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2024-06-04 05:09于世海汤红杰张景新
会计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内部控制

于世海 汤红杰 张景新

【摘 要】 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微观体现,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表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成长期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另外,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治理能力来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 内部控制; 风险承担水平

【中图分类号】 F2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2-0092-07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1.5%,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简单叠加已不能满足各个行业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智能化的迭代更新逐渐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1],也是企业追求创新、提升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的升级和应用,还包括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公司战略的重大变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业务运营方式,还对市场格局和客户期望进行了重新定义。此外,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不断加深,与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公司治理和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关注的重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控制可以理解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确保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预防潜在风险和损失。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涉及如何在追求增长和创新的同时适当管理风险,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实力。但是,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结合数字经济背景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效果,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经济效应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企业合理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具有参考作用。二是从企业内部控制视角出发,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作用的内在机理,拓展了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三是进一步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路径,为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经验依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数字化转型指通过组合运用数据、计算、通信和连接等技术,触发其属性变化进而改进实体的过程[2],具有技术影响、区域适应、系统转变和整体协同进化的特点[3]。从驱动因素来看,客户需求[4]、良好的组织准备和组织文化[5]以及技术推动力[6]等都对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对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7],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沟通与融合,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转化效率[8]。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层倾向于承担风险的集中体现[9],即管理层为了追逐利益、提升价值、促进企业未来发展所愿意付出相应代价的决策。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因素有不同的见解,有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10]、董事比例的提高[11]以及CEO丰富的职业经历[12]等会导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而当出现宏观经济衰退[13]、CEO为女性[14]以及在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15]等情况,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明显降低。

在技术层面上,企业通过进行数字化转型会引入数字技术和一系列智能化工具,帮助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16],方便管理人员获取各种相关数据,加上决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大大降低了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使得管理者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从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另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强企业的治理能力,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综上,提出假设1。

H1: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二)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就像一个“免疫系统”[17],确保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优化流程和資源使用,帮助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保护资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18]。

在公司治理中,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常有发生,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为提高个人收益或者社会声誉而做出超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决策,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经营业绩。数字赋能下的数字化转型使企业核心业务与数字技术得到了深度融合,更加全面地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链条中[19],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者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通常,企业会制定和使用各种分析程序和审查流程,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反之,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较弱,不能正确理解和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因此,本文认为在数字化转型变革中,良好的内部控制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

H2:内部控制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如下筛选:(1)考虑到金融保险业财务报表的特性,剔除金融保险业样本;(2)为避免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异常带来的影响,剔除存在或存在过ST、*ST、PT状态的样本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3)考虑到被解释变量的滚动衡量周期为3年,剔除连续数据少于3年的样本;(4)为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所有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经过以上数据处理,共得到3 031个公司25 056个样本观测数据。本文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深圳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参考谭跃等[20]研究,使用观察期内资产收益率(ROA)的浮动程度即盈余波动性来衡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盈余波动性的大小表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其中ROA等于净利润除以企业年末平均资产。由于企业高管轮换期一般为三年,设定ROA观测周期为三年,即以t年、t+1年和t+2年作为一个观察周期,通过滚动计算企业的ROA标准差的结果乘以100,用以衡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2.解释变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参考国泰安数据库所披露的与“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应用”等相关的词频并进行汇总,用得到的词频总数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3.调节变量:内部控制。选取深圳迪博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披露指数,加1后取对数用来测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计算得到的内部控制质量(ICQ)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

4.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21-23],从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股权结构等角度出发,选取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成长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企业性质以及上市年龄作为控制变量,行业和年份作为虚拟变量。

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首先,构建回归模型1,检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其中,β0为常数项,β1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Controls表示各控制变量,ε是随机误差项。如果β1的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H1得到验证。

其次,为了进一步验证内部控制在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引入交互项DT×ICQ,构建模型2。若得到回归系数β1显著为正,而β3显著为负,则说明内部控制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验证H2。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出了所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最大值为80.900,最小值为0,说明各企业的风险承担偏好与能力不同,风险承担水平差异较大。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44和0,说明不同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程度差异明显;均值为11.480,中位数为2,均值大于中位数说明数字化转型的数据趋势右倾,即大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未达到平均水平。内部控制最大值为6.904,最小值为0,说明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差异较大,这可能由于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不重视或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无效。

(二)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系数,发现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系数都小于0.5,说明所选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限于篇幅,检验结果表略,如需可向笔者索要)。

(三)回归结果分析

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如表3所示,列(1)表示在不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005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p值小于0.01)。列(2)在列(1)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变量,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依然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验证了H1。

2.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为了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是否会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模型中加入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的交乘项(DT×ICQ)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列(3)和列(4)所示,交乘项DT×ICQ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质量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缓解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增加,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H2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检验

为解决研究中可能存在由于反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避免选择性偏差,即存在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数字化转型。同时,考虑到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采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的方法来缓解潜在内生性问题带来的干扰。表4列(1)展示了数字化转型滞后一期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回归结果以及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可以发现,经滞后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在1%水平上依然显著为正,为本文的假设验证提供了稳健性佐证。

