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理论逻辑

2024-06-04 21:15张艳丽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课

张艳丽

[摘 要]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系统思考并科学回答了3个核心要义: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什么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怎样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从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职责使命、职业素养、队伍建设等视角的解读可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核心要义;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24)03-0082-07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24.03.013

進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许多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有些散见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和讲话,有些直接对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特别是2014年分别在同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22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等,成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改革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有关部门和学者需要重点梳理和研究的理论课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并不是信马由缰、临场发挥的,而是站位高远、有的放矢的,所有讲话都是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什么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怎样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宽广的理论视野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

(一)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一贯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从时代变局、民族振兴、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1. 立足中国现实,把握国际坐标,是研究解决一切问题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从国际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国内国际因素叠加的严峻形势呼唤理论的创新引领、融会贯通和宣讲普及,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科学阐释和积极投入。

2. 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舆论战的主战场,布满无声的硝烟。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场,不同声音充斥其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中国00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常驻民”,受到的网络影响不可估量,引导大学生站稳立场、明辨是非,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也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

3. 思政课教育目标决定了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选择的正确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时代新人,而不是深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投机取巧的功利主义者。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体现在队伍规模扩大、结构科学合理,更体现在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只有素养和能力超强的教师才能明辨善思、激浊扬清,才能真正令学生心悦诚服,从而增进共识、凝心聚力。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论述的纵向梳理,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思路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之前的相关论述,更多从宏观上重申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以及重要地位,强调教育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2016—2019年则对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更加重视,特别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职责使命、职业素养的表述越来越具体和完善,2016年和2019年可以说是两个峰值点;2019年之后主要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强调对教师教学的重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二)建设什么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需要具备更高标准的综合素质。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殷切期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他认为好老师必须符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2016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引路人” 标准,认为教师要率先垂范,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方面做学生的引路人。“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标准是针对整个教师队伍而言的,但也同样适用于思政课教师。同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四个相统一”标准,倡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4]。“四个相统一”标准是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但更多侧重于强调师德师风,规范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形容思政课教师“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三可”“三为”的概括使思政课教师瞬间树立起具有气度、深度、风度、温度的群体形象,相比较其他表述,“三可”“三为”更倾向于对教师的感性认识,强调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较难量化。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标准分别从立场、情怀、思维、眼界、约束、品格6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针对思政课创新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八个相统一”标准。“八个相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确保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在教学思维创新上确保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这显示了对思政课强大政治教育功能的肯定和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望,使思政课创新改革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理论指导。

(三)怎样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师资队伍的论述为怎样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最终目标,“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5]。他还进一步作出指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6]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创新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创新改革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及时作出反应。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从壮大队伍、综合素质、评价激励机制、后备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思政课教师队伍改革创新的措施和路径。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2019—2023年)》,具体制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措施,包括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计划、项目资助计划、宣传推广计划等,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持续提升。2020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更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保障管理等5方面作出规定,是更全面、更规范、更严谨的制度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7],这是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定位上区分出了经师和人师两个层次。经师精通专业知识,人师涵养德行,经师是人师的基础和前提,人师是教师职业追求的理想境界。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既是传道者,也是思想引路人、健康成长指导者。

思政课教师是传道者。“道”是知识、是思想、是真理。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8],更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9]。首先,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传道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读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次,思政课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立德铸魂,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最后,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不能局限于学校,还要通过实践调研、理论宣讲、“七进”活动,让党的先进理论和文件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让老百姓学懂、弄通、做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传播、教书育人于一身。

