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2024-06-04 14:56:25朱贺然
公关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优化措施

朱贺然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稳、变缓,产业结构逐渐向“集约型”转变,经济驱动也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使得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升。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可以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优化指导,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本文重点研究了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创新创业指导;优质人才;优化措施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与传统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能够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和就业观念,从而缓解社会上日渐严重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理清个人能力,明确个人责任和义务。但是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忽视了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的认识和理解仍停留在表层,再加上高校缺乏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内容落后、方式单一等,降低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不利于大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中就业难、创业难的情况。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效果

传统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创业政策、就业环境等内容,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如今的社会环境变化,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优势,从而理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例如,高校会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群的广泛关注和重点讨论。而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创业的实际过程、创业风险、市场风向等,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实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提早进行就业创业准备,这对于高校大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三)缓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在高校逐年扩招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能够根据社会环境进行创新和优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符,人才供求不一致,社会上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为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能够将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从而缓解社会上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1]。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就业创业指导不够重视

当前,大部分高校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了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上,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是按照要求开设基础的就业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比赛等,而且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投入较少,相应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不完善,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制约了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例如,很多高校未能将就业创业指导纳入整体的教学体系之中,只是以课外活动的方式,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就业创业指导;还有的高校只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以上现象均体现了高校对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2]。

(二)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和方式落后

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情况来看,高校并没有结合整体的就业政策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只是简单地按照大学生就业创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教材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很难从教材中学到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符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还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的情况,教师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就业活力和创业热情。而且高校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理论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3]。

(三)缺乏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范围广、覆盖面积大、内容繁琐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实力有很高的要求,既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实战经验和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缺乏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具体来说,大部分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是在毕业之后就留校教学的,他们普遍缺乏就业创业经验,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往往只能根据教材内容讲述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无法结合实际的就业创业案例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创业指导。例如,高校很多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并不熟悉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性说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效果。

(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机制不完善

高校没有构建完善的创业指导机制,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时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例如,高校会在低年级时期为学生安排基础性的就业创业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在高年级时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中间完全没有辅助性课程进行联系,实践工作任务与理论指导内容完全脱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质量。而且高校没有制定完善的就业创业教学评估体系,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指导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指导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指导思路,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就业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系统的了解,需要高校进行系统的就业创业指导,为此,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就业创业指导思路,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首先,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入学之初就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职业发展方向等,并需要通过课程教学、一对一沟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就业观念。总之,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普及和技能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高校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和创业平台,以便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而使大学生能够灵活应对社会的挑战。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求职技巧培训,让学生能够了解求职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此外,高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对学生进行创业政策、创业流程、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尝试,以便为学生日后的创业活动积累经验。

(二)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和方式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等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也出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高校需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使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例如,高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并将企业标准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内容之中,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文化、社交礼仪等。而且高校要更加关注市场变化,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更新大学生就业创业之搭配内容,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内容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除了基础的理论教学外,高校还需要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指导方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训、企业实习、教学实践、创业比赛等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举办就业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平台,并邀请专业的投资人对学生的参赛项目进行评估,落实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在高校内营造出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高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通过职业测评、一对一指导、创业咨询等活动,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

(三)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双师型”指导团队

教师指导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为此,高校必须重视教师团队建设,一方面要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招聘制度,加强优秀教师的人才引进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设置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课程,提供更加丰富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首先,高校可以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录制线上培训课程,以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线上打卡、学习在线课程;其次,高校还需要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以提高教师对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视程度;最后,高校还可以外派教师到其他院校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学习交流,或者引入企业导师为教师提供培训工作,以便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指导服务,进而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提高本校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此外,高校需要外聘实战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兼职教师,以弥补专职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为大学生提供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就业创业指导。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业内的专业讲师和专家作为学校的就业创业顾问,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建议。

(四)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机制,对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高校要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加强对自我的认知,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同时,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经济背景、学生个人特点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够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之中,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为此,高校可以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必修课程主要是分析基础的就业政策、社会环境、面试技巧等,使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有系统的认知和了解;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需求、发展规划的不同,设置深化课程,使学生在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同教师和学生进行探讨,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进行深化学习;实践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环境中,带领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并开展模拟的求职训练,丰富学生的求职经验,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求职过程中灵活应变,巧妙化解面试官提出的各类问题。此外,高校还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收集就业创业信息,构建就业创业校园信息网站,并根据专业特点、岗位需求等对就业创业信息进行分类,方便学生进行查询。

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但是从高校目前的就业创业指导情况来看,存在着指导观念不科学、指导内容和方式落后、优秀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校需要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转变传统的指导理念和指导思路,不断更新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创新指导方式,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并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本校就业创业指导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家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問题探究[J].山西青年,2021(23):104-105.

[2]赵忠玉,董鹏.人工智能时代下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11):221-224.

[3]邹建平.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转变——兼谈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21(29):66-68+72.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优化措施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如何提高和优化会计人员素质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9:46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48:40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59:31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43:18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7:04
输油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