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介重厚说窦仪

2024-06-05 15:34晏建怀
月读 2024年6期
关键词:同僚赵普宋太宗

晏建怀

宋太祖赵匡胤之所以能坐上九五之位,成为宋朝开国之君,赵普立功不小,所以他上位不久,即重用赵普为宰相。不想赵普任相后,居功自傲,擅势专权,又收受贿赂,培植党羽,宋太祖深感忧虑。因为以皇帝身份直接罢黜处罚,朝野间一定会说三道四,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于社稷不稳,于声名不利。而且,赵普到底建国有功,对自己的家族也算竭尽全力,不宜自己出面大动干戈。

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让翰林学士窦仪出面。窦仪是老臣,齿德俱尊,让他出面弹劾赵普,灭一下赵普的威风,撼动一下他的地位,自然能打击赵普的嚣张气焰,也更有说服力和威慑力,自己作为皇帝,再顺势给予处理,这样既不用担心风言风语,最初的目的又能达到,是颇为稳妥的。

某日,宋太祖召来窦仪,寒暄过后,谈及赵普,说他如何目无法纪,如何专横跋扈,长此以往,于江山社稷不利云云。喋喋一大通之后,静候窦仪的响应,以引出更多对赵普不利的话题,则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窦仪作为自己手下的“笔杆子”,属近臣心腹,当心领神会。况且,当时关于窦仪可能任相的传闻亦多,自己也早有此意,只要他顺着杆子爬,说不定赵普离任之际,就是窦仪上任之时。

但是,让宋太祖大为意外的是,窦仪听完他一番话后,不仅没有借机批评赵普,反而盛赞赵普公忠亮直、功劳卓著,宋太祖非常不快。但不快归不快,总不能因他没附和就随意处罚吧,何况这理由,也的确上不了台面。

当然,皇帝要处理的人,不会因为窦仪的抗节不附而搁浅。嗣后,宋太祖又召來同为翰林学士的卢多逊。卢多逊与窦仪最大的不同是,他更有心机,更喜进用,为一己之利可以毫无底线地使绊子,放冷箭。因此,皇帝一个暗示,卢多逊立刻意会,“遂攻普之短”,赵普随即罢相外放。赵普外放后,卢多逊先被提拔为副宰相,不久重用为宰相,一切顺理成章。

宋太祖去世后,其弟赵光义上台,是为宋太宗。因为朝野间关于他上位不正的风言杂议很多,“斧声烛影”传得绘声绘色,所以,宋太宗急需一位资历深又有手段的宰相帮自己正名,并巩权固位,而这种角色,舍赵普其谁呢?因此,赵普被重新召回,与卢多逊并列为宰相。不久,即有人状告卢多逊结交攀附太祖、太宗之弟——秦王赵廷美,且对宋太宗出言不逊,卢多逊因此遭三代削爵、全家流放的处罚,最后忧愤成疾,死于流放之所。

据宋人江少虞《事实类苑》记载,窦仪婉拒宋太祖拉拢后,回到家,曾同他的弟弟们谈及拒绝的原因:“我必不能作宰相,然亦不诣朱崖(治今海南海口,泛指流放之地),吾门可保矣。”意思是说,我拒绝了皇帝,当然不可能成为宰相,但也不至于被问罪,受到流放的处罚,一家老小可保无虞。

古代官场是个大染缸,好人可以染坏,好心可以染黑,踩着同僚的头颅往上爬者不乏其人。在这个染缸里数十载的窦仪,面对极大尊荣的诱惑,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实属难能可贵。他清楚地知道,通过打击同僚来换取步步高升和荣华富贵,不但手段卑劣,自己也会因此陷入权力争斗而不能自拔,他人的今日,或许就是自己的将来,“诣朱崖”只不过是时间的先后而已。若想“不诣朱崖”,唯有坚守内心,顺其自然,才能避免不好的后果,保证自己和家人的一世平安。窦仪是这样做的,结果也如他所言,虽未拜相,但也未贬官,逝后还追赠右仆射。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窦仪之所以拒绝陷害同僚,与他的品质相关。《宋史·窦仪传》载:“太祖屡对大臣称(窦)仪有执守,欲相之。赵普忌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可知宋太祖放逐赵普之前,赵普排挤过窦仪,而即便对于排挤过自己的人,在明知皇帝授意的情况下都坚持实事求是,高官厚禄面前亦不落井下石,足见窦仪为人之正直、品格之高尚,故名相范质评价他“清介重厚”,一个清正耿直、持重敦厚的人。他去世后,宋太祖甚至哀叹道:“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表达了未予窦仪以大用的深深遗憾之情。

猜你喜欢
同僚赵普宋太宗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忠言的力量
两手空空更好
两手空空更好
贤相赵普
警察犬訓練士として11年「同僚」と築く信頼関係
不可替代
吕蒙正举荐人才
“你还是自己拿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