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提问为媒,成就语文课堂精彩

2024-06-04 11:54:24吕青肖梦丹
新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吕青 肖梦丹

【摘   要】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要通过把握提问的“度”和“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心中有数,把握提问的“度”

对于课文的学习,提问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之一。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握好提问的三个“度”,从而利用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1.准确把握问题的标度。

问题是抵达目标的关键。有效的问题应是立足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依据学情进行问题设计,使问题明确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

例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所处的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在教学“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并问道: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圈出相关动词:蹬、跳、蹦,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动作的敏捷。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这三个动词各说一句话。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明确梳理了课文的关键知识点,又很好地落实了单元教学目标。

2.优化问题设计的梯度。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提问需要整体统筹。太简单的问题,缺乏挑战,影响教学效果,降低学习动力,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无法通过这些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太难的问题,容易造成学生的挫折感,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该综合整节课、整篇课文以及班级学生的差异来谋划,提出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科学化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这样,既兼顾了学生群体,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的内心情感呢?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这个句子是从哪一个方面描写毛主席的?你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内心世界?你会如何选择?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等层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探讨,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获得思维的发展。

3.注重问题反馈的广度。

一节高效的课,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挖掘,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的中心目标以及核心问题,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性提问,使学生不断跟随教师的提问去探幽析微,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读了故事,我们知道小白兔已经把雪孩子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了。现在请你读一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雪孩子也已经把小白兔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这是一个特征明显的开放式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从雪孩子的语言、行动以及当时火场的环境三个角度去寻找信息,并要将信息转换成证据来证明“雪孩子也已经把小白兔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这一观点。这样设计的问题容量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形成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问题就问得很有价值。

二、教学有方,把握提问的“法”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教学有法,精心预设问题,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师生智慧碰撞、共同发展的精彩课堂。

1.关注全体,分层提问。

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是教师授课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其他学习较好的学生加以补充。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雷雨》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出问题:“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这样的提问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简单,可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让中等生回答,优等生加以补充。这样,就能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引生入境,直题曲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讲究艺术性,如果教师的提问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可能大打折扣,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如果教师把问题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唤醒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思维上“跳一跳”,从而发现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课时,教师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时空连线”电视采访的方式。教师假设自己是《时空连线》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学生扮演的曹冲和官员们进行现场采访:“能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你们称象的办法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题曲问,让学生自主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3.富有启发,适时追问。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价值,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地追问或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为例。

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吗?

生:我觉得他们没有撒谎,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说问题的。但是小马对于他们说的,没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老牛和松鼠也没有告诉小马,他们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的。

师:如果你是老牛,要从小马的角度去劝告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生:河水刚没过老牛的小腿,老牛把自己的小腿和小马的身高进行对比,发现河水到小马的肚子。

师:对比一下去建议他,这是高招。那如果你是松鼠,也要从小马的角度去劝告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生:也要对比一下身高,然后给小马建议。

师:很好,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故事读起来就更有趣了。

在这课教学中,学生容易陷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的思维误区中。对此,教师应该有所准备。教师要抓住容易让学生产生理解偏差的文本内容进行重点解析,通过对富有启发的问题进行适时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生真正了解、感悟文本表达的内容。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还是一种促进师生、生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关注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和应用原则,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提问的“度”;教学有方,把握问题的“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黄山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信息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Z2021GH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陆虹.指向审辩式思维培育的课堂提问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06):4-8.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6:48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8:09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