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会计发展:挑战与创新

2024-06-04 06:53曾繁荣李佳蓉陶春华张资政
会计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双碳目标

曾繁荣 李佳蓉 陶春华 张资政

【摘 要】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双碳”目标助力,应当全面计量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投入在内的企业资源投入与消耗,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我国“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深入剖析了“双碳”目标下会计的使命,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需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碳信息披露、碳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及碳资产管理等,并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角度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创新发展的途径,包括规范碳会计核算、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完善碳成本核算、加强碳审计和创新碳金融等新方法和新思路,旨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和评价依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会计; 碳信息披露; 碳成本核算; 碳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2-0033-07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国科发社〔2022〕157号),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同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也都强调了“双碳”目标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被列为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双碳”目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会计行业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发展模式的转变,二者相互促进、共荣共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影响机制,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也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开展问题导向研究,贡献会计智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双碳”目标下会计的使命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任何与资金运行相关的经济事项都少不了会计的参与,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会计更需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央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对会计创新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涉及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依靠人员、行业和各经济部门的全面努力,而会计在此过程中将发挥积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需要深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反思和重塑,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也应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承担历史使命,为“双碳”目标助力。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发展由于受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变暖的危机下,应对全球碳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会计在碳达峰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会计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从国内发展的角度看,“双碳”目标是党带领全体人民向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是缓解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也必然紧密围绕此工作重点,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会计职能对内对外双向扩展。

因此,在“双碳”目标下,会计应当全面计量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投入在内的企业资源投入与消耗,确定完整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富的增值,从而引导资源实现真正的有效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1]。

二、“双碳”目标下会计的挑战

国务院新闻办2021年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2011年10月,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 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8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43亿吨,累计成交额111亿元,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2年5月30日财政部正式印发了《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资环〔2022〕53号,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充分发挥财政工具的作用,加快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建立健全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有助于各重点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目标。《意见》支持碳交易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完善碳交易权配额管理,丰富碳市场的交易种类及交易方式,推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支持碳排放权统一监督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国家控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同时也是优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政策工具。

因此,“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碳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也为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下四个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仍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2-3]。对于企业而言,碳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碳排放权及其他形式的节能减排资源,具体内容包括碳排放权、减排信用额等。碳排放权作为资产核算时,首先需要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确认和计量标准,在满足各项要素之后才能在财务报表项目中得到反映[4]。在碳交易体系下,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碳排放权的价值,并且根据确认结果予以量化和计量,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带来了挑战。中国作为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结构的碳排放大国,为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肩负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任。鼓励各地区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降排减碳目标[5]。但是由于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并没有完善的会计准则,因此在企业核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为规范碳排放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2019年财政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9〕22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的重点行业需按照《暂行规定》中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重點排放企业应设置“1489碳排放权资产”科目,按照取得成本计量购入的碳排放配额,由政府免费分配等无偿方式取得的不做账务处理;负债方不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的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使用简化了重点排放企业的会计处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确认和计量碳排放权的实质,给有效管理碳市场增加了隐患。

由于市场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企业在持有或控制碳资产的经营期间会面临政策变化、科学技术更新、资产状态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碳资产的价值发生波动,导致碳资产原来的入账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该碳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而使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难以准确判断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在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正式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中,由于碳排放权市场配额价格变动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后续计量时会导致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成本无法可靠计量、资产与负债确认时点不一致、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匹配等问题。因此,为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需要对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统一规范,同时为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促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碳信息披露

