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的研精覃思

2024-06-03 04:58汤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单元核心素养教学

摘要:“大单元”教学突破课时的限制,以学科逻辑主线的理解与建构为支架,激发学生高度参与,培养了学生“真实性学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选择。本文从“选择真实情境,构建单元教学内容”“以逻辑主线为脉,梳理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创设探究学习活动,完善单元评价方案”四个层面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学科逻辑主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0-0031-04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重要观念,这些品格、能力、观念不能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去获得和达成。信息科技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正是从核心素养立意出发,力求实现组织形式上从单一的课时教学到统筹的单元教学的转变,跳出单纯的知识点教学,以课程开发的大眼界,以项目化、模块化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真实性学力”。

秉要执本——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

1.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引领,明晰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同时,相关的信息科技教材也正在编撰中,一个以培养数字素养和技能为目标的信息科学及技术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

新课标指向的学科教学重点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这一变化使得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并以培養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展开的“大单元”教学。

2.以学科逻辑主线为脉络,统领教学内容

信息科技学科的“大单元”教学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学科逻辑主线为脉络统领组织教学内容,跨年段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与整合,在教学内容上打破既有的编排顺序,以真实有效的活动为依托,重新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信息科技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也改变了信息科技学科以教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工具属性和小任务驱动的模式,从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入手设计单元大任务,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落实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力学笃行——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的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学习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从信息科技教学特点出发,结合学科大概念,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1.选择真实情境,构建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并不是传统课堂中完全按照教材的单元或章节顺序进行的教学,而是以真实情境的相关大主题与大任务为主线整合、重组教学内容,组成若干个相互衔接的教学阶段,将这些教学阶段有机组合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单元的教学模式。

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下“物联网”单元包括初识物联网、物联网与生活、传感与识别、无线通信、控制与反馈等五课。笔者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教材单元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真实项目化学习大任务(“看得见的成长”校园种植),寻找信息科技学科的精准落脚点,如智能升级自动浇灌的实现及快速、有效地区分与识别植物,利用传感器、电子标签等技术进行快速识别与智能后台管理等。以真实任务为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物联网、传感器、识别技术等相关知识,并动手实践,使学校大项目更具完整性,构建并重组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内容。

2.以逻辑主线为脉,梳理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能指导教师明晰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的,从而更好地实施精准教学。这里的单元教学目标不是指以往课堂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而是指向学科大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知识独立、零散,学生很难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难以借助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是将学科关键思想和核心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教师需要立足新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参,深度挖掘单元背后的学科大概念,并以逻辑主线为脉,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究、反思,持续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浙教版八年级下“物联网”单元为例,笔者以逻辑主线为脉,梳理大概念,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如表1所示。

3.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以往学习过程的设计,都是以一课时为单位,一课为一结点。“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整个设计单元为一个单位,需要几课时逐步完成学习内容和目标。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出发,思考“学生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学会什么”,使核心素养落地、具体化。例如,在浙教版八年级下“物联网”单元中,教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具体如表2所示。

4.创设探究学习活动,完善单元评价方案

崔允漷教授提出,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同时,“大单元”教学以一个大任务为驱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更高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创设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探究。

评价方案的设置需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的核心概念、技能、创新等评价指标融入量规中。表3是浙教版八下“物联网”单元整合处理的“大单元”教学内容“看得见的成长”智能升级项目设计的评价表。

研精覃思——“大单元”教学开拓核心素养新视域

1.“大单元”教学促使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指向“真实性学力”

“立德树人”是对个体成长的总指导,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总概括,最终要依靠课程与教学来实现。“大单元”教学依据大的教学观念和主题,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教学起点,经过系列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并进行迁移和应用,即不追求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而是去寻求以“通用能力”为中心的学习,倡导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真实性学力”。

2.“大单元”教学助力微观聚焦与客观统整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思维习惯的挑战,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的变革。指向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大概念为脉络的“大单元”教学,既能微观聚焦于具体模块知识的价值与功能,如物联网(IOT)实践与探索实施、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的学习与探究、开源硬件编程的学习与探究,又能以全局大视域客观地统整信息技术概念、知识与过程,如学科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实现常态课堂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顺畅对接。

3.“大单元”教学推进团队教研能力的拔节

“大单元”教学的推进只靠单个教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一人行快,众人行远,团队助力在“大单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因此,在“大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设计教研中心团队的建设,可将学科带头人作为顶层设计牵头人,将研究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研发,整体谋划,全局推进,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实施路径,即形成标准和样板,以此来增强整个教学探索的针对性、过程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更好地推进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

“大单元”教学突破课时限制,以学科大概念的理解与建构为支架、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5-06-12.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養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3]王艳玲,熊梅.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4(01):56-60.

[4]张玉,汪亚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75):12-14.

[5]玲如.莫里逊单元教学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5(05):41+28.

[6]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覃可霖.单元教学漫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81-85.

作者简介:汤玥,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现任湖州四中教育集团校区校长,现行浙江省信息科技教材、教参编委;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微课程开发小组成员;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大单元核心素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