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茜蕾
摘要:高考一模前夕,一名高三女生情绪低落,厌學,不愿与人交流。心理教师在咨询中发现:该生自称“太空人”,她对高考没信心,对未来迷惘,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单方面过度依恋和退缩;她将自己的心理危机归因于父母的控制和同学人际交往的受挫。心理教师利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与该生一起从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关注问题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她找到出路,回归常态。
关键词: SFBT;奇迹问句;评量问句;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6-0052-04
一、个案概况
小木(化名),18 岁,高三女生,校园十大歌手,校运动会投掷项目冠军,语言表达能力强。父母是中小学教师,属于人才引进。小木幼儿园阶段随父母来本市,高一高二住校。高三开始,妈妈担心她的学习,在学校旁边租房同住,较溺爱女儿。
(一)主要问题概述
情绪低落持续一个多月,独来独往,经常忍不住落泪。作业写不完,更没有自主复习的时间,晚上经常熬夜到两点之后,早上起床困难,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低,经常发呆。父母问及成绩时,情绪崩溃难以自制,导致父母和她对话都战战兢兢。考试期间常生病,家长带去就诊,身体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
(二)来访者自述
快高考了,我的成绩越来越差,上课听不进去,没办法复习,作业做不了。身体不好,总是在考试期间出问题,觉得对不起妈妈,活着好难。
刚考了月考,我因为旷考了两门科目,没有进入排名,总觉得考不上好大学。最近早上起来不愿意去学校,怕被别人笑话,怕听到别人讨论成绩,怕老师找谈话;晚上不敢回家,怕看到妈妈操心的样子。很想快点高考,不管结果怎样,总是会过去的;又很担心马上就要高考,自己还没有准备充分。
(三)班主任反映
该生活动能力很强,进入高三阶段之后,却越来越沉默,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请病假,成绩下滑。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每次考试结束会轮流打电话给科任老师。家访时发现家里异常整洁,包括她的房间,收拾得像军营一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都很高,希望孩子能考进警校或军校。
二、评估与分析
来访者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下降,自我否定,时间持续一个多月。根据收集的资料得知,无器质性病变,排除生理疾病;知情意统一,社会功能尚未受到很大影响。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65,标准分:81,提示重度抑郁。
初步评估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辅导过程及片段
第一阶段(第 1 次辅导)
小木低头进入咨询室,头发凌乱,脸色苍白,目光低垂,动作迟缓。在指定的位置坐下后,她身体僵硬,不言不语。
师:小木,你希望今天的谈话可以让你收获什么?
小木:不知道。
师:那你现在想一想,你最期待的改变是什么?
小木:我觉得咨询没有用。
师:哦,你觉得没有用,但你还是来了,为什么呢?
小木:他们让我来的。
师:“他们”让你做的事,你都会做吗?
小木:有时候吧。我最近的状态不行,如果我不听他们的,他们会天天烦我。
师:看来这次咨询起码有一个价值,就是可以逃离他们来烦你,是吗?
小木:是吧。
师:我刚刚听到你说,你最近的状态不行,可以具体说说吗?
……
【分析与小结】
在第一次咨询中,心理教师把会谈方向放在来访者的目标上,即达成合约。在谈话中,不管来访者做出怎样的回应,心理教师都基于她的回应来建构问题,把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引入新的提问中,从而引导她进一步探索。
第二阶段
第 2 次辅导
辅导开始,小木情绪低落,心理教师通过具体化、情感反应等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她觉察和表达情绪。
师:今天感觉怎么样?
小木:很不好。
师:能具体说说吗?
小木:今天数学考试出成绩,我爸联系了数学老师。
师:你没有考好吗?
小木:不是。这次有进步。
师:那是好事呀?
小木:你不懂。只要考好一点点,他们就会有各种浮夸的表扬和奖励,然后开始期待我下次进步。他们不知道,进步只是偶然,下次我一定会失败的。
师:听你这么说起来,家长对你成绩的关注给你带来不小的压力。
小木:考差了,他们唉声叹气,我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考得好一点,压力更大,总之很难应对。
师:看来你很在意他们的反应?