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外界公众、政府和投资者等将碳排放信息以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进行公开披露的行为。我国碳信息披露的方式以自愿披露为主,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并没有强制的规定和要求。碳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的绩效、企业价值以及融资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企业的财务绩效也就越高[6]。而且,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更加直观地掌握企业的运营状态,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7]。如果企业有敏锐的碳风险意识,碳信息披露可以缓解碳风险给企业债务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碳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受政治关联度的影响,在法制健全、社会治理良好的地区,企业高层管理者更愿意履行碳信息披露义务,积极响应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8]。除此之外,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实现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9]。但是就目前的政策制度来看,碳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企业低碳发展进展缓慢。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环综合〔2021〕43号)。此项方案进一步强调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倡导企业向绿色经济方向转型,明确环境信息披露的工作任务,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制度。2022年1月责扬天下联合金融界编制了《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调查的3 661份样品中有732家企业披露了有关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相关的内容,占比约20%。分析不同行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可知,金融、房地产、采掘等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敏锐性较高,能够有效制定碳排放目标,并且在减碳增汇方面率先进行了创新探索,积极披露碳排放信息,其中已有33%的采掘行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碳信息披露。对《报告》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企业降碳实践的披露情况远高于碳管理的披露情况,在11个行业中,企业的减碳举措披露占比超过50%。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鼓励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工作已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企业主动选择进行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较低,大部分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工作仍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综合来讲,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积极性较低的原因包括各个行业对于碳信息披露的标准不同,多数企业没有同类参考对象;企业碳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完善,缺少统一的碳信息核算标准,数据共享平台信息匮乏。碳信息披露是帮助企业进入低碳领域的重要基石,有效进行碳信息披露顺应国家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随着碳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合理进行碳信息管理将成为企业平稳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三)碳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企业要想进行碳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需从环境成本管理入手,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市场的持续发展使得企业逐渐成为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企业在生产、运输、加工、处理及回收等多个经营环节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解决环境污染所花费的资金成为企业的环境成本。

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活动时,通常会将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以内部治理为主,缺乏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经常忽略环境成本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导致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提高董事会的管理能力、增强管理层环保投资的观念能够促进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同时政府、公众媒体的监督和完善的政策制度也是促进企业加强环境控制与管理的关键[10]。由于当前出台有关企业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许多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往往都会采用事后控制的方法弥补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缺少事前控制的责任意识。在碳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忽略环境成本的计量,使得成本核算的范围过于狭窄,不能提前预防环境问题发生,导致环境会计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管理密不可分,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从环境中获取的各种能源,而大自然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被破坏,那么势必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环境问题,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迎合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喜好,重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多盈利的目标。

作为成本的核算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产品,再到包装销售,最后进行废品回收利用都需要對环境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企业应当对每一个环节的环境成本都严格把控,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在整个经营活动之中,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措施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同时减轻企业在事后处理环境问题的负担,实现总体收益最大化。环境成本的管理需要具体有效的环境信息作为支撑,会计向管理者提供的各种环境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预测,通过核算和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环境决策。

随着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大,环境会计已经成为传统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以及后续的报告和分析都需要统一规范的标准来进行约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尝试构建适合企业经营情况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在成本核算中将费用化和资本化的项目加以区分,同时将增加类收益和成本节约类收益纳入环境收益的核算范围,为企业环境治理决策提供保障。通过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加强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监督企业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帮助企业规避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威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开源节流,获取更多利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状态,帮助政府建立完善的环境治理政策。

(四)碳资产管理

碳资产管理已经逐步成为除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以外的第五类新型资产[11]。碳资产管理是一个统筹管理的体系,涉及企业与碳相关的全部工作,是未来重点排放企业乃至所有企业必须具备的管理能力。碳资产管理不仅是为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碳资产增值保值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碳资产管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对于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双碳”目标的加快推进,企业对于碳排放权的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面对全国碳市场不断扩张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需求也在稳步提升,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多元化碳资产管理服务成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流动性较低,其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检测并核查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加快完善有关碳交易配额的管理制度,从重点排放行业入手,逐步覆盖所有企业。如今国内市场上实行碳资产管理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碳资产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之中,通过成立内部碳资产管理部门或子公司,进行日常的碳资产管理工作。另一类是依托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这类公司拥有大量专业型人才,并且具有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工作体系,可以为目标企业提供碳盘查、碳咨询、碳交易、碳项目投资等服务,以实现企业碳资产管理目标。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启动,目前在各试点地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且许多重点行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继“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以来,我国将重点排放行业作为碳资产管理的切入点,这就导致其他行业对于碳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很多企业缺乏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常常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碳资产管理,由于企业的控排执行能力不足,最终导致低碳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而站在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产生压力,管理者在缺乏低碳发展理念的情况下会忽略在此方面的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碳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大多数企业没有健全、完善的碳资产管理运行机制,造成碳交易市场监管约束困难的局面。

