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4-06-03 04:59赵天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赵天山

【摘要】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优化活动,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研究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优化策略,是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意义,围绕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旨在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致力于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课程,让核心素养培养活动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得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的数学学习過程中形成,发展于学生的知识应用.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彰显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应从课程优化入手,致力于培养小学生优秀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数据意识、模型意识等素养,扩大教学成果,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一、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大多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在课堂上大多处于核心地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能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知识的传递、记忆,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样态逐渐发生变化,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教师明确改革目标,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动力,能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具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忽视问题思考,直接记忆概念型知识,并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只是在单纯背记知识.教师利用有趣的问题和生活知识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之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数学知识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探索数学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引,使教师深入把握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立足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完善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提供科学指引,由此扩大教学成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增强学生个性化发展意识

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个性化发展意识相对薄弱,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在遇到问题后,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今后的创新发展.而教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行分析、解决学习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教师聚焦核心素养培养要点,回顾和整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例,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内外资料,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鼓励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形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数学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解决问题也是学习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目标不谋而合,有利于推动教学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能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究,由此培养其符号意识,使之感悟符号含义,结合具体情况理解符号的使用规则.符号意识形成于对抽象事物的分析、推理,能为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动画、故事等设计问题,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以“克和千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有关克、千克符号的问题设计入手,引发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重量单位换算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之强化符号意识.

1.设计数学符号问题,引发学生有意关注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数学符号问题,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的表示单位的字母,利用芝麻、西瓜,引出克和千克,使学生能产生运用符号表示重量单位的兴趣,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将克和千克用“g,kg”进行表示,让学生思考问题:

(1)用字母表示重量有哪些好处?

(2)怎样区分g,kg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符号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意关注,能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使之明白克和千克对应的符号,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初步了解重量符号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问题:

(1)1kg有多重?

(2)两袋白糖重1000g,还可以换成哪一种说法?

(3)你的体重是多少?该怎样用符号表示?

以上三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关于生活的思考,使之联系自我学习与生活经验,分析有趣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学生通过解决趣味性数学学习问题,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能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巩固自己的数学学习基础.

(二)打造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唤醒生活认知

生活化教学环境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降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内化.教师积极为学生打造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契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唤醒其生活认知,使之发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讲解运算知识,引导学生在掌握运算技能、积累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由此唤醒其生活认知,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案例,解读购物、统计等领域的数学应用,让学生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通过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1.列举生活中的运算,缩短理论与实际距离

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运算问题,让学生分析三种动物类群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尝试写出计算过程,进一步缩短数学运算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列式和计算中,学生能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可以寻找时机,为学生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算理,使之能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原理,从生活事例中总结出万以内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法、减法的运算,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算理.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动物物种用图表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出示不同的树木、花草图片,引出有关生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自行列式解决.教师在原有动物物种图表的基础上,用鲜艳的颜色突出重要数据,使学生能关注运算步骤和数字,根据提示有逻辑地列式、运算,懂得“满十进位、不够减借一”,真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的校园植物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提出并解决植物排列、数量问题,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多样,有助于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智慧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传统数学知识教学流程,顺应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趋势,迎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价值,在学习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自己的数据意识.以“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数据,使用云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统计图问题,利用智慧软件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在增强学生数据意识的同时,创新数学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环保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思考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学习通智慧软件下载例题,指导学生根据例题完成数据分析任务,初步建构平均数的概念,明白运用平均数分析环保数据更加便捷、高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体育比赛项目成绩,引导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使之发现传统的统计方式比较烦琐,不利于提高数据分析效率.教师此时引出条形统计图,运用绘图软件引导学生作图,使之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在分析数据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搜索数据,运用平均数、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结果,运用软件辅助实践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均分的意义,理解表示数据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使之认识平均数,能根据平均数学习经验,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对彼此的条形统计图,从直观性、美观度等角度进行点评,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线上平台,以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反思中使用,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

(四)开展個性化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模型意识

数学个性化学习活动,赋予了学生学习自主权,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利用个性化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意识,能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与此同时,教师指出学生数学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为主,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使之通过建立模型,高效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立足个性化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指引学生建构模型、求解模型,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自主研究等式关系,分析方程求解方法,使之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以此培养其优秀的建模思维,增强其建模意识.

1.自主研究等式关系,启迪建模思维

研究等式关系是列方程的第一步,“简易方程”一课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表达式.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主研究等式关系的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启迪学生的建模思维.

教师可以出示天平并分以下几步进行演示:

(1)左托盘放入重10克和20克的铅块,右托盘放入重50克的铅块,左右两边的重量不相等,得出不平衡状态结论;

(2)将右托盘中50克的铅块调换为30克的铅块,观察平衡状态;

(3)启迪学生思维,让其用等式描述天平中铅块的重量关系.

教师为学生演示天平用法,让其在观察中思考用等式表示重量关系的方法,由此启迪学生的建模思维,使之理解方程概念,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不同铅块的重量关系.

2.分析方程求解方法,培养模型意识

在自主研究等式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方程求解方法,使之用方程法解答应用题,培养其优秀的模型意识.

教师总结解方程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比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运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使之能掌握用方程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模型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优化传统教学流程,凸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核心地位.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设问、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其个性化发展意识.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抽象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其核心素养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詹玉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亚太教育,2022(14):159-161.

[2]耿艳.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5):123-124.

[3]王颖.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147-148.

[4]茆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20(13):39-40.

[5]杨燕红.浅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5):123-124.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