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读书会”的建设与实施

2024-06-05 15:02:14张佩佩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读书会研讨体育教师

张佩佩

“读书会”是当前许多中小学组织教师开展教研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习研究的路径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读书会”平台,以“共学、共阅、共进”为目标,打造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多阅读、读好书,营造出主动读书的浓郁氛围,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内涵和理论素养,在有力推动教师素养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1]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等一系列精神要求,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探索“读书会”开展的实践策略,努力推动“读书会”建设的蓬勃开展。通过“读书工作坊”的有效实施,搭建体育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构建出了成功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体育教师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研”思维,增强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研”能力,使其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学校“读书会”机制完善,能够为体育教师提供学术支持和专业的阅读指导,引导其深入理解书籍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推动其专业成长。

一、常态化“读书会”活动内容开展

在学校“读书会”的领导下,体育教师围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学科特点,聚焦专业发展,认真开展系列读书活动,积极探究并构建形成了校本“读书会”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一)以“专题阅读”方式,保障读书会的有序开展

1.“精心制订,善学精读”的主题阅读计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会”体育小组教师按照学校实际和总体安排,结合学段、学科特点,围绕“五类书刊”(名人传记、教育家类、专业学科类、现代科技类、方法学习类),精选个人阅读书籍、教育教学刊物或相关专

著[2],确定了“新课程、新理解、新实践、新反思”为主题的个人读书目标和富有个性化的读书计划(表1)。教师依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实情、学科特点,紧紧围绕读书—践行—作为的三大重点环节,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做到“六融合”,即:阅读和反思融合,突出问题解决;读书和实践融合,突出知行合一;读书和“校本教研与培训一体化”工作融合,突出破解应用中的难点;自主读书和集体学研融合,突出交流互动、启迪明智、整体提升;阅读和“双新”融合,突出融入课程标准,不断增强阅读力;教学和创新融合,提升理念和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2.积极开展“阅享悦读”主题交流分享活动

一是,合理安排交流分享活动时间,确保教师能按时参与。针对本小组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时间等因素。围绕课程改革等热点主题或典型事件适时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二是,组织讨论与分享,这是“读书会”的核心环节,也是参与者获得知识、经验和观点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其积极发言,分享个人见解和心得,激发教师的思维活跃度。体育组全体教师结合个人的阅读收获及感触相互分享书籍,书籍包括两类,其中一类是运动训练专业教辅类书籍,如,《德国足球训练全书》《孩子们的足球成长练习》《网球训练教程》《中国青少年网球训练教学大纲》等,这类书籍能够帮助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巧用教具、巧用方法,让教学变得更有乐趣;另一类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类的书籍,如,《每个教师都想学——传奇教师的经典教育故事》,该书籍通过案例让教师懂得如何去和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交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教师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因材施教;《给孩子们的未来脑计划》《学校体育教学课的有效组织和开展研究》《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等介绍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研究课程、研究学生,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教学手段,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并从体育课上的体育教育提升到德育教育。此外,“读书会”还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专家讲座等,并在活动中引入互动环节,增加教师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二)以“专题讲座”方式,增强教师自主研学能力

通过“专题讲座”方式,能有效激活体育教师主动阅读的热情,对促进“读书会”活动的开展增添动力。体育小组“专题讲座”读书会按照流程执行(图1),“专题讲座”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点问题,由一名教师主讲,然后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改进,教师以所学有关教育理论为基础,联系个人教学实践体会,分享个人教学的实践体验。如,小王老师以《追体育之梦、迎幸福之光》《提升学生体质的策略与方法》为题,阐述个人教学体会和收获。教师在专题内容中,将个人阅读学习的理解和加工过程、认知规律、创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收获等内容,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小组教师在“专题讲座”中相互切磋,获益匪浅,有力提升了教师的整体自主研学能力。

解惑型阅读:依照上述阅读计划,教师们首先要自学,做好准备;其次,以微信群讨论、向校内外权威教师或专家请教等方式,解决个人自读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要求小组教师加强个人自学自觉性,利用各种时间加强预习性阅读,并及时填写“读书报告清单”,为阅读流程中分享、交流、展示奠定基础。

观点型讲座:在进行“读书会”讲座活动时,通常指定2名教师进行主题性发言,要求教师在发言中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呈现典型案例,讲述有关重难点,突出将个人读书学习的理论收获运用到案例中并阐明个人观点,由此激发出教师敢讲、会讲、能讲。

创造性思考:讲座结束后,按学段和学科开展交流与讨论,要求主要内容务必涵盖:简述个人以往教学中曾运用过的相关知识点及如何运用的;如未曾运用,聆听讲座后,简述今后你打算怎样运用。由此激发教师“学以致用”的意识和热情,启迪教师大胆交流学用有关理论书籍的过程,并能准确讲解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成效,由此,启发其他教师共同寻找解决他们曾经遇到的相似问题的有效方法。

互动型交流:在互动交流中,各小组可举荐一名教师发言,由其梳理和汇总并报告讨论的内容和结果,其他教师在汇報过程中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开展互动交流和讨论,在促进形成正确观点的同时达成共识、共鸣。

体验型反思:反思注重体验,可加深教师在“读书会”研讨交流中的体会和认识,帮助教师在反思中升华所学所思,可采用微信群讨论、反思日记、班报、校刊等途径。通过交流、反思,让教师形成习惯,并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体验型反思”推动教师自主阅读学习与实践融合的效果。

二、创新实施策略,以“行动研究”方式,提升教师学以致用的水平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把所学书本理论运用到具体课例研究中,是“读书会”践行教学实践的重点行动研究方式。“读书会”研究都源自教师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按照行动研究的思路,在“读书会”上进行具体研讨交流工作(图2)。

课例研究也是本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学习与教学理论”为主题,贯穿整个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利用“读书会”相关理论书籍的学习和讨论,每次明确一个知识点,把此知识点作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图3)。

依据理论明确主题:针对实际教学所需与阅读学习过的有关理论明确主题,让教师个人独立筛选开展课例研究的主题。

首次研讨,议教案:先明确研究主题和教授的教师,然后,以学段分组选择教学课程内容,结合相关理论研讨设计相关的教案。

首次授课,研讨交流:小组举荐一名教师开展首次试讲,其他组员观摩。

第2次研讨,促改进:首次课结束后,组织1次读书会研讨交流,组员各抒己见,畅言个人观点和建议,深入研讨后完善教案,并明确第2次讲课的教师。

第2次讲课,反思提升:结合首次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讨论成果,第2名教师重新讲解本课内容,组员看评课结束后在“读书会”上反思交流并填写“反思日记”。

第3次研讨,出成果:通过上述2次讲课和研讨反思,组内开展第3次互动交流,以突出查找改进后取得的成效为重点,要求组员填写“反思日记”。

“读书会”小组经过以上教育行动研究步骤,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自我内化、转化和吸收,切实让体育教师在本研究中充分把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通过以上“读书会”系列活动,学校小学体育教师相关理论知识得到充实,提升了体育教学观念和认知水平,把读书与教学相融合,提升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以“双减”政策、高效体育课堂理论等为指导,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学习、交流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加深了教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有效的策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其获得专业成长,有力促进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淑华.浅谈农村小学教师如何组建“读书会”及其重要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2(10):1.

[2]许锋华,吴璇.教师读书会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视角[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1(5):69-73.

猜你喜欢
读书会研讨体育教师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启蒙(3-7岁)(2018年7期)2018-07-10 09:37:56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神奇的统计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0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