小木:(眼睛红红的,噙着泪水)妈妈为我牺牲了很多,我不想让她难过。
师:你真贴心,你妈妈真幸运。
小木:(开始掉眼泪)她只是想要一个成绩好的女儿罢了。听话又有什么用?
师:听起来你挺不容易的。为了提高成绩,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吧?
小木:(抽泣了一阵子)爸妈是老师,他们总说,自己的女儿教不好,在别人的眼里也不过是个笑话。我从小就怕听到他们这样说,我知道他们说得对,什么都听他们的。我想和同学们出去玩,他们说别浪费时间在没有质量的人际交往上;我和他们聊聊娱乐新闻,他们说学习都搞不定还关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的生活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
师:你说的什么都没有是指什么呢?
小木:我没有手机,不能看漫画,没机会玩游戏,不能关注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没办法参与集体活动,被同学们嘲笑是“太空人”。我特别害怕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别人的欢乐更加衬托了我的孤独。
师:你的课余时间全部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吗?
小木:(沉默片刻)还学了球类和声乐等兴趣课程。他们说身体好也重要。
师:兴趣课程有没有给你带来了一些学习之外的好处?
小木:确实有。这一点他们是有先见之明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
【分析与小结】
小木苦恼的问题是父母对她的学业过分关注给她带来了巨大压力,这影响了她的情绪状态。咨询师无法通过改变她的父母来解决她的问题,就采取了先“远离问题”,再“转换视角”的方式。“远离问题”让咨询师把焦点放在了来访者身上,关注她的优势,从而转换她看待父母的视角,引导她看到父母对她的关注也带来了压力之外的积极影响。通过对话,小木明白她的问题不在于父母的关注,而是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关注的想法。此外,小木也认识到自己担心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对考试结果的过分关注。
第 3 次辅导
第三次见面,小木的情绪比较平和,我们简单地相互问候之后就切入正题。
师:我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可以问你吗?
小木:嗯。
师:假设今天你从我这里离开时,困扰你的问题突然都消失了。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小木:我不知道。
师:假设奇迹发生,你原来的困扰都没有了。你的感觉会怎样?
小木:轻松愉快。
师:除了感觉变化之外,你还会有哪些不同?
小木:会对一些事情产生兴趣吧!比如唱歌,或者学习。
师:能具体描述一下你做感兴趣的事情时会是怎样的状态吗?
小木:享受,专注。
师:还有吗?
小木:高效,有成就感。
师:你刚刚描述的状态,是否有哪个细节或者情景以前曾经发生过呢?
小木:中考前夕学习进步很大,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
师:那个时候,是不是有什么人或者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那么好的状态呢?
小木:同桌带着我学,我们天天在一起,互相幫助。
师: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奋斗,真好。现在呢?
小木:(神情黯然)本来同寝室有一个同学和我很要好,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走路,一起学习,后来班上另外一个同学加入我们,我就不理她了。
师:哦。
小木:我很生气,我讨厌她的背叛。(有点激动,但瞬间很沮丧)我是不是个遭人嫌弃的人?
师:你刚刚说是你不理她的?如果你们在一起不开心,你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小木:我可不会去破坏别人的关系。
师:你觉得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爱情有什么不同?
小木:(沉默很久)可是,从小到大,我都是和同学这样交往的呀?
师:我们不必执着于过去,也可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当下,对吗?
小木点点头。
师:如果你的想法有变化,你最希望谁发现你的变化?你会做什么呢?
小木笑了,轻声说:我好像懂了,我去试试。
【分析与小结】
基于前两次辅导建立的关系,以及对小木的初步了解,心理教师相信小木有能力对自己的期望与诉求进行有意义的描述,同时也相信这样的假设有助于推动咨询进程,于是采用了奇迹问句。通过对话,小木对现实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她找到了自己初中时那个例外,也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同学人际关系的感觉、想法与下一步行动,这里面恰恰隐藏了推动她解决问题的资源。
第三阶段(第 4 次辅导)
咨询开始,心理教师利用量尺问句请小木评估一下近来状况。
师:10 分代表你最期待的未来出现,0 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你觉得你目前可以给自己打几分。
小木:差不多 5 分。
师:你对第一次来访时的状态打几分?
