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燕
2022年版课标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课堂作为课标落地生根的土壤,必然要体现其理念与要求。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置于首位,将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其引导和规定性作用。
一、理解核心素养语境中的
课堂教学目标
1.体悟“三次演变”
语文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三次演变与发展。“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维目标”是上世纪末新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各学科三维目标的框架。
“双基”和“三维目标”都是时代教育改革的产物。相较于前两者,将“核心素养”确立为课程目标,意味着教学真正转到“人的发展”的轨道上来。每一次变化都不是对前者的否定,而是对前者的传承与发展,体现的是“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教学观的转变。
2022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創造的综合体现”。不难发现,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核心素养语境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素养的整体发展,更加强调学科本质属性,凸显学科育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
2.把握“三者关系”
这里的“三者”是指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就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围绕核心素养,课标共确立了9条总目标。在总目标之下,又设有学段要求,对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界定,为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制订依据。
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目标再到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的是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终极旨归,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方向,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和细化。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受制于前者,共同构成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二、有效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落实呢?下面以《自相矛盾》一课为例,具体阐释。
《自相矛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有趣,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单元语文要素里无论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还是要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都是第一次提出。作为单元的开篇,《自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的思维过程来领悟寓意,使其在语言文字中体验思维的过程与魅力。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我设定了本课教学目标(见下页表1)。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体现几个意图。
1.以基本的读写听说活动,守住基础性目标
表1中的第1、2条目标是基础性目标之一。与此对应的教学环节有:
(1)回忆以往学习小古文的
经历,你想到了哪些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2)根据需要选择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说得不顺的地方,请做好标记。
(3)同桌互相说一遍故事大意。在自己有启发或疑惑的地方做标记。
(4)集中交流,说一说你疑惑的地方。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做批注。重点交流课后第2题,尤其是对“誉”“弗”的理解。
(5)集中展示,请一位同学说说整个故事,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同桌两人再次合作,相互说一说这个故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回忆小古文学习方法—使用小古文方法学习—自主说说小古文—同桌说说小古文—集体说说小古文—同桌再说小古文”这样扎实的学习过程,达成“了解文言文大意”这一教学目标。
2.以由浅入深的进阶活动,落实发展性目标
表1中的第3条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思维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发展性目标。对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进阶的学习活动中步步落实。因此,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同桌互学,读懂故
事,和同桌再说一说故事,争取说准确。
活动二:小组合作,结合思维过程表(见表2),思考当时楚人心中所想并填写表格。然后借助所填内容,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楚人的思维过程说清楚,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生借助思维过程表,罗列出矛与盾互相“攻”“击”的各种可能性,一步步理清人物的思维过程。在分析与比较中,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体现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甚至是创造性。
3.从“单元整体”视角,尝试推进创新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要守住,发展性目标要落实,对于创新性目标,要做到的是尝试。为什么是尝试?笔者以为是基于对学段要求和教材特点的考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能延伸出创新性目标,也不是所有的学段要求都适宜衍生出创新性目标。
仍以《自相矛盾》为例,能否制订或是否需要制订创新性目标呢?笔者以为,如果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对单元进行整体性教学设计时,可以制订“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或画一画)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这一创新性目标,设计“有声(无声)小剧场”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创编团队,结合《自相矛盾》或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制作道具、选配音乐等进行创演,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交往合作,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总之,核心素养立意下的课
堂教学,是以全面培育人为旨归。作为一线教师,要正确理解核心素养语境中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其特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启智增慧,培根铸魂。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