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芬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27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记录分析类型、及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结果 13例类型为注射、输液类差错,9例护理服务及沟通理解类,5例医嘱相关类。结论 通过分析并制定对策,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共不良事件27件。回顾此27份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经过,记录并分析其类型、发生的时间、责任人一般情况及可能的原因。
2结果及原因
2.1不良事件类型 我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为注射、输液类差错,共计13例;其中包括输液、注射失败6例、换药差错4例、配药差错3例。其次,护理服务及沟通理解类的不良事件9例,包括护患沟通差错5例及护医沟通差错1例,护理服务投诉3例。位列第三位的不良事件类型为医嘱相关类,共5例,主要表现为医嘱处理不及时、抄错医嘱、抄漏医嘱、未能认真核对等。
2.2不良事件原因
2.2.1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儿科工作量大、繁忙,患儿输液时,由于不认真查对而出现张冠李戴,如更换液体时叫错名字,发口服药时剂量误差等。
2.2.2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 如为患儿采集动脉血,应常规消毒皮肤后,再消毒穿刺者的中指和食指,然后再用中指食指触摸动脉搏动处。有的护士未消毒自己的手指,直接触摸消毒后的穿刺部位,有的患儿家长通过别的方式了解到操作过程,对护士工作提出疑义,产生不信任感。
2.2.3护理服务与家长期望脱节 输液是患儿住院必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小儿输液比成人难度要大的多,特别是高烧、腹泻、肥胖患儿。难度增加及其有可能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但是患儿父母及亲属却是认为来到了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扎针是基本的操作必须一次成功,在患儿的哭闹妈妈的眼泪的促使下,家长会暴怒,否定了护士的一切甚至会对护士有不礼貌言语、行为;采血化验亦如此,儿科采血一般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父母对此操作恐惧紧张,会对护士施加言语压力,增加护士心理压力,若一针穿刺未成功,父母就会表现出不满意,甚至认为儿科护士的技术差患儿在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无法得到专业的服务。
2.2.4护患沟通欠缺 护患沟通是增强护患关系的桥梁,许多医疗纠纷都是医护人员耐心解释不够引起的。如吸痰操作其实是个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父母对此操作不了解, 护士缺少耐心的解释操作目的及意义未取得家属信任,导致家属迁怒与护士了。再如采血时家属对采血方式觉得恐惧,采血量也不能接受,这时候护士若没做好父母的解释工作, 易引起家属的不满。
2.2.5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儿科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护理人员少,大部分为低学历合同制护士,此类护士工作岗位不固定、流动性较大且工资低工作强度大,所以大多护士专业知识差、学习热情低、不能全心奉献;且由于工作时间短,对待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激化了护患间矛盾。
3防范措施
3.1加强护士队伍的职业教育 加强岗前教育,及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儿科护理的特点,如何建立护患和医护之间的良性沟通,如何树立职业道德感,儿科的常见疾病或危重疾病的护理方法,相关法律规章等;从而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特别是低资历、低工龄的年轻护士需要多次安排业务学习以求尽快提升护理质量,过硬的业务素质可有效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3.2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各种核心制度 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无隐患的法宝。护士若在工作中实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对制度不严格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不严密,就极可能会发生事故。我们要以《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操作规程、护理规范等作为标准,与儿科具体工作相结合,制定好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常规。如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规程等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及有安全有效的依据。
3.3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作为重点培训人员,加强检查其工作的具体情况,根据发生的问题给予帮助与分析,督促其整改。对危重的患者或特殊检查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重点进行交接,抓好基础护理,宣教必须到位,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抓好查对、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抢救工作、消毒制度的落实率。抓好双休、节假日护理人员的调度安排。利用宣教以及晨间护理给予患儿家属安全教育等。
3.4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儿科护理人员往往要面对小孩的病痛甚至死亡以及家长的责骂,易出现厌倦、冷漠的心理。这些都会让儿科护理人员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工作上不主动积极,缺乏上进心,对学习没有热情,工作不严谨,这都会导致差错的发生。对此,我们应该激励儿科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优待政策,合理的提高待遇,增强积极性;给予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选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进修,提高其自身以及科室的业务水平。对于情绪不佳者,鼓励其合理宣泄,减轻其思想上的负担,缓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上的信心以及热情,有效的防治事故发生。总之,医护人员应极力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努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护理工作的质量,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以期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满意。
3.5增强护患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治疗或康复期以及出院后等时期给予健康宣教,出院后进行随访,让患儿和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细节,合理的延长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以及增加交流次数,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病房的巡视,对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履行医嘱,告知详细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措施。加强学习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规范护士在各样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护患之间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7(11):54-55.
[2]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9,(11):54-55.
[3]彭荣菊.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87-88.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