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
[摘 要]立足于中学教育领域改革,分析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原则,讨论中学生人才培养连贯性作用的重要意义,探究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改革
县域中学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方面,还是教师队伍储备方面,都不如城市中学,面对自身的发展瓶颈,县域中学应着眼于现有的高素质学生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特色化办学发展个性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县域中学特有的环境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一、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联动、贯通一致的原则
当前的县域中学不乏一些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人才,这些拔尖人才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一部分进入“少年班”,还有一部分进入“基地班”,甚至加入高等教育“拔尖计划”,这些拔尖人才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也往往会出现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成绩大幅下降,甚至退学、休学等问题状况,这不仅违背了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价值发展,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不得不引起教育领域工作者的深思。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县域中学不应以教学阶段为界限,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时期割裂开来,不应单纯依靠高中、大学短短几年时间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人才过快过激的培养会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也违背了教育教学的终身性、连续性特点,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一致的系统化培养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县域中学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策略时,应遵循教育连贯性原则,将学生的高中、初中、大学教育阶段视为一个整体,突出高中阶段下连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特点,发挥其承上启下的角色作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突出高中阶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在重视高等教育阶段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策略,抓住中学阶段这一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防止割裂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埋没大量有潜能的学生人才。
(二)夯实基础、促进创新的原则
县域中学包括高中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能力发展起到关键决定作用,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共同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高中阶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阶段、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自主成长、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域中学应理清高中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教育价值,梳理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关系,通过认真研读国家政策文件,明确国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方向,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关注人才培养的重点学段逐渐下延至基础教育阶段,重新定位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依托初中阶段教育改革成果,逐渐将初中教育也纳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另外,县域中学还应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连贯性特点,关注学生个体从小学到走上社会的整个教育阶段,站在更高的角度激发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使其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激发潜质、因材施教的原则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教育不再仅仅具有升学的作用,同时还兼具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优秀人才储备的作用。由于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所肩负的教育使命各不相同,而高中教育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策略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储备具有特殊意义。县域中学相较于乡村中学具有很明显的教育优势,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突出价值,该阶段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本身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终身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是智力发育、技能训练,还是习惯养成、品格熏陶等,都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最佳时期,因此,县域中学要抓住高中教育这个关键期,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得到滋润涵养,促使其在高中阶段得到充分发展,不错过绝佳的人才培养发展机会,从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发展等层面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識储备,以此达到高中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维目标
面对不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首先要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期高中人才培养最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理清了这一问题,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才有了坚固基石。县域中学应从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特质出发,充分遵循学生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形成、人格品质等层面,制定多维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着眼于县域当地的发展情况,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前瞻性预测。
1.塑造学生品格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塑造学生优良品格,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县域中学应结合学校常规课程内容,以及阶段性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挑战课程,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研学活动、综合实践等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专家讲座交流等,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信念等主题内容,让学生在智力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政治理念的熏陶,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社会担当意识,自觉树立民族复兴建功业的个人信念。
2.提升思维品质
县域中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应充分突出人才培养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激发学生的内生驱动力,通过挑战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兴趣、爱好,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质疑精神,不但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化见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敢于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不同问题,形成锲而不舍、敢想敢干的优秀思维品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无限潜能。
3.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县域中学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生活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发展自身创新能力的知识土壤,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能够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主动性,用敏锐的思考观察能力,去创新研究,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在学習中探究,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有效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式,使学生敢于向传统、权威提出挑战,破除常规思维模式,敢于反思创新,不断挑战自我。
4.强健身心体魄
健康的身心是人才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身体健康、情绪愉快、心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无限潜能。县域中学同样应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管理,从心理、身体等层面,加强自我锻炼,训练良好的体魄,促使自己身心健康发展,为拔尖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
(二)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野
新时期,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县域中学在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涯规划为指导目标,尽早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个人生涯发展目标,以系列讲座、专家测评、研学讨论等为组织依托,指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个人发展生涯规划,提早制作生涯规划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自身的无限潜能。
1.突出课程涵养核心
