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嵇康身处三国曹魏后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过渡时代。嵇康今共存诗六十首。通过对其诗歌韵脚用字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用韵及声调的变化,发现其用韵或类于两汉,或近于南北朝,有过渡时期的特点。并且,将嵇康与阮籍诗歌的用韵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窥探魏晋时期的用韵习惯。嵇康诗歌用韵是中国语音由两汉向南北朝过渡时期的体现。
[关键词]嵇康;诗歌;用韵
[作者简介]李翼飞(2001),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H113 [文献标志码]:A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作品风格以清俊著称。嵇康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从语音上来说,这是汉语语音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音韵学上,韵书开始产生,先后有李登的《声类》以及吕静的《韵集》,这些韵书对这一时期诗人的用韵具有启蒙的特点。对这一时期诗人的作品进行用韵研究,可以了解诗人的用韵特点,并以之为参考,了解当时的语音情况。
本文以戴明杨校注的《嵇康集校注》中所收的嵇康诗歌60首为考察对象,对诗歌的用韵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嵇康诗歌的用韵特点。韵书主要依据《广韵》。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是古体诗走向近体诗的过渡阶段,诗歌在用韵上没有近体诗严格,且不同的韵在诗歌中通押,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确定不同韵部能否在当时同用比较困难。对此,李义活先生认为,如果两个韵部在不同的诗中多次通押,就有同用的可能,并提供了一个标准:“两韵(或两组韵)通押次数占了它们出现总数的10%以上,应视为同用。不足10%,但有两次以上通押者,应认为有混用趋势。”[1]本文将以此为参考,考察嵇康诗歌的用韵情况,不在此标准之内的情况,将做出说明。此外,由于嵇康现存诗歌较少,判断韵部同用现象还会以阮籍诗歌为参照,在两人诗歌中都有同用的韵部,在当时同用的可能性会更大。
一、嵇康诗歌的用韵情况及分析
在对诗歌的用韵进行分析时,本文将以韵摄为纲,在摄下分韵部对嵇康诗歌的用韵情况进行归部,诗歌不涉及的韵部本文不列出。此外,《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九》与《幽愤诗》两句一个韵部,因此,这两首诗的用韵将以两句为一个单位。一些跨摄押韵的情况将放在前面的韵摄中列出。
(一)通摄
1.东钟
东独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九》终戎。
东钟通押:1例。《重作四言诗·其二》工工逢凶从工。
2.通摄与江摄通押
东江钟通押:1例。《游仙诗》葱双通龙逢蒙容桐邕踪。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东钟通押率为2/(1+1+1)≈67%,理论上东钟同用,这与汉代的押韵特点相同。两汉的东部却包括钟韵,可见汉代东钟是同用的。东江钟通押只有1例,占100%,但用例较少。难以说明这一时期东钟通押与东江钟通押的情况。但王力在[2]《南北朝诗人用韵考》中认为,南北朝第一期的特色包括:东冬钟江混,而嵇康处于魏晋之易代之际,这一特点可能从魏晋时期继承而来。因此,东钟通押与东江钟通押都有一定的信服力。
(二)止摄
1.支脂之微
支独押:1例。《述志诗·其一》池羲陂宜离施仪崖羁知枝驰为。
之独押:1例。《六言诗·名行显患滋》疑思。
支脂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一》崖仪池亏维差施羁离陂危巇奇随。
微脂通押:5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晖归飞姿。《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四》畿晖飞归饥悲。《幽愤诗》威师。《酒会诗·其六》湄坻衰腓机。《四言诗·有舟浮覆》维微归嵋飞。
微脂之通押:1例。《述志诗·其二》飞归思希追夷辉微师饥绥。
2.止旨
止独押:3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五》沚杞恃起。《六言诗·楚子文善任》耻子。《幽愤诗》耻己。
旨独押:1例。《幽愤诗》否痏。
止旨通押:2例。《酒会诗·其一》己跱鲤鲔轨齿起子始己。《幽愤诗》耻己否痏。
3.志
志独押:1例。《六言诗·唐虞世道治》:志憙。
从1可知,支脂的通押率为1/(1+1)=50%;微脂通押率为5/5=100%;微脂之通押率为1/(1+5+1)≈14%。由此可知,微脂通押可能是当时的用韵特点。但王力先生认为,微脂通押是在唐末才合流,而阮绪和[3]则发现东晋时代,陶渊明诗中的通押率就已经达到71%,认为脂微二部在东晋时代就已经合流。微脂在曹魏后期的情况如何,还可以参照同时代的诗人阮籍,阮籍诗中的微脂也有同用的情况,且不只1例,这至少表明微脂两韵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了同用的趋势。
由2可知,嵇康诗中的止旨通押率约为33%。嵇康诗歌志韵用例少,且为独用。
(三)遇摄
1.模鱼虞
模独押:1例。《重作四言詩·其四》枯枯乌徂辜枯。
