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耳”

2024-06-05 15:34:09富丽
月读 2024年6期
关键词:耳顺部首字形

富丽

人的五官各司其职。下面,我们来说说耳朵的“耳”。

“耳”的甲骨文字形,像人耳朵的形状。金文字形甚至把耳廓内部的样子也勾勒出来了。后经小篆、隶书,到楷书,逐渐变得不那么象形了,就有了今天的“耳”。

“耳”从一开始就是表示耳朵这一听觉器官。许慎《说文解字》:“耳,主听也。”说的是耳朵的功能。《诗经·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大意是说,你的牛群过来了,牛儿们的耳朵摇摆不停。“湿湿”是形容牛反刍时耳朵摆动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欤?”这是孟子和齐宣王之间一段对话的内容,大意是说,是因为美妙的音乐难以满足听觉的享受吗?

“耳”随之也表示“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比如我们熟悉的“木耳、银耳”等。《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在茂盛的卷耳丛中采了半天,还不满一小筐。“卷耳”这种植物的得名是由于它的叶子形状像老鼠耳朵。古代有一种名为“耳杯”的酒器,其名称的由来缘于杯身两侧各有一个耳朵形状的凸起,便于持握。

我们阅读古代诗文时,有时会碰到“禾生耳”“禾头生耳”之类的说法,谷类植物怎么会长出耳朵呢?实际上,这里的“耳”是指“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大概也是由于其形状与耳朵类似而产生的一种比喻用法。杜甫《秋雨叹》:“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由于连日阴雨,谷穗生了芽子,黍穗霉烂变黑,灾情如此严重,农夫田妇无法休养生息。唐代诗人李建勋《闲出书怀》一诗中也有:“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耳朵位于头部两侧,因此,“耳”还可以表示“位置在两旁的”,比如正房两旁的小屋叫做“耳房”,正门两旁的小门叫做“耳门”等。

耳朵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听,因此,“耳”也能表示“听到、听说”的意思。《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耳”表示听到的意思。人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不管听到什么,都能坦然接受并正确对待。后来,人们就用“耳顺”来表示六十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君其耳而未之目耶?”大王您只是听别人说这人有才干,自己却没有亲眼见识过。鲁迅《坟·人之历史》:“则中国抱残守阙之辈,耳新声而疾走。”

《汉书·惠帝纪》中有“耳孙”一词。然而,对于究竟何为“耳孙”,却众说纷纭。普遍认可的说法是,从自身下数到八世孙称为“耳孙”。之所以用“耳”来修饰,有人认为是由于距离其祖先时代久远,只能“耳闻”的缘故。后世则多用“耳孙”泛指远代子孙。需要注意的是,“耳孙”中的“耳”正确读音是réng,不读ěr。

在古文当中,“耳”还常常出现在语句末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耳”表示“罢了、而已”等意思。比如宋代欧阳修《转笔在熟说》:“无他能,但手熟耳。”这是卖油翁对一位自以为了不起的神射手所说的话,大意是任何看似高超的技艺其实都没有什么奥妙,不过是来自反复练习和不断积累罢了。另一种情况下,“耳”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相当于“了”“啊”“也”。比如《资治通鉴·汉纪》:“田横,齐之壮士耳。”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啊!

“耳”可以作为部首使用。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在意思上大都与耳朵或耳朵的功能有关,例如“聪、聆、聂、耸”等。以“聂”为例,它最初的字形由三个“耳”构成,汉字简化的时候把下边的两个“耳”用两个“又”代替了。“聂”最初的意思是凑近耳边小声说话,不过,这种意思后来由“嗫”来承担了,而“聂”则主要作为姓氏使用。

猜你喜欢
耳顺部首字形
孩提之痛
当代作家(2022年1期)2022-03-13 09:12:27
弄清偏旁与部首
何谓耳顺?
南方周末(2019-12-19)2019-12-19 11:20:26
耳顺与随喜
中国周刊(2019年8期)2019-09-15 07:25:52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再闻费翔先生演唱“故乡的云”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系在绳上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