三、“双碳”目标下会计的创新发展

“双碳”目标下会计的创新发展可以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可以对企业的碳资产进行全面的核算和系统的监督,以碳信息披露的形式向使用者反映企业的碳资产使用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碳排放权进行预算、控制和分析,通过碳资产成本核算和碳资产管理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企业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做出最优决策。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将二者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价值。

(一)财务会计方面

1.碳会计核算

碳会计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碳资产使用情况的一项程序,帮助企业掌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会计问题。碳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对碳资产和碳负债的确认、计量以及列报等,但随着对碳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不仅限于为企业财务会计方面提供价值,还能够为企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风险预测和融通资本等多个方面带来价值[12]。从微观层面来看,碳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碳排放权、碳成本、碳收益和碳排放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从宏观层面来看,碳会计核算的结果能为企业制定未来碳资产管理的战略目标提供依据,同时能为国家建立稳定的碳交易市场提供信息保障,为制定国家气候政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信息支持。碳会计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还能在此过程中拓宽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路径[13]。因此,碳会计核算在企业自身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量化是进行核算与管理的前提,碳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工作是对企业的碳资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以量化的形式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便于企业管理者使用。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处理原则,许多企业并没有单独设立有关碳信息核算的会计账簿,导致碳资产和碳负债的记录并不完整,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碳会计信息。

碳会计核算是构建碳会计体系的基础,当碳信息核算越精准,碳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也就越科学严谨。制定标准化的碳会计核算准则有助于维持企业之间的公平性,为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提供碳排放交易权的可比性。将碳会计信息披露作为基础,结合成本控制、风险控制、预算控制等理论方法,构建以碳排放预算、碳成本核算、碳风险预测及碳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碳管理框架,紧密结合碳信息管理和碳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可推进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与碳会计核算的结合,用数字货币的形式自愿购买二氧化碳的信用额度[14],有助于企业将碳资产进行量化处理,提高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便后续的核算与管理工作,也便于企业和政府进行监督管理,保障数据资产的安全,避免发生虚假交易等问题[15]。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政府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影響上。企业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主体,需要做好对碳成本、碳预算、碳交易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依托碳会计核算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做好经营决策的制定,使得企业的发展愿景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相吻合,为实现企业低碳转型目标奠定基础。

2.碳信息披露

碳信息披露是有效控制企业碳排放量的前提条件,高质量的碳信息披露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帮助。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控制碳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碳排放量在世界各国位居前列,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持续减少煤炭能源的应用,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促进企业加快实现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企业作为“双碳”目标的主要践行者,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有效的碳信息披露,包括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金融业务、减排措施及成效等。

现阶段,我国并未出台有关规范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政策制度,企业主要依靠自愿性原则进行碳信息披露。关于是否应该强制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目前还存在争议,强制性披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碳信息质量,而自愿性披露对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加有利。经过对比分析164家碳排放重点企业在2018年和2020年碳信息披露情况,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指导,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动力不足,并且碳信息披露质量普遍较差,参考价值较低[16]。在进行碳信息披露时,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对碳排放权的配额进行定量披露,这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碳交易状况,企业价值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另外,企业的财务绩效往往会对碳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的规模越大,对于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也就越高。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有效传达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源配置以及财务风险等信息,同时也为了内部使用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利于做出最优决策,也便于政府进行审查监督,以保证整个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碳市场的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放宽碳市场排控企业的纳入条件,扩大排控企业的整体规模,发挥对排控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进而促进碳市场的有效运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7]。

碳信息披露主要是针对碳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由于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与传统会计核算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信息披露时会包含碳会计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现如今,碳信息披露不再仅限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常规内容,同时还包括了公司发展战略、碳资产管理方案、碳资产风险和机遇分析等多种内容。碳信息披露能够为碳交易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连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