小木:1 分吧,打 0 分也行。
师:你认为达到几分你会满意?你就可以不来我这里了。
小木:8 分吧。
师:从 1 分到 5 分,你做了哪些事情?又是怎样做到的?
小木:我给同寝室那个同学写了感恩卡,感谢她之前对我的包容。然后我坦诚地和她交流了自己对关系的看法,原来“放下”和“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师:你还做了些什么?可以试着用“清单”来整理一下你的行动。
小木认真地在本子上写起来,写着写着,她的脸上浮出了一丝笑意。
师:谁会先注意到你最近的变化?他会怎么评价你?(从重要他人的视角导入,可以增强策略性问句的力量)
小木:妈妈。她说我有活力了。
师:如果你达到了 8 分,会有怎样的表现?还需要做点什么?还有谁对你会有帮助?
……
【分析与小结】
在辅导中使用评量问句,利用清单强化和突出她变好的那个部分;通过具体描述成就,引发小木更加专注而深入地思考。此外,心理教师建议她时刻注意自己和别人正在做的且对自身有益的事。
四、效果与评估
(一)来访者自评
第 4 次辅导之后,小木没有继续预约,这从侧面说明咨询已经达到了她所期待的目标。
(二)心理教师观察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看到了小木持续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1.情绪上,摆脱不良情绪,变得平静。
2.认知上,能辩证看待父母对她的关注;重新审视同学之间的交往;也不再过分执着于考试结果。
3.行为上,能采取恰当的做法来调节人际关系和自身状态,并能在过去的成功经历中总结经验。
(三)班主任反馈
小木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请假次数减少,月考成绩有进步,考试后能主动约谈科任老师。意外的是她建议班级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主动请缨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总体上看,对小木的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辅导反思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又普遍住校,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危机并泛化。他们思想未完全成熟,有独立人格,高自尊,一旦出现心理危机,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一是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别人的不理解;二是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比如能力不够。出现这两种归因方式时,容易产生怨恨和委屈情绪,回避问题,出现退缩。
在小木危机事件背后,可以看到她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也可以看到她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她对人际关系问题的错误认知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因此,咨询师采取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以来访者的需要为中心,充分挖掘来访者自身能力和周边资源,采用SFBT 的语言技术来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主要建立关系和达成和约。良好咨访关系是咨询推进的重要前提;达成和约即寻找辅导目标,这是辅导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
第二阶段是辅导的主体阶段,主要采用“远离问题”“转换视角”“奇迹问句”“评量问句”等语言技术。“远离问题”其实是将来访者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找出问题关键。比如小木的问题有情绪困扰,学业危机,活动退缩,人际交往困难,认知错误,这么多问题背后的关键是她对自己和关系的认识有偏差。“转换视角”的目的在于引导她利用一个新的思维角度重新看待问题。“奇迹问句”给她赋能,让她看到希望;“评量问句”引导她对当下的状态进行清醒的评估,回顾过往经历,从中找到例外事件,挖掘身边的资源,寻找强大的社会支持。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思考暂停”对来访者的努力进行认同与赞美,鼓励来访者坚持努力,并在前面努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可能性。
SFBT 是一種相对高效省时的辅导手段,比较适合解决高三学生的问题。它提倡心理教师尽量不在来访者的生活中留下“脚印”,恰恰是对来访者最大的支持与赋能。
参考文献
[1]史蒂夫·德·沙泽尔.超越奇迹[M].雷秀雅,刘愫,杨振,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2] 哈维·拉特纳,埃文·乔治,克里斯·艾夫森.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 个关键点与技巧[M].赵然,译.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3]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45-49.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