思政课教师是思想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把握人生方向。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启发学生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想,“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0]。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示范,是塑造学生品格、品性、品位的“大先生”。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心智健全、思维活跃而价值观又未定型的关键期,但复杂的社会生态、虚实难辨的新闻快餐信息,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本身要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精神风骨,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沉淀和智慧,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示范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学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时代之问,思政课教师要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牢记“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课教师要为党育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马克思主义坚定的维护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时代新人,必须有理想信念、有政治觉悟,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劳动技能、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与新时代高度契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教师的工作是要 “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12]。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立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把“德”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如何为学生立德?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对青年学生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沒有家国观念、没有大局意识,这样的学生哪怕情商、智商再高也只是一个精致的功利主义者,随时可能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潜在风险。其次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学生精神之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3]。最后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在诱惑面前严格自律、坚守自我。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到“三可”“三为”,最后到“六要”“八个相统一”,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谨和明确。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四有好老师”“六要”标准,都是把理想信念或政治要强排在首位,充分彰显思政课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也内在地要求把政治素养过硬摆在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首位。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14]。教师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所以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增强“四个自信”,能明确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淬炼政治定力。当前我国已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随着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袭、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矛盾的加剧,思政课教师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面临各种质疑、干扰和诱惑。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中明辨是非。同时不断拓展理想信念的内涵和深度,保持思想不滑坡、信仰不改变、信心不动摇,淬炼强大的政治定力。最后,要强化政治担当。一是认真履行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遵循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原则,始终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人、以高尚的师德感染人、以广博的学识说服人、以仁爱之心感化人”[15]。二是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既是道德素养,也是政治素养,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6]三是关注社会现实,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聚焦社会现实,展望祖国未来,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中去。

2. 学科素养。培养“专深”与“博通”兼具的理论素养。思政课教师承担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任,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17]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学术来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其次要有常新的理论思维,及时跟进党的创新性理论、阐释党的方针政策、关注国家时政热点,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最后,为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这又需要思政课教师有一定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能将思想政治课程与诸多交叉学科融合起来。总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这是思政课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标志。此外,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眼界与思维。眼界指的是看问题的角度、见识的深度、视野的广度,学识决定眼界,有了“专深”与“博通”兼具的理论素养,才能做到眼界新、视野广。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国际视野,洞察世界大势,在全球多元文化的纵横比较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思政课教师要有立体纵深的历史视野,学史明志,鉴古知今,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还要有创新思维,既扎根中国大地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在教学过程中拓宽思路、深耕思想、细作内容,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总之,思政课教师要在与时俱进的眼界与视野中还原历史,聚焦现实,探索未来。

3. 品性素养。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必然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四有好老师”中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都涉及品性素养,“四个统一”中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也是对品性素养的内在要求。乐为、敢为、有为是品性素养的直接体现,可信、可敬、可靠是品性素养的必然结果。只有自律严、人格正,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才让人可信、可敬、可靠。第一是自律严。罗尔斯指出:“自律的行为是根据我们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将会同意的、我们现在应当这样去理解的原则而做出的行为。”[18]自律实际上贯穿于教师的各个素养环节,道德自律要求思政课教师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和党的政治纪律内化为心中的道德准则并以此为约束自觉地遵守,形成教师特定的道德人格。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弘扬主旋律,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保持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身体力行地影响和感召学生。现实中一些教师无育人之初心,课堂上为引起学生关注,哗众取宠、信口开河,这是教学创新改革的误区,会造成不良影响。第二是人格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独具魅力的道德人格。首先,思政课教师立身要正,公平诚信、行稳致远、言行雅正、敢于担当,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其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师对学生要心怀仁爱,严爱相济、宽厚包容、一视同仁,始终从学生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为学生着想而不是把学生当工具人。最后,谨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教师师德行为“六禁令”、高校教师师德“红七条”、教育系统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八不准”,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持重自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4. 教学素养。针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19]。第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特别重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规范性,为此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思维上的创新,归根到底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这是思政课教师进行理论研究、把握教学内容的努力方向,也是思政课教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体现。第二,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思政课教师要融会贯通,将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中研究阐释相关结论,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其次,思政课教师也要有科学思维,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一个没有眼界和格局的思政课教师是不可能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的。最后,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课堂互动的能力,包括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语言表现力,利用分享型言说方式和翻转课堂形式,甚至包括提升审美修养和个人魅力等,来实现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同频共振。第三,具有勤勉的教学态度。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只有老师用心教,才能激荡学生思维,启思培智,立德铸魂。教师要用心教,就是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不断地学习,紧跟时代,“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20],学出坚定信仰,學出使命担当。第四,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要适应教学对象、教育环境、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变化不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熟知各种教学模式、掌握课堂管理技巧、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能够利用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慕课、学堂在线等辅助教学,还会利用线上线下互动、VR虚拟仿真体验、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影院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浅谈供给侧改革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