为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促进碳交易市场健康运行,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能力是必要且迫切的,碳信息披露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首先,国家需要针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帮助企业更好地执行和完善碳信息披露工作,保证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建立碳资产信息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加大投资者、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碳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自觉主动地进行碳信息披露,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加强碳资产信息的管理。最后,设定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培养熟练掌握碳资产核算、碳资产管理、风险分析等业务的专业型人才,帮助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

(二)管理会计方面

1.碳成本核算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之下,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碳成本的核算,通过控制碳排放成本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减排决策,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减排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努力的方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够及时缓解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严格遵循低碳经营的发展理念,有效控制碳排放量。

碳成本的计量与传统成本的计量存在一定差异。由于碳成本的属性特点,并不能完全用货币形式进行计量。从狭义角度来看,碳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企业通过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获得碳资产,因而碳排放形成了企业的碳成本。超出碳排放限额的企业必须在市场上购买更多的碳排放权,而低于碳排放限额标准的企业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权出售给其他企业。从广义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责任,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将处理环境污染、恢复环境损害所要付出的费用计入企业的环境成本当中。

加强碳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需要从企业层面进行控制。目前,我国对于碳成本的计量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在进行碳成本核算时由于业务流程、碳排放渠道、碳排放方式不同,会造成计量方式产生差异。采用精确、统一的计量方式可以为众多企业提供碳排放交易权的可比性,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质量。现有国外企业采用微碳核算模型对碳资产进行核算,提高了碳排放量核算的精确度。基于微观过程原理的碳核算,为完善碳定量可控调度、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制定碳资产精益增值管理政策提供了新的途径[18]。鉴于此,为了有效进行碳成本的控制与管理,首先,企业需要规范碳成本的计量方式,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将碳成本进行合理分类,例如按照碳排放种类、产品项目、碳排放途径等进行分类核算。其次,通过对碳排放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到企业可以进行减排战略的发力点,进而推进内部减排工作的展开。企业在进行碳成本管理时应当遵循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增强事前控制的思想意识,避免产生在事后控制中形成的环境成本。最后,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应当拓宽碳成本的核算边界,尽量选择能够无害降解的低碳材料,积极采用环保设备进行加工,在包装上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碳成本的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需要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建立健全碳成本核算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我国企业对于碳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实现科学有效的碳成本核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碳会计准则体系,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计量方法,为碳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明确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责任义务,促进企业进行碳成本核算的公平性,进而推进低碳经济稳步发展。其次,完善有关实施碳会计核算的法律法规,对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碳成本的核算、碳信息的披露等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企业碳成本核算的监督力度,实施奖惩机制,倒逼企业增强低碳环保的责任意识。最后,加大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公众对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监督,鼓励企业进行碳成本管理实践,助力企业完成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型。

2.碳资产管理

企业碳资产管理是以碳资产为主体,对其进行规划、利用、创新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碳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收益。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首要完成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应持续稳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可见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要求企业掌握碳资产信息的标准也就越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碳盘查、碳预算、碳信息披露以及碳检测等活动。对于企业而言,碳资产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利用碳资产资源,提高碳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能通过分析规避碳交易风险,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基础;对于国家而言,碳资产管理能够维持碳交易市场的稳定秩序,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推动我国建立有关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提供基础[19]。

碳资产管理是约束企业进行碳排放的一种措施,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环保理念。但由于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活动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风险,导致我国碳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应对碳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风险的准备,保障碳资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活动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优化:

(1)加强碳审计,为碳资产管理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企业发展需要适应全球气候治理需求,碳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碳交易市场中碳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积极性,需要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保证碳信息公开透明,拓宽碳审计的覆盖范围以及审计结果的应用方向[20]。政府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审计机构作为客观主体,能够对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维护碳交易市场的稳定秩序。因此,加强碳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可以保证碳交易活动顺利完成。此外,社会公众也可以承担起碳审计的工作,对企业不合规的碳交易业务向相关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减少碳交易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2)规范碳会计核算,为碳资产管理提供质量保证

