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要】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概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导图,分析了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简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最后,从预习教学、新课教学、课后复习、解题教学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策略
引 言
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基础,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导图是这个方面的一个代表.教师应着重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完善课堂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夯实基础.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相应学科的过程中,应形成的一系列能够作用于其终身成长与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它与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水平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其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步形成、发展的阶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常会给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就更要求教师发挥好自身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作用,以良好的思维引导,唤起学生在课堂中的正向感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生成与发展.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它能够通过图形、色彩等直观化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达出人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系统化建构,展现人的发散性思维.对思维导图的应用,通常都是以一个关键词或者主题开始的,进而持续发散、深化为更多的分支,直到延展形成一張整体的、多分支的图示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主要形式是:教师针对某一知识主题,就不同层级的知识做出系统性的梳理,利用图形对知识点展开发散与联想,将零碎的知识全面展现在一张知识网络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提升其课堂思维的逻辑性与流畅性,加深其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印象,降低其记忆复杂知识内容的难度,提升其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教学手段的单一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深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处于课堂的“主导者”地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于教师枯燥的灌输.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被削弱,数学素养更是长期得不到成长,这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不足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谨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抽象乏味的知识天生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各种思维能力的不健全也导致他们对部分过于抽象、复杂的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若教师不采用有效的手段,形象化处理这些知识,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制约,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也难以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导致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存在困难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存在困难,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果教师把握这些知识点的联系,为学生构建一张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事半功倍.但是,现阶段不少教师都未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发育较为滞后,因此,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发掘与梳理还需要依托于教师的帮助.若教师未在课堂中做好这部分工作,学生则很难主动发现零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数学知识体系难以顺利构建,核心素养的发展缺乏根基,自然成为空中楼阁.
(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较少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较少.许多教师会将课堂中涉及的知识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较少,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较为落后.此外,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课堂交流环节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许多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或追求课堂纪律,往往会忽视对这一交流环节的构建,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束缚,致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发展.
四、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由形式多样的图形与缤纷多样的色彩构成,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之中,一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眼中不再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而是推陈出新,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能够形象、生动地处理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化特点甚至生活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致投入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二)降低学生学习、记忆数学知识的难度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维工具,展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也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本就比成年人落后许多,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记忆知识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此外,教师还可应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中纷繁复杂、零碎多样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完整的知识脉络降低学生记忆知识点的难度.人类的思维本就是一种树状的发散型结构,因此应用思维导图记忆知识符合人脑的思维特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核心素养更好地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逻辑思维为辅.这些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发展的根基.当前,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因思维能力的有限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鸡兔同笼”“逻辑推理”“抽屉原理”等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就较多,常让学生感到难以应对,这更需要教师尽早采取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做出进一步的延展,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应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解题,让学生以更为巧妙的思路与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检测预习质量,引入新课
毋庸置疑,对数学知识的预习是提升学生听课效果的必经之路.在预习中,学生要完成如下任务:了解新课主要的知识内容,初步理解它们;找到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而在第二天有的放矢地聆听教师的教学.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的预习能力普遍存在不足,许多小学生并不知晓如何找到或者推测自己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从而分清主次地聆听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手段,完善学生的预习,帮助学生检测预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这一方面,应用思维导图是不错的选择.
以“百分数”预习教学为例,教师可按下面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以“百分数”为主题,逐步铺陈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以及小数的相互转化、百分数在纳税、折扣、利息等方面的应用等分支,将繁杂的知识点整合为一张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按图索骥,完成预习.第二天,教师可将前一天的思维导图删去一些内容,变成一份填空式的思维导图,再次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填空,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困惑的地方,让学生能够主次分明地聆听教师的授课,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二)以思维导图助力新课教学,提质增效
思维导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为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这一优势,教师应进一步做好备课工作,分析學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将新课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全面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数的认识”新课教学为例.在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接触的数大多是整数,而到了第二学段,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知识内容的学习就会纷至沓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早构建“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可将“数的认识”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作为四个分支:对于整数,可延伸出运算与意义两个分支,如此便连接上了学生过去的学习内容;对于小数,可延伸出意义与小数的基本性质两个分支,分数同理;对于百分数,则延伸出意义与运算两个分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繁杂的知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在学生初次接触“小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也可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整数运算与小数运算的异同点,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构建紧密的连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为优质高效.在长期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学生的数学素养自然能够得到质变.
(三)以思维导图助力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优势也十分可观.具体而言,复习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出回顾与巩固,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助力这一过程,将零碎的知识点整齐地梳理下来,完整构建一张思维导图,呈现数学知识的结构,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创新性地将绘制思维导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让教师针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统一做出答疑,提升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以“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内容涵盖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方面,学生可将正方形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逐步扩展,得到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的知识,再将平行四边形划分为三角形与梯形两个分支,展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如此便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系统性地整理起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得到最为优化的复习效果.
(四)以思维导图助力解题教学,深化应用
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因此,不论是预习、新课教学还是复习教学,最终都应回归到对数学问题的解答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助力解题教学,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更好地成长.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一题多解的题目很多.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梳理对某一固定题型的多元化解题方法,引导全班学生集思广益,找到更多变的解题思路,在多样的方法中学习他人的数学思维,找到自己应用起来最熟练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应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些学生做题过程中常见到的题型以及对应的解题思路,如“归一问题”“鸡兔同笼”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学生解题的熟练性与准确率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数学素养自然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思维工具,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带来可喜的支持.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全面发挥思维导图具有的直观性、趣味性、逻辑性特点,将其贯穿于预习、新课教学、复习教学、解题教学等多个环节,降低学生对部分复杂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知识文库,2020(20):43-44.
[2]陈维维.小学数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与分析[J].读写算,2020(28):68.
[3]孙文能.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78.
[4]刘学林.巧借思维导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