课程学习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县域中学应注重依托打造学校品牌化,突出课程涵养的核心内容,以个性化、挑战性的课程形式,激活学生的无限潜质,让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县域中学围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核心,整体构建优化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4.0版课程体系,以学生自主成长、开放学习、终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生成一系列挑战、拔尖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挑战课程,以激活学生的创新学习动力,激发对学习的热情,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视野,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树立为国读书、为国效力的终身发展远大目标。
2.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化、素质能力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县域中学应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策略,想方设法吸引一大批有能力、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人才,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始终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放在人才强校的首位,依托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积极发展有想法、有干劲的优秀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真正实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同时,县域中学还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到校交流访谈,以座谈会、观摩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梳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实施策略,归纳好的方法和举措。另外,鼓励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经验,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更新培养理念,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保证县域中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有序开展。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先进做法,由市级县级政府牵头,让大城市名校与县域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弥补县域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策略路径、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县域中学可依托教学组织管理,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思路,遴选出一批优秀学生,组成拔尖人才选拔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式互动学习,主要以导师制、走班制、小班化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小班制中,可进行互动交流、启发式授课,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主观思考探索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意见。同时,县域中学还可以利用选课机制,鼓励拔尖人才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挑战课程,根据具体的选课内容,实施走班模式的互动探究学习。另外,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县域中学自主开发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合理优化班级规划、师资安排、学生管理等内容,为拔尖师资、人才培养提供高效、科学的运行管理服务机制,真正落实一对一导师指导,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潜质。
4.完善协同育人保障
协同育人是优化县域中学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初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逐渐与高等教育拔尖人才选拔进行衔接,应邀请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院士、教育名家到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通过开设思想政治、人生规划、地球天体、物理化学等系列讲座,开阔优秀学生的阅历视野,鼓励学生立志高远、报效祖国。通过专家、学者的自身成长经历、学术经历以及个人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热衷探索研究、追求真理的热情,树立追求科学的远大理想。另外,也可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重点实验室等,建立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打通上下游育人平台,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创新县域中学个性化人才培养优势,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施展。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具有创造性潜质的普通高中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和节假日,进入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校实验室和项目学校双方教师指导下,开展专题课题研究,完成专题作业,让他们走进科学、了解科研,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县域中学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优秀初中毕业生生源外流。我们可以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采取“2.5+3.5”培养模式,县域初中拔尖生提前一学期进入县域高中,由高中教师提前培养,以避免生源外流,也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尽早进入培养计划。
(三)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评价
县域中学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我的评价质量,将人才培养评价贯穿到整个过程中,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性、连贯性、个性化等特点,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真正价值,以培养立志报国人才为核心目标,对拔尖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评价,将爱国、爱党、爱家、爱集体,放在拔尖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立足于挑战课程本身,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从培养学习价值角度判断挑战课程的成效。通过建立多元化、过程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动态化考查学生学习品质的上升趋势,提升学习行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优秀学习品格。另外,学校可将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发展成果放入评价范围内,分析探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升值空间,对学生能力发展进行动态化的评价,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持续性。
(四)完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经费保障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本,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县域中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之处,将其上升到整个人才教育体系的优先地位。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发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承担起相应的教育支持责任,从硬件设施的配备、师资人员的优化,到人才培养经费的预算调拨,从多个角度整体设计、全面规划县域中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政策体系。结合县域中学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当地政府带动县域中学进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立项等,设计制定政府支持经费标准。另外,可将当地龙头企业也纳入到经费保障体系中,指导和规范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以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学校和学生积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保障县域中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实践的顺利开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赋予县域中学的重要教育使命,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县域中学应站在更高的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立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在请专家学者进来的同时,也要主动走出学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为培养策略制定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撑和指导,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实践思路,充分抓住学生潜能激发的最佳时机,培养优秀人才,不埋具有优秀潜能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富强输送更多优秀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要素与机制创建——基于上海中学与大学合作育人实践的调研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22(09):33-40.
[2]祝长水,谢永平,张晓容,徐光德,杨波.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探索——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J].中国科技教育,2022(06):58-5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大连市实验校弦歌不辍作育人材——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五育”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4):81.
[4]谈雅琴,展敏芝.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生物学科发展创新中心——强化实验操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教育家,2021(35):56-58.
[5]胡冬明.高中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以南宁市第三中学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64-65+2.
[6]朱征,曹蓉.无边界课堂: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实践——以信息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1(34):46-48.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