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养一
【摘 要】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参与田径训练,感受到田径训练的乐趣,让他们真心“爱上”田径训练,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苦乐交融 宽严结合 田径训练
田径项目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训练观念的影响下,田径训练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传授田径技能。笔者在长期的田径训练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兴趣整体呈下降趋势,传统田径训练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两种。以田径训练为例,直接兴趣就是指学生对训练项目本身有着浓厚兴趣,天生便喜欢跑、跳、投掷等运动;间接兴趣则是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加入比赛、游戏、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在小学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训练的方法和艺术,更要激发运动员们的训练兴趣,努力通过各种手段使他们从内心上“爱上”田径训练。
一、转变观念,体验训练乐趣
在学生的印象中,田径就是跑步。学生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跑步是一项又累又无聊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开始的田径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体验到田径训练的乐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运动队。
1.拉近距离,激发参与兴趣。
在田径的训练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条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感情世界,尊重他们的童心、童趣,倾听他们的心声,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例如,在第一次训练前,面对着一大群的小队员,笔者表情丰富、语气夸张地说:“哇,想不到我们的田径队伍这么强大,有这么多人都喜欢运动!我是你们田径队的教练,你们可以叫我纪老师,也可以叫我‘纪大哥,我们可是一家人哦!”教师亲切的态度,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亦师亦友的情感关系,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
2.合理训练,感受训练乐趣。
在训练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训练的乐趣。
(1)训练合理,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对动作学习、掌握的速度较快,但由于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一些难度大的动作,他们不易掌握。如后蹬跑,要求踝关节的力量较大,而对初学者来说,他们的力量相对薄弱,掌握技术动作慢,因此他们可能难以学会,如果安排这样的训练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从而影响训练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利用合理的训练安排,如并步跳、弓步走、交换腿跳等简单易学的动作,安排好运动次数和运动强度,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体验成功的喜悦。
(2)游戏融入,体验运动乐趣。
在训练初始,教师可安排一些小负荷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练。如准备活动环节中,笔者利用小足球场地,进行追逐游戏;腿部力量练习环节中,利用篮球场地,进行单足跳追拍游戏;踝关节力量练习环节中,利用篮球场,进行矮人抓高人游戏。这样有趣的游戏,运动负荷较小,使学生在欢笑声中不仅落实训练任务,还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创新方法,感受训练快乐
1.方式多樣,保持训练的兴奋度。
田径训练是一项周期长、运动量大、比较枯燥的运动项目。如果学生长期处在一种单一、枯燥、强度大的基础训练里,时间一久,就会对田径训练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失去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较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多样的训练方法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训练中。
(1)环境训练法。
训练的场地不要局限在田径场,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改变训练的环境,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例如,学生练习前脚掌蹬地的腿部力量时,教师可利用楼梯台阶进行训练;练习步幅、大腿力量时,利用校外周边的陡坡练习弓步走,等等。训练环境的改变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让学生保持对训练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竞赛训练法。
在训练中采用恰当的竞争方法,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可让学生忘记训练的疲劳,激发他们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或物质对学生进行奖励。例如,经常举行一两场比赛,当比赛结束时,获胜的学生或者有进步的学生,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礼物虽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学生之间有了强烈的竞争,不仅能激发训练欲望,还能培养拼搏精神。
2.内容多变,唤醒训练的主动性。
田径训练的成绩,需要教师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变化的训练内容。
如,不断地练习深蹲加速跑,确实能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可单一的训练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偷懒、动作随意的现象不断出现,锻炼效果自然下降了。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弓步交换跳、间距单脚跳、深蹲加速跑等多变的内容,克服了单一乏味的训练,激发学生想学、想练的欲望。学生有了兴趣,提升了训练欲望,主动投入到训练中,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3.氛围快乐,激发训练的热情。
快乐体育能够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自觉地、积极地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它能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平时田径训练中,在注重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更要创设愉悦的训练氛围。
学生对一些较难较累的项目有时会感到惧怕和厌倦,教师在训练前适当讲一些体育趣闻或激励性的幽默小故事,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毅力,保持训练热情
如何让学生挺住训练的辛苦,坚持训练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让学生树立信心,坚定毅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1.语言鼓励,激发信心。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感情丰富,他们尤其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肯定,这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一些较难的动作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你太棒了,动作越来越规范了!”学生听了这样的鼓励,情绪高昂,信心十足,提高了练习效率。
2.榜样引领,激励前行。
每个小运动员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多数是一些体育明星。要成为体育明星,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于是,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故事,对他们进行毅力的培养。如在训练前,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刘翔的事迹。他忍着疼痛,坚持训练,通过顽强的努力,跑出了好成绩。榜样激励着学生刻苦训练、坚持训练。
学生有了信心、毅力后,其坚持训练的热情,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周末和法定节假日,部分学生放弃休息的时间坚持训练;下雨天时,有的学生甚至冒着雨训练;寒暑假期间,无特殊情况,学生便早早自觉到校参加训练。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教师通过各种策略,让学生爱上田径训练,学生就能愉快、自主地投入到训练中来,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训练中的苦和累,不断提高运动水平和个人比赛成绩。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