鱼独押:2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一》车渠鱼且。《幽愤诗》居鱼。
鱼虞通押:2例《答二郭诗·其三》虞舒如居墟舆虚书衢俱。《杂诗》除隅车蹰庐舒鱼驹虚符。
2.麌语姥
语独押:1例。《幽愤诗》圄阻与沮
麌语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二》羽渚侶与。
麌语姥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四》浒楚踽雨。
3.梗摄和遇摄通押
庚清青鱼通押:1例。《答二郭诗·其一》京征营情生成形宁停并馨盈。
清鱼通押:1例。《六言诗·名与身熟亲》精宁。
以上知鱼虞通押率为2/(2+2)=50%,鱼虞相混较为常见,模韵只有独用的情况。据王力老师的看法,南北朝第一期模与鱼虞已经相混,魏晋时期模与鱼虞的情况,由于嵇康诗歌的用例较少,还需要参考同时代其他诗人诗歌的押韵。嵇康诗歌中麌语的通押率为1/(1+1+1)≈33%,麌语姥通押率为1/(1+1)=50%。梗摄与遇摄跨摄通押有2例且都是与鱼部通押,用例较少,所以占比较大。其中庚清青鱼通押率为100%,清鱼的通押率为50%。
(四)蟹摄
1.灰咍
灰咍通押:1例。《四言诗·泆泆白云》回颓隈怀哀。
2.夬泰队代祭
祭独押:1例。《酒会诗·其二》逝滞裔岁。
夬泰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七》迈艾沛害。
队代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九》在悔。
灰咍两韵与皆韵读音相近,在南北朝时期经常同用。王力先生指出:灰部是南北朝的一个新兴韵部,而《切韵》亦皆咍灰同用。这是嵇康诗歌押韵与南北朝相同的特点。相比于平声,蟹摄去声押韵的现象较多,共有三例,分别是不同的韵部押韵。
(五)臻摄
1.真
真独押:5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六》尘鳞人亲。《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八》珍身人神。《幽愤诗》身真人尘。《六言诗·惟上古尧舜》亲民。《五言诗·俗人不可亲》邻尘辰津真神新人身。
真独押在嵇康诗歌中的用例较多,且不与其他韵部相混,这应该与嵇康个人的押韵习惯有关。同时代的阮籍有真谆通押、真谆震通押的情况。
(六)山摄
1.山仙先元桓寒
仙独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九》还然。
仙先通押:1例。《酒会诗·其五》渊悬年然。
元仙通押:1例《酒会诗·其七》原繁宣轩骞。
山仙先元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五》山川弦玄筌言。
元仙桓寒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六》轩褰欢弹兰叹。
2.谏
寒谏通押:1例《六言诗·嗟古贤原宪》寒患。
寒仙谏通押:1例《重作四言诗·其三》安安残患愆安。
寒桓元仙删谏通押:1例《与阮德如书》肝兰欢叹难言蟠患然轩安攀宽完寒酸。
由上知,仙先通押率为1/(1+1)=50%;元仙通押率为1/(1+1)=50%;山仙先元通押率为1/(1+1+1+1)=25%;元仙桓寒的通押率为1/(1+1+1)≈33%,因此,嵇康所处时代,仙先可同用,元仙可同用,山仙先元可同用,元仙桓寒可同用。
山摄平声可与去声谏部通押,寒谏、寒仙谏、寒桓元仙删谏的通押率分别为33%、50%、和100%。由此可知,山摄平声与去声谏部在嵇康时期可以通押。
(七)效摄
1.宵萧
宵萧通押:1例。《四言诗·羽化华岳》霄飘苕轺要遥。
2.皓
皓独押:1例。《幽愤诗》造緥。
嵇康诗歌中效摄用例较少,其中宵萧通押有1例,这与南北朝的押韵特点一致。王力指出,宵萧肴豪在南北期音韵第一期时同用,第二期分为三部,宵萧为一部,肴为一部,豪为一部。
(八)果摄
1.歌
歌独押:1例。《重作四言诗·其一》多多家罗他多
2.果摄与假摄通押
歌麻通押:2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二》嗟遐歌华波阿。《重作四言诗·其一》多多家罗他多。
歌麻戈通押:2例。《答二郭诗·其二》荷阿他华罗嗟波嘉霞和歌多。《五言诗·人生譬朝露》罗多华和牙和。
由上可知,歌麻的通押率为4/(2+2+1)=80%,歌麻戈通押率为2/(2+1)≈67%,这说明,歌麻戈在嵇康所在时期是可以同用的。事实上,歌麻戈从汉到南北朝第一期都是混用的,直到第二期歌戈不与麻混。
(九)宕摄
1.唐阳
唐阳通押:1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九》梁航长徨。
2.荡养
荡养通押:1例。《酒会诗·其四》朗象响赏。
3.漾
漾独押:1例。《幽愤诗》放尚。
嵇康诗中唐阳通押、荡养通押以及漾独押各1例。唐阳通押的特点是从汉代继承而来,到南北朝时期变化也不大。
(十)梗摄
1.清庚青
清独押:1例。《六言诗·东方朔至清》名营。
清青通押:1例。《四言诗·眇眇翔鸾》清庭形鸣征。
清庚通押:2例。《幽愤诗》名生荣情贞。《六言诗·老莱妻贤明》耕倾。
清庚青通押:1例。《重作四言诗·其七》城城英庭生城。
2.劲
青劲通押:1例。《六言诗·智慧用有为》停正。
3.昔陌
昔陌:1例《兄秀才公穆入軍赠诗十九首·其十九》宅惜。
以上可知,庚清青的可以同用,这与《广韵》中庚耕清同用,青独用的情况不同,说明这时清庚青三韵还没有分化。
(十一)曾摄
1.登
登独押:1例。《幽愤诗》腾憎登朋。
2.德
德独押:1例。《重作四言诗·其五》默默得国塞默。
3.曾摄与咸摄通押
葉职通押:2例。《重作四言诗·其六》极极亿翼色极。《五言诗·修夜家无为》侧极逼棘食色息。
(十二)流摄
1.尤
