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平台上的《卫生法学》网络互动建设

2015-03-20 00:50张静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张静

摘要:《卫生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内容繁多,课时有限。本文通过长期以来对该课教学的思考,探索在学校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互动,在有限的课时数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网络教学资源,更多、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卫生法学的问题与现状,使医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其今后更好地依法执业与维权提供帮助。

关键词:卫生法学;课程建设;网络互动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同仁对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大量的改革建议和设想。说明改革、完善现有的《卫生法学》教学是目前卫生法学界人士的共同期待。

1国内外《卫生法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卫生法学》课程教学的论著,主要是对《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思考,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探索和思考[1],比如多媒体的教学、以案说法例证式教学、案例教学等[2]。国外较多的是对学科内容的研究,而对运用新技术的教学研究论著较少。

国内外同仁的积极探索,给了笔者一定的启发。笔者认为,完善《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应当从其课程特点出发,鼓励学生结合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现实问题,多思考、多交流、多探讨、多分享,达到有效教学。

2《卫生法学》网络互动教学的由来及网络平台的功能

2.1课程改革受得学生欢迎,课堂、课时的局限催生网络建设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卫生法学》课程,是面向本科各中医药学专业以及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开放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共42课时,多为大班教学。2010年,作为上海市教委的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笔者通过综合运用案例教学、PBL、本硕互动、专家与学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得到了学生的欢迎。遗憾的是,由于课堂、课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良好的互动往往不能充分地持续,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医疗卫生领域问题未能在教学中深入。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新课程中心网络平台为《卫生法学》课程探究式互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笔者已在该平台上连续2年尝试了学生网络互动教学。连续三年学生选本课的人数居高不下,一些未能选上本课的学生依然热情不减地坐在课堂上认真旁听。可见,这样的教学探索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这也是笔者虽然倍感改革艰辛,但依然投身网络互动教学的动力。

2.2我校《卫生法学》课程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 在我校的课程中心平台上,每一门课,只要任课教师需要,都可以有专门的互动平台。在《卫生法学》课程互动平台上,既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也有案例视频、教师介绍,还有基本卫生法律法规和学生互动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空间进行教学管理,发布教学信息。可以上传相关资料和文件供学生查阅和共享,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师生互动。选课学生可以进入学习空间,查阅资料,交流探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教学跟踪。

选课学生可以在小组论坛上发起卫生法学案例讨论,讨论的案例既可以是同学自选的,也可以是网络平台上老师或学长、学姐提供的。同学之间的讨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讨论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小组讨论成绩的依据之一。

3《卫生法学》课程中网络互动内容的设计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卫生法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每班学生限选200名。近年来几乎年年爆满,有时甚至达到班级选课极限280名。在这样的大课堂里,课程时数相对较少,而课程体系又内容繁多,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需要教师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3.1课程中的网络互动教学设计 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分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占1/4的教学课时。每个模块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要从整体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有效的网络互动内容。

3.1.1第一模块 卫生法学基本理论,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用1/4的课时讲述卫生法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卫生法学的概念、卫生法学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法律特征、基本原则;卫生法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卫生法的制定和实施;外国卫生法学理论、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如何运用卫生法学理论来解决我国卫生改革和医学高科技发展中产生的新的卫生法律问题等。

3.1.2第二模块 教师用1/4的课时讲授我国当今主要卫生法律法规。主要采用例证式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我国卫生法律。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献血法律制度、公共卫生法律制度、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精神卫生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卫生技术人员管理法律制度、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保健法律制度、传统医药法律制度等。

3.1.3第三模块 主要是在完成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学生用1/4的课时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开展网络互动。首先,选课学生根据自由组合和教师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组成卫生法学讨论小组,各小组成员都必须在网络上进行自主学习,互动讨论,课程中心平台能够较好地记录、反映学生在该平台上的讨论时间、讨论次数和讨论质量。讨论质量高,讨论次数多的小组是优胜者,有权利参加课堂交流。

3.1.4第四模块 主要是课堂交流互动和教师点评。此环节是《卫生法学》课程学习的高潮。根据优者胜出的原则,评出可以参加课堂讨论的8个小组,并将这8个小组分别安排在两个时段,6~8课时内进行课堂交流。每一个参加课堂交流的小组,都要积极准备材料,精心策划交流方式,优化交流内容,并选派人员参加课堂演讲,与全班同学互动。还可以用模拟法庭、法治评说等方式,向同学演绎案件经过,教学案例分析、案情评说。小组交流完毕,教师对小组选择的案例及交流中的不同观点进行点评。未能参与课堂交流的小组,要认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互动提问。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互动、互帮互评、教师点评,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用,锻炼和培养学生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从学习目标和要求到考核规则,精心设计网络互动的成分

3.2.1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卫生法学》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着力落实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借助课程中心平台对《卫生法学》的案例进行网络讨论。教师要目标明确,指令清晰,让学生充满好奇,积极参与。同时要指导学生分组,结识新同学。如:将280名学生分为28个小组,每组10人。各小组成员既可以是同班的,也可以是不同班级的。小组成员在网络上打破时间、空间局限,自我管理、自主安排进行网络学习与探讨。

3.2.2告知学习规则和考核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小组成员网络学习成绩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关。每个学生的有效探讨次数不仅可以计入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计入小组有效讨论成绩。每个小组的有效探讨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参加课堂讨论。这样做,既可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又能通过网络上客观公平的讨论记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自由竞争,自我提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很有裨益。

3.3考核方式与网络互动教学设计相匹配 《卫生法学》课程考核分网络互动考核、课堂交流考核和书面考核三大块。网络互动占30%,两次的课堂交流占20%,书面开卷考试占50%。

3.3.1卫生法学课堂理论教学和卫生法律法规的教学占课时数的1/2,因此,书面考核占考核总分的50%。书面考核采用开卷方式,主要是考核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状况,考核内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既有教师上课讲授的案例,也有学生课堂讨论的案例分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既要重视课堂学习,也要重视课堂讨论,学习交流和教师点评,避免课堂交流仅是上台交流学生的任务。同时,根据班级情况,可以适当增加1~2题新案例,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活学活用。

3.3.2互动成绩占总分的50%。其中,网络互动占总分30%,课堂互动占总分20%。网络互动的成绩根据学生网上有效互动的次数进行结算。衡量学生网络互动是否有效,是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互动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与教学内容有关联,是否符合讨论主题,以及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该成绩由学生自评,教师核对为准。

学生网络互动成绩与每个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每一个学生只要在课程中心平台上认真参与互动,有1次,给1分,直到满分为止。积极参加互动的小组,一般取集体总分最高的8组参加课堂讨论。以280人班级为例,28个小组,可以参加课堂讨论的小组为8组,分两个时段进行,每次4组。每次课堂讨论结束,由学生投票选出当晚的最优小组,综合两个晚上投票结果,由老师给出各小组的讨论分数。

4《卫生法学》网络互动建设的意义

《卫生法学》网络互动课程建设,是教师在网络时代重新思考教育的结果,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创新的实践,也是教师前期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卫生法学》网络互动建设,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新型的网络互动式教学;把原先要求学生注重卫生法律内容的学习,变成掌握卫生法律思维方法的学习;把个体式的被动性的学习,变成团组式的主动性的学习;把枯燥乏味的记忆性的学习,变成趣味浓厚的讨论式的学习。

让"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理想"的师生共同梦想在《卫生法学》课程网络互动建设中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王自力.析医科院校卫生法学教学实践与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2,8(2):139-140.

[2]陈歆娜.案例教学在医学生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性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社会科学版增刊):154-155.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