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意蕴及实践

2024-06-03 04:57:12孙丽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价值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将学生的學习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变化且个性的观察和测评对象,采用目标清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主体立体多元、注重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和学科情感发展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文章分析当前教、学、评存在的问题,厘清“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内涵,提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价值;定标和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1-0029-04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一致且定位不准,重知识轻策略

笔者对本校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备课时翻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师不到一半,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也大多依赖备课手册。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评目标割裂,教学目标没能成为精准评价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叙写目标时罗列知识点多,思维策略层面思考少,对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的综合性考虑不够。

(二)整体观照不足且片面,重教学轻评价

调查还发现,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评割裂的问题,没有意识到教、学、评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了对教、学、评的整体思考。一方面,教与学不一致现象仍然存在,教师习惯跟着教案走,将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的学。另一方面,评价缺失,或评价盲目随意,缺乏针对性,存在“评非所教或评非所学”的现象,忽略了评价对课堂的导学导教功能。

(三)评价方式单一且及时不够,重检测轻表达

调查发现,忽视过程性评价的教师超过一半,依赖考试分数的评价现象普遍存在,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发挥不足。一方面,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的管理价值重于教育价值,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作用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教学中重教轻学少评的现象普遍,缺乏针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及时性评价,忽视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等多元化组合评价方式。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

“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在于共同建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生要学会什么”、“怎么知道学会”和“怎样让学生学会”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师通过以学习目标为核心,明确评估证据(评价标准、任务),设计与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实时关注学习状况与目标进展,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评”相互呼应,互相支持。评价的价值不在于甄别和评判,而是为了诊断和激励,引领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目标达成情况,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评价的“推进器”和“检测仪”作用。同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促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捕捉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指导下,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脑中有发展,使学习真正发生。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课堂实践结构如图1所示。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定标和设计

(一)教材学情,定位现实起点

教师研读教材时,首先应把握知识的逻辑起点,既要关注知识体系的纵向编排,又要关注横向学习结构的关联,以找准学习目标的坐标,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进行学情分析时,要关注前测,了解学生在知识和潜能方面的现状,明确学生“有什么”“缺什么”“能什么”“要什么”,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经验和情感需求。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和困惑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学生学习路径(包括前测),并设计核心任务。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并实施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包括后测)。根据教材和学情,统一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实现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发展而学习,教师为了学习而教学、为了发展而教学,评价为了学习而评价、为了发展而评价。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并获得“带得走的数学”。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单元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五入调商)”时,一位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本课目标的难点是算理理解,即用“五入”的方法试商过小需要调大的探索过程与原理理解,于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去探索,并描述相应的思考过程。

从前测数据不难看出,学生有学习结构和经验的支持,能理解调商的方法,正确率都在85%以上。后测数据显示,正确率下降至56.8%。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后测的题目数据较为复杂,过程涉及连续退位减、进位乘,正确率自然会有所下降;二是机械的学习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有6个学生找初商困难。根据前测、后测的情况可知,对于本班学生来说,本课的重难点应该精准定位为:如何在复杂的数据下,通过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灵活试商、调商的综合能力。

诚然,算理理解是必要的,但对于清晰理解除法计算原理并学习过“四舍”调商的学生来说,这其实不再是难点。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已经历了二年级上册的“口诀求商”、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三年级上册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个除法计算的学习,掌握了除法的计算原理。本课为本单元中的例6(第九课时),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也已熟练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尤其是商一位数的情况,而且对于调商,学生也经历了第二课时(前一课时例5为“四舍调商”)的学习。因此,学生有认知经验基础,能自主迁移,如果仍然像例5一样教学,其实是琐碎且机械的。

(二)素养导向,叙写教学目标

课堂评价要同步教学活动,教师要实时对照学习目标,调整、优化教学过程:从三维目标落实,到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从想得到的教育目的,到看得到学科课程标准,再到做得到的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教学目标;从“抄写目标”到“叙写目标”,明确每个板块目标是什么、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解决哪些重难点问题,将“三会”核心素养具体化,做到底线目标写实,高标目标可以写意。

(三)逆向设计,落实评价嵌入教学全程

评价能正确引导教与学。利用逆向教学设计,在确定目标后,先确定评价任务,再安排学习活动,保证“评”与“教”和“学”深度融合,让课堂教与学可评可测。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其形式可从三个角度思考:问题链角度、学习项目角度、课堂作业角度。可以设计相互关联、有层次的问题,可以设计高度整合的学习项目的尝试、探索活动,可以针对核心内容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撬动课堂学习的作业。

以“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五入调商)”为例,笔者针对学习目标,从问题链角度和课堂作业角度设定学生的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五入调商)”学习评价表(见表1),将学评融为一体。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评价任务穿插其中,这样可以紧密跟随学习进程逐步展开,让学生自主理解算理和算法,并留出更多的時间来设计跟进式评价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算理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时的自我评价找到努力的方向,并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最后,笔者带领学生认识到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题目的复杂性,让他们感受到每一步、每一个算式都要算对才能确保正确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明确练习的目标和意义,学习方向更加清晰,学习行为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四)跟进式评价,师生双主体有效参与

在跟进式教学评价中,可将每堂课的目标设计为3~5个,并按照这些目标将40分钟划分成3~5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会聚焦于一个目标,以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让教学、学习和评价共同指向多维目标(见表2)。

此外,教、学、评还要走出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一元评价,融入多元化思想,以多维化评价视角,丰富评价主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周玉萍,陈馨.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为抓手提升学校教学质量[J].人民教育,2021(Z2):65-67.

[3] 孙丽燕,郭兴华.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创建深度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20(13):75-78.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价值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