2.增加控制变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减少遗漏变量可能造成的影响,而且考虑到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可能会开发新的技术、软件或商业方法,擁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等无形资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市场上竞争,增加了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作为新的控制变量,代入原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4列(2)所示,发现所有假设依然成立。

(五)异质性检验

1.企业产权性质异质性检验

为探讨数字化转型由于所有制特征不同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可能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其中国有企业赋值为1,非国有企业赋值为0,该分组经过组间差异检验显著。基于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分组回归结果见表5列(1)和列(2),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受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大。主要在于,首先,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在资本禀赋、机制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不同[24],使得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公司整体经营风险与承受水平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此外,国有企业除了履行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责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保持社会稳定,因此,其战略决策也更偏向于保守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是如此。相反,当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可以满足公司的资金和信息需求时,可以降低管理层在做出风险投资决策时的心理负担,增强公司风险偏好,因此,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提升的风险承担更为明显。

2.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检验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融资产生的现金流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参考已有研究,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组[25],该分组经组间差异检验结果显著。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分组的回归结果如表5列(3)—列(5)所示,可以看出,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在1%水平上显著,对于成熟期企业在5%水平上显著。内部控制的调节效应对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在1%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但对于成熟期企业的调节效应不明显,这可能由于,成熟期企业具有相对刚性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业务流程,企业运营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些可能造成内部控制系统的僵化,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特点,导致其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五、机制检验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机制,参考温忠麟等[26]关于中介效应的研究步骤,建立以下中介效应模型:

(一)基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机制检验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通常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业务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因此,选取企业创新水平作为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关系的中介变量。参考已有研究,从企业研发投入角度出发,使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企业的创新水平(RDS)[27]。表6显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水平在1%水平上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二)基于企业治理能力的机制检验

公司治理能力是企业能否顺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衡量标准之一,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监控、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还可以提高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合规性,有助于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此,选取公司治理能力作为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关系的又一中介变量。参考刘孟晖等[28]的研究,采用总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的代理成本,得到的总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企业的代理成本越低,治理能力(GC)越强。从表7列(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014,与公司治理能力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降低了代理成本,提高了企业治理能力。列(3)在列(1)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理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仍显著为正,说明企业治理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风险承担平之间发挥了正向的中介作用。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2010—2022年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经过一系列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在非国有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中作用更明显。其次,内部控制在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缓解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最后,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治理能力来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此,本文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战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合理利用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效应,预测和评估在转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根据自身能够承担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管理目标,避免触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红线”。二是企业要重视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学习掌握创新知识;同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三是企业领导层应制定和完善明确的治理政策,确保代理成本的最小化,同时匹配适合公司目标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使其在企业决策与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聿東,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6):135-153.

[2] GREGORY V.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9,28(2):118-144.

[3] ANDRE H,RENE B,et,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Jo-

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21,58(5):1159-1197.

[4] 张夏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J].中国流通经济,2020(12):72-82.

[5] HALPERN N,MWESIUMO D,SUAU-SANCHEZ P,et al.Ready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effect of organisational readiness,innovation,airport size and ownership on digital change at airports [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21,90(C).

[6] 张培,张苗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类型与触发机制[J].管理现代化,2020(6):19-24.

[7] 刘飞.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20(10):93-107.

[8] 辛琳,邊婉婷.数字化转型维度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J].会计之友,2024(3):50-57.

[9] 王菁华,茅宁.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述评及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12):44-58.

[10] 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3(1):149-163.

[11] 郑晓倩.董事会特征与企业风险承担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30(3):107-118.

[12] 何瑛,于文蕾,杨棉之.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J].中国工业经济,2019(9):155-173.

[13] MCLEAN R D,ZHAO M.The business cycle,investor sentiment,and costly external finance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3):1377-1409.

[14] FACCIO M,MARCHICA M T,MURA R.CEO gender,corporate risk-taking,and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alloc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6,39(8):193-209.

[15] 何威风,刘巍,黄凯莉.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J].中国软科学,2016(5):107-118.

[16] 徐亚丽,黄鑫.数字化转型、信息透明度与风险承担[J].生产力研究,2023(5):29-40.

[17] 杨兴龙,孙芳城,陈丽蓉.内部控制与免疫系统: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3(3):65-71,96.

[18] MORRIS J.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5(1):129-157.

[19] 黄大禹,谢获宝,邹梦婷,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影响渠道[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11):1-10.

[20] 谭跃,汪伶洁.超额商誉、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J].会计之友,2022(4):103-111.

[21] 戴弦.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风险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21(14):120-126.

[22] 徐晨阳,陈艳娇,王会金.区块链赋能下多元化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时代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2(1):121-131.

[23] 郜保萍.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J].会计之友,2023(4):127-133.

[24] 宋常,王丽娟,王美琪.员工持股计划与审计收费——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20(1):51-59.

[25] 肖忠意,林琳.企业金融化、生命周期与持续性创新——基于行业分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9,

45(8):43-57.

[26]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27] 代飞,钟运标,徐凤菊.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与价值提升[J].财会月刊,2023(1):36-45.

[28] 刘孟晖,高友才.现金股利的异常派现、代理成本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1):152-160.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内部控制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