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在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多元文化视角分析钢琴教学中的改革问题,科学解决以往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多元文化视野,首先分析了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重点,最后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钢琴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4-0105-06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视野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钢琴教学作为一项极具国际性的音乐活动,更应以多元文化视角分析其改革问题,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策略,从而有效弥补高校钢琴教学工作中的短板,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钢琴自西方引进中国,其教学体系也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参照,训练曲目多以西方音乐作品为主。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一环境下,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就显现出了诸多不适应多元文化发展和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形势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内容局限
就目前我国各高校钢琴教材的内容来看,训练的曲目多从西方所引进,以西方古典、浪漫时期的独奏音乐作品为主,如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巴赫的复调作品,李斯特的狂想曲,车尔尼、肖邦的练习曲等。虽然这些作品都是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但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音乐风格千姿百态,适用钢琴教学的作品比比皆是。然而,传统的钢琴教材内容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使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生无法接触到其他优秀作品,无法拓宽专业视野,从而限制了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文化教育不足
多元文化教育在各类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专业技能,应建立良好的文化知识体系。但是,相较于多元文化教学分析,大部分高校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读谱视听、钢琴指法、演奏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往往以通过等级考试为最终目的,很少涉及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等内容,对钢琴艺术的发展文化也缺少深入的解读。长此以往,即使学生熟练掌握了相关的钢琴弹奏技巧,也必然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过早陷入学习疲劳期、瓶颈期,更难触摸到自身艺术发展的“天花板”,技艺难以精进①。而且,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文化底蕴不足、艺术感不强,他们虽然能够熟练地弹奏乐曲,但不能真正地感受这些乐曲中的情感,很难解决演奏中情感渗透与表达的问题,弹奏出来的乐曲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无法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奏境界。任何类型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文化教育的根基,钢琴的文化教育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了学生发展的高度与前景。
(三)教学模式固化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多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常采用灌输式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化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钢琴教学在以个别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与演示为主,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及学习需要等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钢琴学习以及个性的发展。“由于缺乏教学开放性以及多元性,导致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并且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教师大部分以个人的见解进行文化定位”②,且难以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有效更新。这导致新的文化知识不能有效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钢琴音乐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多元音乐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音乐文化,融入多元文化社会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反馈、调节与激励的作用。根据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来看,钢琴教学评价主要以阶段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单一,主要以钢琴演奏难度为衡量标准,忽视了相关理论知识融合的情况,且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应用水平缺乏合理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很容易只注重自身钢琴弹奏技巧的提高,而忽视知识结构的充实,对钢琴艺术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从而阻碍了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艺术创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片面的评价结果还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内容的安排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如此“恶性循环”,难以使整体钢琴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五)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但应与之匹配的教师数量却增长缓慢,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由于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加上培养合格的钢琴教师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师资不足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一状况严重增加了钢琴教师的教学负担,导致学生难以享受到個性化、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资源。
为了弥补钢琴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高校常常引进具有较高钢琴演奏技能的人才进行教学。然而,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缺乏足够的教学工作经验,不具备灵活的教学技巧与课堂组织能力,难以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此外,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难以满足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对文化教育方面的学习需求,从而限制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的发展③。
二、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重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作为人才孵化基地,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明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钢琴教学工作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社会需求出发,积极引入多元文化理念与以人为本、知识自主构建等现代化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文化知识的融合,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与学以致用,从而有效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存在诸多不适应多元文化发展和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形势的问题,急需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上。首先,要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如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等,让学生自然、切实地体会到钢琴艺术之美,感悟到钢琴乐曲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使学生在“美”的感召下爱上钢琴。其次,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不以教师传统的经验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感受与表达音乐。最后,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的递进。教学内容要由简到繁,难度要保持适中,不一味苛求学生掌握难度高的弹奏技巧,适当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对钢琴学习保持信心,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重复的枯燥练习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既需要运用对乐谱各个音符规范演绎的理性思维,又需要运用对乐曲理解与感悟的感性思维。只有将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演绎出有灵魂的钢琴作品。因此,在钢琴教学改革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想,从曲式、和声、旋律、调性等音乐元素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提高音乐理解力与鉴赏力;另一方面,要从美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向多元化方向进行知识的延伸,在深厚的文化情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强化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完全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财富。因此,在钢琴教学改革中,要重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在钢琴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因材施教,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发展、独立选择、展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终身学习和在钢琴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自身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是他们在钢琴音乐表达中“与众不同”的核心所在。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全面分析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特长,在尊重、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和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教师可通过提供可选择的演奏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和改编音乐等方式来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特征。此外,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资源支持也是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采用个别指导、提供特定乐曲资源的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最终帮助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演奏风格。
