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人才培养

2024-06-04 15:38:50姚雯欣
公关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民办高校跨文化

姚雯欣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理论视域切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研究,凝练自治区民办高校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创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人才培养

引言

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23年,内蒙古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500亿元,加强内蒙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探索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合民办高校实际的大学英语科目教学和人才培养机制,开展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实效,体现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一、探索内蒙古跨文化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就业数据显示,内蒙古民办高校学生85%以上在区内就业,扎根基层,服务区域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和毕业后服务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待挖掘。教学中体现文化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交融意识、文化输出内容设计、体现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充分结合,加强文化背景介绍与讲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探索系统的、有效的、更加实用的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实有必要。

(1)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适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2)适应自治区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探索如何顺应新时代潮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交融意识,体现文化自信,凸显必要性。

(3)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现状改革需要。民办高校大学英語教学中,需要探索系统的、有效的、更加实用的跨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

(4)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学科建设调整需要。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模块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介绍与讲解,助力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内蒙古民办高校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主,跨文化视域下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意识不强

从调研情况看,大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充分意识到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视域下学习、交流、应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英语语言的教授、传导和应用,高度关注教学任务本身,相关背景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较少,轻视或忽略了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性和相辅相成性。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服务我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备跨文化视域下工作与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理论不够完善

内蒙古民办高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英语学科成绩尤为严重,学生在学习中以应对考试为导向,对毕业后跨文化视域下英语应用了解甚少,认识不充分,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民办高校目前没有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成果。

(三)学生跨文化视域下英语应用场景少,学与用脱节,存在跨文化障碍

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跨文化应有能力低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文化背景学习少、了解少、掌握少,个别喜欢文化学习的学生因为缺乏或没有应用场景而得不到应用锻炼,学与用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工作中有使用需求时存在跨文化障碍。

三、立足学校实际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

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因此,外语教育的核心任务已经从发挥语言的交际和知识工具性作用转变为更加注重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和价值内涵,这就必然高校在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注重提高思想认识,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力争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1]。”

(二)跨文化人才培养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2012—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产量从全国第十位跃升至全国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煤、电保供量跃居全国第一。2022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6万元[2]。”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支持内蒙古加快落实“五大任务”,并提出了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自治区文化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如何立足内蒙古,发展跨文化产业,拓宽跨文化市场,促进跨文化消费,任务清晰,任重而道远,跨文化视域下英语交流越来越不可或缺。构建适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因此,需要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上助力。

(三)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自治区有民办高校6所,其中只有2所为民办本科院校。这两所学校85%以上毕业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就业,扎根基层,服务区域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保持文化特色,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在教学设置中体现文化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交融意识,体现文化自信,凸显必要性和紧迫性[4]。

(四)民办高校学生人才培养认识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明确要求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有关国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办学,通过共建科研平台、联合培养学生、人员互访、合作研究等形式开展合作交流,创新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内蒙古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应试教育的思想尚未完全改变,大部分学生英语成绩更是弱项,甚至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在当前考研和就业压力和竞争下,当前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下,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迫切希望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跨文化背景下课程教学,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很感兴趣,参与度明显提升,因此,探索系统的、有效的、更加实用的跨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5]。

(五)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学科建设需要调整

语言与文化相通,语言与文化交织在一起,两者密切相关。语言作为极为重要交流方式,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也是文化和历史本身的一部分,随文化和社会发展与变化,古往进来,语言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模块教学中将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充分结合,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便学生融入社会,加强文化背景介绍、讲解与对比,基于对语言与跨文化的差异组织实施教学,避免语言孤立于文化之外而导致的学与用“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急需提升[6]。

四、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教学探索

(一)充分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适用度

本门课程目标大体分为三个:(1)是根据国家规划、自治区发展和社会需求确定学校的育人目标;(2)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提出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确定的学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3)是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每个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确定的每个教学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乃至具体到每节课、每个教学安排的具体目标。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高度关注第三个目标,而不清楚或者未考虑前两个更重要的目标,容易迷失方向。教学中,应首先充分理解大学英语课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适用度看,注意考慮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就业和工作中对课程建设的双重反馈,目的是让内蒙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既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脱离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7]。

(二)转变认识,提高教师跨文化背景下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充当引导者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科目教学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融入人才培养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跨文化视角下语言学习、交流、应用的意识和能力,首先需要教师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增强开展跨文化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只有教师建立起多元文化交融的跨文化视角下的知识传授意识,在融洽、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传递跨文化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力争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8]。

(三)在教材和教学材料选取上下功夫

大学英语教材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工具,想要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兴趣,有必要精心选用适合内蒙古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学习需要、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教材。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具备或增加跨文化知识,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还应反应中国文化和内蒙古区域文化的魅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使学生在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体验文化多样、了解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9]。

(四)抓好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

内蒙古民办高校要调动和提高学生跨文化视角下英语学习的兴趣,需要持续优化教学环境,还要鼓励学生除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各类跨文化选修课和大量阅读捕捉文字作品背后展示的文化特点和魅力,推动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兴趣的提升。教师大学英语教授过程中,还应恰当增加使用音视频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使用场景技能和背景文化知识[10]。

(五)建立适合内蒙古民办高校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建立适合内蒙古民办高校评估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结果的实用评价和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以致用为目标,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和回访,与时俱进,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与重点,紧跟社会需要,建立适合内蒙古民办高校的、简明而有效的考察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机制[11]。

结语

持续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内蒙古民办高校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结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现状,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助力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适用度。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跨文化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融合育人模式探究》(项目编号:NGJGH202347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珠英.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201810.145.

[2]顾菲.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1+”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探索[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7(03):111-113.

[3]万敏,孔凤华,罗小强.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09):129-130.

[4]刘重霄.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4):122-125.

[5]戴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8):47-49.

[6]宋春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2):133-136.

[7]杜娟.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23(01):104-108.

[8]王晓林.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教学改革——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135.

[9]冯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179-180.

[10]靳静波.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06):68-71.

[11]李琼.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20(08):140.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民办高校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38:31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