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垂金瓦

2024-06-03 22:25周怡
北京 2024年5期
关键词:祭孔保管员国子监

周怡

红墙倩影两相映,黄瓦院墙入望遥。这是对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真实写照。一想到这样的诗句,便会情不自禁记起入职之初,那时正是9月,北京天光灿烂,摇光树影下的成贤街游人如织。相较于街面上的喧闹,红墙里则是一番清静世界,古柏森森、国槐郁郁。置身其间,仿佛得到了放缓时光的特允。喜鹊喳喳、斑鸠丛飞,庄重典雅的殿堂、鳞次栉比的石碑也正告诉我,历史并未走远,而我,从此将与之相伴。

作家冯骥才曾写道:“岁月失语,惟文物能言。”当风雨来袭,文物的痛楚不为人知晓,需有人守其身、替其言,这便是作为文物保管员的不二职责。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文物,以馆内石刻与大成殿内陈列的礼乐器、祭器为大宗。石刻文物又以进士题名碑与“十三经”碑林最负盛名。

从盛唐雁塔下“飞文斗酒,时聊以志”与友相与的乐事,再到宋代进士题名刻石立碑由私人行为转向官家督办,直至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重开科举并“刻石题名于国子监”,元、明、清三朝进士的榜期、次第、姓名、籍贯便悉数见于北京孔庙198通进士题名碑。年少成名的书法家蒋衡,游历关中之时,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既失校核,又混乱不齐,决心复济以经史,潜心12年,终成“十三经”62万余字手书;后经由乾隆皇帝钦命,“刊之石版,列于太学,用垂永久”,即189通“乾隆石经”。

海枯石烂曾是人们关乎时间最为长久的想象。这些石刻文物彰显刻立者们“寄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的发愿,诚然石料坚实,但并非能抵永恒。石刻无声,纵使“生病”亦沉默矗立,这需要文物保管员密切关注石刻文物状态,杜绝环境隐患;若发现病害,则要及时上报,倾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制定方案、查找根源、及时干预病害发展,并在技术成熟时进行修复。较展厅恒温恒湿展柜中那些幽幽光线下工艺绝伦的小件文物,户外石刻文物显得古拙敦实。作为文物保管员,每每巡视其间,在石碑镌刻的正书上,仿佛看见蒋衡琼花观里,每日与僧侣为伴,菜羹蔬食,手书经书的苦乏岁月;穿越时光去感受那些昔日儒生金榜题名时被荣誉照耀过的生命瞬间,我们也因此知道,在那横竖撇捺与一笔一划的背后,饱含着尊崇与愿景:为往圣继绝学,为萬世开太平。

对于文物保管员而言,最具仪式感的工作,便是每年9月末的祭孔大典。大成殿内陈设的礼乐器、祭器,多为康雍乾三代御赐,神位祭案上的摆放,依照清代原状陈列。自汉武帝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孔子祭祀绵延两千余年而不绝。帝王祭孔,始于汉高祖刘邦,清末更将祭孔升为大祀,同天地、社稷一起,共享恩荣,显赫无比。器以藏礼,敦礼重义。礼乐祭器将精神凝练,以物质为载体,将祭孔这一活动延续千年,使今人可以得见。斯文在兹,与它们对视,那些超越言语的悸动,是每个中国人心中对儒家文化强烈的认同感与内心的归属感。那浸润人心的力量,承袭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徜徉在漫漫历史文化长河里,想象每一年这精心的准备将为一批批亲历者带来的观感,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从心底生出自豪,深感与有荣焉。

700年时光荏苒,季节轮转间,孔庙和国子监迎来新一年的紫藤花期。这不仅是游人所盼,亦是我们全体所期。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如同逢春盛放的紫藤,孔庙和国子监也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守正礼仪,传千年经义,厚植传统根脉,赓续儒学经典,在当下绚烂绽放,在未来光辉永续,更为世人留下可再说的700年。

猜你喜欢
祭孔保管员国子监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参观国子监
保管员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爱因斯坦大脑“保管员”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探析后方仓库保管员队伍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北京的国子监——元、明、清朝的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