三、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策略
在多元文化视野下,针对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现存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背景进行有效改革,让钢琴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培养出满足当今多元文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扩展钢琴教学内容
就当前形势来看,高校钢琴教学要想体现文化的多元化,就要进一步吸纳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对钢琴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拓宽,实现钢琴教学内容知识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因此,在钢琴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要突破传统古典、浪漫音乐作品的范畴,扩大作品的选用范围。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演奏水平,增添一些其他时期、其他国家的优秀钢琴作品,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习更多风格、更多题材的钢琴作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其要注意增加一些中国的优秀钢琴作品,并根据风格、题材、时代等特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板块;还可以对中国传统乐曲进行创编,编写系统的中国钢琴练习曲教材。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树立弘扬中华音乐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除此之外,高校钢琴教学内容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流行元素融入钢琴教学课堂之中。在新媒体盛行的21世纪,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渠道丰富多样,且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感很强。因此,在钢琴教学内容的创编上,要积极抓住这一特点,注重对流行音乐作品的引进,并灵活利用流行音乐作品进行相关演奏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教育的渗透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在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加强文化教育的渗透,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钢琴演奏技能与艺术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加强对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意义的正確认识,加强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逐步提升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钢琴作品。例如,在讲解演奏技巧时,可对训练曲目的文化内涵进行讲解,如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创作背景等,从多个角度对音乐进行全面解读,以增强钢琴教学内容的渲染力和艺术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切实掌握作品的文化内涵,还能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感知力。
另外,钢琴演奏艺术与心理学、文学、哲学、美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思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选择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来深化学习,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理论学习、实践练习和自主创作之中。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多元文化社会发展模式下,高校钢琴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当前钢琴教学主要有线上网络课、线下集体课、小组课与一对一等形式。高校钢琴教学可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按照层次化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与教学进度。教师应从原有的教学主导者转变成学习的辅助者,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点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评与学生的合作研讨,构建师生强互动、共探讨的协同机制,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⑤。
此外,还要积极利用新型人文教学思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资源,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构建开放型钢琴教学课堂。例如,在课程开始前可利用微课让学生预习所学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与技巧,课上则着重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可将钢琴教学中的难点以详细、专业的视频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规范他们的演奏动作。
除了构建多元化的钢琴课堂教学形式,还要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创设演奏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境或与演出环境相似的演奏情境,以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钢琴演奏比赛,如即兴配弹歌曲、钢琴知识竞赛、钢琴演奏技巧比拼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在这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下对所学知识与技巧灵活应用,从而激发学生与音乐的互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钢琴作为一种极具国际性的音乐活动,在多元文化教育上具有明显优势。高校应突破钢琴课堂教学的限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将多元文化教育与钢琴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欣赏性、参与性与竞争性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演奏技能,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知识,积累舞台演奏经验,实现全面发展。一方面,高校要集合艺术社团、钢琴专业以及其他音乐专业的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校园音乐文化节、校园音乐会、校园主题音乐活动等,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展现多元化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走出去”,通过定期与各大院校开展钢琴艺术节、音乐文化交流会、音乐竞赛等活动,与相关文化艺术企业、钢琴艺术团体、音乐艺术组织等搭建桥梁,与钢琴演奏家、音乐家建立联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外钢琴展演、文化交流探讨的机会,从而强化他们的实践体验,丰富他们的演奏经验。
(五)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也应朝着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钢琴教学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制定详尽、可操作的评价细则,开展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从评价内容上看,除了考察钢琴的弹奏技能外,还应将钢琴作品知识的掌握情况、钢琴艺术史、钢琴合作能力(重奏、协奏、伴奏等能力)、舞台演出实践、情感表现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看,除了钢琴教师评价,还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其他音乐专业和非专业的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定期抽查、单元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自身的演奏技能与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改进学习方法。这也有助于钢琴教师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灵活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高校钢琴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在现阶段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高校钢琴教学中,为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钢琴人才的需求,教师也应向新型复合型教师转变。因此,应构建完善的教师管理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在文化素养上,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钢琴弹奏技巧,还要渗透相关的文化元素,发挥自身的文化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深对钢琴文化的理解,通过强化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如利用课余时间阅览相关书籍、研究文献、搜集网络学习资源等,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
在专业能力上,包括教师的钢琴弹奏技能与教学技能,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强化练习、参加钢琴大师班、钢琴竞赛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弹奏技能,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教学培训、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等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高校要积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如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外培训、组织钢琴教学学术讲座、完善教师评估体系等,促进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应结合学生数量与钢琴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适当增加钢琴教师的人才储备。在钢琴教师的选聘上,高校应全面考察教师的弹奏技能水平、文化知识储备、教学工作经验、职业能力等情况,积极引进符合条件的钢琴教师。
四、结语
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就显现出了诸多不适应多元文化发展和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形势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局限、文化教育不足、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以及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等。为有效解决这些教学问题,就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应围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四个重点进行。在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上,应不断扩展钢琴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育渗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复合型钢琴人才,推动钢琴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聂亚星(197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表演与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