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妍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呼吸心率、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都升高,NIHSS评分都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心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 早期预警分级;预见性护理;急性脑卒中;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1--03
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患者因各种诱因导致脑血管阻塞、破裂而造成的突发性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等,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1]。该病具有起病迅速、病情严重、恢复缓慢等特点,急性发作后,会持续进展损伤脑组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对该病进行及时、科学的护理[2]。然而,常规护理仅能缓解已出现症状,无法及时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存在明显不足[3]。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之一,其依据患者预警分级和病情发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见护理,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演变,在提升康复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将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7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③研究对象无精神性障碍疾病。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合并严重心脏疾病;②研究对象存在视听障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③研究对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④研究对象全身器官存在严重病变;⑤研究对象中途退出研究或参与其他研究。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2.15±6.17岁;病程3~31天,平均12.06±1.26天;入院时意识状态:意识清醒23例,意识模糊10例,意识昏睡7例,意识昏迷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47~78岁,平均61.92±6.21岁;病程3~28天,平均11.83±1.43天;入院时意识状态:意识清醒21例,意识模糊11例,意识昏睡8例,意识昏迷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患者家属已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后及时予以救治,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开展臨床观察,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予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依据患者病情,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早期预警分级: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分级管理,由经过系统培训的护理人员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6](MEWS)并结合患者卒中危险因素计算得分,分数与病情成正比。依据得分,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蓝色预警:≤4分,患者处于低级危险状态,可留院观察后安排就诊;黄色预警:5~7分,患者处于中级危险状态,需及时安排治疗护理方案;红色预警:≥8分,患者处于高级危险状态,需立即采用紧急治疗护理方案。将预警分级结果结合预见性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2)预见性护理:①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加强病情监测,判断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及病情是否稳定,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耐心向其普及病因、疾病发展及预后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主动性、积极性;对负性情绪较重患者,可按医嘱进行相关药物治疗。③并发症预防:依据临床资料对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在高危人员病历上单独备注,提高护理人员重视度。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加强病房清洁与消毒,制定合理家属探视制度,防止肺部感染;勤换床品,保证皮肤干爽,适当进行局部按摩,涂抹精油,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加强尿路护理,采用密闭式导尿,及时更换引流系统和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若发生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④康复锻炼:保持肢体处于正确姿势和体位,鼓励患者积极开展床上被动训练,依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摄食训练,同时通过按摩、视觉刺激、绘画练习等恢复患者认知功能。
1.3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等。
(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7](NIHSS)評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包括视野、凝视、意识水平等15个项目,总分值范围为0~42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3)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坠床、跌倒、压疮、肺部感染等。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都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都降低,但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其救治护理中常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救治效果[8]。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临床对其进行急救处理后,常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是护理领域的一种新兴趋势,因其摆脱了常规护理前瞻性、针对性不足等弊端,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救治护理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确保了救治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9]。
本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呼吸心率水平,与陈丹蕾[10]研究结论一致。急性脑卒中发病时,会减少脑组织血流量,脑干中枢易出现缺血、缺氧现象,病情变化频繁且迅速,导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采用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方案,护理人员经系统培训后,熟练掌握各护理操作环节,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使用MEWS对患者进行预警分级,并依据患者预警分级结果制定针对性诊疗护理措施,可提高急诊分诊准确性和救治工作效率;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促使患者生命体征尽早恢复至稳定状态。
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姜敏等[11]研究发现,采用风险管理的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预警分级,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有效缩短诊断时间,促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有助于保护患者缺血脑组织;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时预防各类不良事件,并注意进行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刘金金等[12]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预警分级联合预见性动态急救干预护理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本研究结论相符。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时预防各类并发症,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保障患者康复阶段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分级结合预见性护理,可稳定其生命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就诊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4 参考文献
[1] 杜晓欢,白淑玲,柯小娥,等.基于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护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2):127-130.
[2] 梁发,吴侑煊,王鑫焱,等.全身麻醉转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2):237-243.
[3] 苏婕,杨宝成,迟鑫姝.奥马哈系统理论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8):1181-1186.
[4] 范文佳.改良预警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68-171.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6] 武小娟,孟舰,刘红新,等.改良急诊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分诊的决策曲线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7):910-913.
[7] 李法良,陈龙,李静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2):158-161.
[8] 许培玲,张金宇,王宝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早期康复的安全性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3):271-275.
[9] 范文佳.改良预警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68-171.
[10] 陈丹蕾.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76-4379.
[11] 姜敏,张婉,薛楠,等.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8-51.
[12] 刘金金,彭德清,李文秀,等.早期预警分级联合预见性动态急救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J].河北医药,2021,43(15):2388-2391.
[2024-03-0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