解冲突与对抗,还要尊重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通过文明交流来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效果能否充分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了平等的对话协商。国家间的争端和分歧不可避免,比如邻国间的领土边界争议、国家间的利益分歧冲突,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可以通过协商来化解。我们追求互利共赢的和平世界并不是没有冲突,也不是消灭了冲突,而是有效引导冲突转化。我们党擅长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将其运用于对外开放战略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互利共赢不但要实现各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共赢,还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以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世界文化能增进文化理解和认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能让彼此在经济合作方案的制定上更为契合。
三、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突破
从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与鲜明特征中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而不是扩张式和掠夺式的现代化,摒弃了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否定了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是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正确处理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化新路。
(一) 摒弃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突破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摒弃了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的霸权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旨归不是称霸世界,而是实现各国间文明共存、共生共赢。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充满血腥和暴力。不仅英国这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霸权地位,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通过殖民和武力踏上了争夺霸权的道路;其后迅速崛起的美国则依靠战争红利壮大了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等,不断在全球各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尽管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但西方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完全消亡,而是通过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强化西方国家霸权主义价值观的灌输,继续控制和压榨广大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惯用对内剥削和对外扩张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战争侵略、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来建立霸权地位,正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必然,因此怀疑并污蔑我国的和平发展现代化道路。
我国一直坚决反对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老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再次明确,“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争霸的劣迹,我们不崇尚武力,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我国近代以来遭受了霸权主义的凌辱,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必定不会将自己吃过的苦难强加于他人,也深知称霸扩张将是一条死路,只会更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用历史和现实强有力地告诉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2).】我国也没有与人类文明相脱节,积极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来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人类文明只有在和平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创造,“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9.】。我国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创立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有别于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的文明形态。
(二) 否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
人类历史上还有通过依附、寄生于他国来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重建以实现现代化的做法,这种依附式现代化实质上是在掠夺式现代化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主要为一些后发国家采用,曾在二战后较为流行。后发国家不能照搬西方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但这些国家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来实现现代化,只能依附寄生于掠夺式现代化发展结构之上,比如拉美和东亚。“拉美国家走的还是一条依附性现代化的道路,表现出对西方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依附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技术等方面,还体现在以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整体社会运行模式方面。”【成婧.国家主导的内生性发展:比较视野下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3(1):112-125.】拉美国家还主动出让自身主权和资源,允许西方大国扩张和掠夺。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寄生程度相对较高,有些还出让了军事和安全利益以换取西方国家的扶持与帮助。这些后发国家所走的依附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实质上是一条弯路,只会导致其实现的现代化缺乏协调性和稳定性。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否定了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摆脱了邯郸学步的境况。我国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既不出让自身主权和资源进行交换,更不会出让军事和安全利益来换取西方国家的扶持与帮助,杜绝了任何扩张性和掠夺性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同①.】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身体力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比如在经济领域找到了防止两极分化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方法,即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将市场经济的长处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结合,不但利用好市场经济这一发展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又发挥了政府的有效调控,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增强经济活力和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分配公平。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本国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并在面对西方国家掠夺扩张行径时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样才能缩减扩张性和掠夺性发展道路的生存空间,促使和平发展道路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实现。
(三) 找到正確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化新路
无论是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还是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都没有正确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殖民老路不仅在内部剥削压迫本国人民,对外也严重剥削压迫广大发展中国家,导致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后发国家走依附弯路则相当于把自身发展寄托于他国,依靠外部资源和市场来推动经济发展,在自身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情况下,不可能心系世界和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我国始终拒绝走盲目依附与寄生的发展道路,而把发展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中国的发展又非隔绝于世界之外,而是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形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互动,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世界共同繁荣。这种具有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鲜明特征的现代化新路,所谋求的是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侵吞他国利益,不压迫他国人民,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人民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他国人民的权益,不但自身从开放中获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2).】。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了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同①.】。我国将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主张各种制度模式相互借鉴,突破了偏见和局限,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民的认同和接受。
正确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体现在生态领域,人类共住地球村,维护和平友好的全球发展环境也很重要。无论是殖民老路,还是依附弯路,都在疯狂掠夺和消耗自然界,特别是后发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去征服和支配自然,必定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突破了以资源掠夺和生态破坏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正确处理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要争取实现人类社会和平相处的现代化,也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积极维护全球发展环境,比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1.】的发展理念。这些举措和发展理念是对西方现代化唯经济增长论的突破,也体现出我国正确处理了实现自身发展与维护全球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之,我国正通过在国际社会发挥越来越大的责任和作用来维护全人类的经济权益和生态权益,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加剧,国际形势虽然总体和平和稳定,但局部冲突和动荡依然存在,且有显著增多之势,因此,和平与发展、共存与安全的问题仍然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作为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从党和人民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以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开辟出一条依靠自身而非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来保障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对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主题的积极回应,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它不仅适用于中国国情,而且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实现的历史突破,彰显了道路优势,坚定了道路信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和平崛起的样本。中国也将继续走包容增长的和平发展道路,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与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刘雨轩)
The Forming 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Rout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Xia Yinping, Wang Li
(School of Marxism,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The rout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the CPCs inevitable conclusion and choice from the suffering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and expand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concept of world peace an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ea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le China relies on its own strength to promote its modernization independently, it coordinates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realizes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orld with a win-win strategy of opening up, showing that the Chinese-style route of modernization and peaceful development features a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coordination and mutuality. Such a route not only abandons the old one of expansion and predatory colonialism, but also negates the detour that lacks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It is a new route of modernization that correctly handl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eaceful development route; independenc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