碳会计是进行碳资产管理活动的基础。由于当前缺乏权威且系统的碳交易会计规定,导致各个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处理的方式不盡相同,为了促进企业建立统一的碳交易秩序,需尽快出台有关碳交易的会计准则。政策制定者应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理论与方法,保证碳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特别需要对碳负债进行理论解读,使得碳会计准则能够协助碳市场的稳定运行[21]。规范的碳会计核算能够对碳资产和碳负债进行精确确认和计量,并且为碳成本的计算提供保障,有效追踪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而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水平。

(3)完善碳披露,为碳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的目的是给相关利益者提供更多的知情权,以便政府、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进行监督。当前,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以自愿披露为主。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一部分,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受托责任的体现,有效的碳信息披露能够减少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为了增强碳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有关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增加企业碳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完整的碳信息管理体系。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良性反馈,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优化绿色经营模式,助力企业完成低碳转型目标。

(4)创新碳金融,为碳资产管理提升价值

碳排放交易权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同时也具备金融资产的属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它还具有金融资源属性和金融功能属性。企业在进行碳交易权买卖的过程中,产生了碳排放期权、碳排放信用、碳排放证券等金融衍生工具,这些金融产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不确定风险。碳金融业务的兴起促进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发展,填补了传统金融业务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空缺。碳交易政策的逐步实施能够带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催生出多层次的碳金融服务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22]。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碳金融业务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提高碳资产的内在价值。

因此,“双碳”目标下的会计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有创新的机遇。我们需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双碳”目标下充分发挥会计的计量功能、价值核算功能、信息披露功能、监督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有益参考和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守华,谢知非,徐华新.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8(10):3-10.

[2] 张亚连,张静.企业碳排放与碳固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探讨[J].会计之友,2020(17):27-32.

[3] 张彩平,姜紫薇,韩宝龙,等.自然资本价值核算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1,41(23):9174-9185.

[4] 沈洪涛,林虹慧.“双碳”目标推动会计新发展[J].财务与会计,2022(3):51-56.

[5] 唐国平,孙洪锋,陈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企业投资行为[J].财经论丛,2022(4):57-68.

[6] ALSAIFI K,ELNAHASS M,SALAMA A.Market responses to firms voluntary carbon disclosur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62.

[7] JIANG Y,LUO L,XU J F,et al.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rporate voluntary carbon disclosure: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C countries[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21,17(3).

[8] 李慧云,符少燕,方怡然.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信息披露效应——基于碳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21(7):184-192.

[9] 刘丽娜,赵迎新.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我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3(17):27-34.

[10] 唐国平,赵佩琪.公司治理与企业环保投资: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21(13):77-83.

[11] 袁谋真.“双碳”战略目标下碳资产专业化管理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8):122-132.

[12] HE RONG,et al.Corporate carbon accounting:a literature review of carbon accounting research from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Paris Agreement[J].Accounting & Finance,2021,62(1):261-298.

[13] 袁广达,徐德越.雙碳目标衔接的碳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2023(2):101-107.

[14] BLUMBERG G,SIBILLA M.A carbon accounting and trading platform for the UK construction industry.Energies,2023,16(4):1566.

[15] 叶强,高超越,姜广鑫.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未来区块链碳市场体系设计[J].管理世界,2022,38(1):229-249.

[16] 沈洪涛.“双碳”目标下我国碳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22(9):2-9.

[17] 胡■,方祺,龙文滨.碳排放规制、企业减排激励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J].经济研究,2023,58(4):77-94.

[18] YU S,LIN F,ZHAO G,et al.Accurate carbon accounting based on industrial metabolism for the lean management of carbon emission[J].Energy Reports,2023,9:3872-3880.

[19] 陶春华.碳资产:生态环保的新理念——概念、意义与实施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6,39 (6):64-67.

[20] 王颖,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2(18):87-92.

[21] 崔也光,周畅,刘禹晴.控排企业纳入、会计规制与碳市场流动性研究——基于试点市场的面板数据[J].商业会计,2020(15):4-11.

[22] 辛红.碳交易政策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性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23(9):120-128.

猜你喜欢
双碳目标
以“双碳”视角分析河北省建筑节能标准现状和问题
我的新目标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