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进一步完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湖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依据病情开展药物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损伤原因、受伤至就诊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受伤类型、瞳孔反应、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环池形态、合并症等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后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系统,获取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16例死亡,死亡率为20.00%(16/80);单因素显示,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类型、GCS评分、瞳孔反应、凝血功能、WBC、环池形态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受伤类型为开放性、GCS评分3~8分、瞳孔反应异常、凝血功能异常、WBC≥18×109/L、环池形态受压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年龄≥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受伤类型为开放性、GCS评分3~8分、瞳孔反应异常、凝血功能异常、WBC≥18×109/L、环池形态受压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临床需据此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环池形态;凝血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4-000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651.1+5
急性颅脑损伤多由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可引起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诱发颅内血肿、脑震荡等病理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1-2]。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多针对病因进行处理,轻微脑震荡者多无需特殊治疗,可适当留院观察并复查CT无异常后出院,对于出现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患者,还需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相应药物或手术治疗,以阻止脑损伤进展,保护神经细胞组织,从而改善脑功能[3-4]。但临床长期随访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预后较差。临床关于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尚未达成统一共识,还需开展更为深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便于尽早识别出相关影响因素,以开展针对性干预,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5-6]。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完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湖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3.25±4.19)岁;体质量指数19.2~28.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6±1.87)kg/m2;损伤原因,45例车祸伤,16例敲击伤,8例刀砍伤,11例高空坠落;受伤至就诊时间1~28 h,平均受伤至就诊时间(8.36±1.05)h;受伤类型,32例开放性,48例闭合性。
纳入标准:经颅脑CT确诊为颅脑损伤;存在明确颅脑外伤史;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受伤前精神严重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入院时已死亡;中途随访失联;存有肝肾功能严重衰竭;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按照急诊病人处理原则先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血压处于90 mmHg
(1 mmHg=0.133 kPa)以上,并经颅脑CT确定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若存在手术指征,需评估患者情况,具备手术条件则尽快开展手术治疗,依据病情选取清创缝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若无手术指征,还需依据患者病情予以镇静、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多种对症治疗,注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积极预防心肺等重要器官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依据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询问家属等多种方式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性、女性)、体质量指数(≥24 kg/m2、<24 kg/m2)、损伤原因(车祸伤、敲击伤、刀砍伤、高空坠落)、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10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9~12分)、受伤类型(开放性、闭合性)、瞳孔反应(异常、正常)、凝血功能(异常、正常)、白细胞计数(WBC)(≥18×109/L、<18×109/L)、环池形态(受压、正常)、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等资料。
1.3 观察指标
(1)预后情况。统计80例患者死亡情况。(2)分析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80例患者中16例死亡,死亡率为20.00%(16/80)。
2.2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类型、GCS评分、瞳孔反应、凝血功能、WBC、环池形态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受伤类型为开放性、GCS评分3~8分、瞳孔反应异常、凝血功能异常、WBC≥18×109/L、环池形态受压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见表2。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病因复杂,临床认为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打击等多种外力作用下,可引起脑部组织损伤,造成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诱发头晕、昏迷等症状,甚至可造成感觉、认知、运动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7-8]。同时,依据伤后脑组织完整性及是否向外开放,可以分为开放性脑损伤与闭合性脑损伤两大类,还需要针对具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开展治疗,以阻止脑损伤持续进展,减轻脑神经功能损害[9-10]。但经临床长期随访发现,仍有较多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预后欠佳,整体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需要及早开展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16例死亡,死亡率为20.00%(16/80),提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较高,还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受伤类型多为开放性、GCS评分3~8分、瞳孔反应异常、凝血功能异常、WBC≥18×109/L、环池形态受压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1)年龄≥60岁。年龄与预后不良存在密切关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机体多项器官功能可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化,使得体内环境稳定性欠佳,且应激能力下降,一旦受到严重创伤,则可引起内环境紊乱,加重病情,并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临床治疗难度大。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大脑修复能力也随之降低,创伤后恢复困难,故预后较差。(2)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急性颅脑损伤后的救治时机尤为重要,病发后需立即入院就诊,避免脑损伤持续进展,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 h可呈现出现第1个死亡高峰,该阶段的抢救需分秒必争,以挽救患者生命。受伤至就诊时间过长则会加重颅内高压、血肿压迫,引起脑组织持续性损伤,甚至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故死亡风险较高。(3)受伤类型为开放性。颅内是以硬脑膜为界,硬脑膜完整则称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若硬脑膜破损则为开放性颅脑损伤。相较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破损伤口感染、脑脊液漏风险更高,病情更为复杂,故死亡风险较高。(4)GCS评分3~8分。GCS评分是临床评估患者昏迷程度的重要量表,评分越低则患者昏迷程度越深,昏迷程度深则提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易危及生
命[11]。(5)瞳孔反应异常。发生急性颅脑损伤后可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血肿等多种病理性变化,该类变化过程中会促使瞳孔发生异常改变,故通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能够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当患者瞳孔出现异常反应时,则提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6)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为机体重要功能,创伤发生后可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但过度凝血反应则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增加血栓形成等风险,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从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12]。(7)WBC≥18×109/L。WBC为人体防御重要因子,当机体出现感染后可迅速聚集于感染部位灭杀侵入的病原菌,以完成机体防御。颅脑损伤后可引起急性应激反应,促使WBC大量释放,且其水平过高也提示有感染发生,加重脑部损伤,使得患者预后较差。(8)环池形态受压。环池位于脚间池与四叠体池间,为脑脊液循环的必经之路,当颅脑损伤引起颅内高压时,则可促使患侧脑半球偏移向对侧。但受大脑镰限制,底部钩回、海马回会向下移位,并压迫脑干使其向对侧偏移,导致环池受压。环池受压会引起脑脊液回流障碍,加重脑干损伤,使得病情更为复杂,故患者预后欠佳。
综上所述,年龄≥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0 h、受伤类型为开放性、GCS评分3~8分、瞳孔反应异常、凝血功能异常、WBC≥18×109/L、环池形态受压为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尹文国,翁山山,赖仕宇,等.联合GCS评分、CT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可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损伤程度及早期预后[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4):543-548.
[2] ZHAO Y,GAN Y,XU G,et al.MSCs-Derived exosomes attenuate acute brain injury and inhibit microglial inflammation by reversing CysLT2R-ERK1/2 mediated microglia M1 polarization[J].Neurochem Res,2020,45(5):1180-1190.
[3] 喻国平,钟涛,陈秋.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对颅脑创伤急诊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2):1339-1343.
[4] 梁媛,王佳,刘禧,等.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评估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术后颅内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6):511-516.
[5] 张斌,黄武,于震男,等.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颅内血肿体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12):1256-1260.
[6] 张彬,毛小静,冯杰.影响颅脑创伤远期预后的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1):71-76.
[7] 曾小琴,何芙蓉,隋曌.亚低温对重症急性颅脑创伤患者S100-β蛋白、NSE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9):696-699.
[8] CHO S M,GEOCADIN R G,CATUREGLI G,et al.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brain injury in adult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an autopsy study[J].Crit Care Med,2020,48(6):e532-e536.
[9] 劉峥,蓝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率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83-84.
[10] 李强,杨朝华,刘仑鑫,等.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10):1012-1016.
[11] 陈剑,鲍得俊,张环,等.严重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相关预告因素探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8):1277-1281.
[12] 马涛,郭少春,李立宏.急性期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预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3):278-280.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