尤独押:3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三》俦洲流游。《幽愤诗》留求。《酒会诗·其三》游流洲浮。
2.有
有独押:1例。《六言诗·生生厚招咎》丑朽。
3.宥
宥独押:1例。《幽愤诗》秀就疚臭岫寿。
尤宥通押:2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七》丘游州忧。《幽愤诗》忧俦。
由1、3可知,尤宥的通押率为2/(2+3+1)≈33%,因此,尤宥在嵇康所在时期可以同用。
(十三)深摄
1.侵
侵独押:2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三》林阴琴音钦吟。《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九》林心。
三、嵇康诗歌用韵特点归纳
(一)声调特点
嵇康诗中的韵脚字,平声居多,上声与去声较少,入声最少。上声主要出现在遇摄、止摄、效摄、流摄、宕摄,去声主要出现在蟹摄、宕摄、流摄、梗摄、山摄等,入声只出现在曾摄、咸摄、梗摄。其余都是平声。
嵇康詩歌不同声调混押的情况也常出现,平声与去声混押的情况较多,有5例。另外,平声与入声混押1例。这主要是由于魏晋时期诗歌的声律发展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则。南齐沈约通过《四声谱》最早研究诗歌声律,提出了“四声八病”说,诗人才因此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
(二)用韵特点
嵇康生活在曹魏与西晋过渡时期,曹魏之前为两汉,西晋之后为东晋,之后迎来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因此,他诗歌用韵的特点有同于两汉的,也有同于南北朝的,体现出过渡时期的特点。同于两汉的有:东钟、山仙先元桓寒、歌戈麻、唐阳、庚耕清青;同于南北朝的有东江钟、哥戈麻、唐阳、侵、宵萧、灰咍。王力先生认为微脂两部在南北朝还是分立。但在嵇康诗中,微脂有了同用的趋势。
嵇康诗歌总体来说,韵摄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楚,不同摄的韵一般不通押。嵇康诗中出现的跨摄通押一共有9例:通摄与江摄通押1例,梗摄和遇摄通押2例,果摄与假摄通押4例,曾摄与咸摄通押2例。这些跨摄押韵有些是当时的用韵特点,有些则应看做偶然入韵,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三)与阮籍诗歌用韵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同属魏晋时代的诗人,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是“竹林七贤”之一。将阮籍与嵇康的诗歌用韵进行对比,能够加深对魏晋时期诗歌用韵特点的了解,更好地反映魏晋时期的语音状况,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两位诗人的用韵习惯。余红光[4]对阮籍诗歌的用韵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现将两位诗人的用韵进行总结对比(见表1):
由上表可知,阮籍与嵇康诗歌的用韵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两人在止摄、遇摄、山摄中押韵较多,且阮籍诗歌中也有寒元桓删通押、庚清青通押、脂微通押、唐阳通押等现象,宵萧与皓也都呈现出了分用的特点,两位诗人相同的用韵情况大致反映了魏晋之际的用韵特点,更加表明了微脂在魏晋时期已经有同用的趋势。与嵇康诗歌不同的是,阮籍诗歌中不同摄的通押情况较少,没有梗摄和遇摄、曾摄与咸摄的通押;嵇康诗歌异于阮籍的是,嵇康诗歌中有东江钟通押例,但阮籍诗歌只有东钟同用例。
嵇康诗歌用韵或类于两汉,或近于南北朝,或两者兼有,不能简单地将之划归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时代。它较为鲜明地有着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中国语音由两汉向南北朝过渡时期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李义活.庾信诗之用韵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03).
[2]王力.南北朝诗人用组韻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03).
[3]阮绪和.陶渊明诗文的用韵[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4]余红光.阮籍诗用韵考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5](三国魏)嵇康著,戴明扬校注.嵇康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耿军.20世纪之前诗文用韵考研究概述[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7]张晓.魏晋时期音韵学研究综述[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8]董育宁.阮籍诗用韵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9]冯媛媛. 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魏晋诗文韵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