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2024-06-01 06:01:48姜杨慧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绘本

姜杨慧

摘要:文章将绘本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载体,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将绘本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并选择适当的绘本,针对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成长、生命教育五大主题,重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验与感悟,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形成“共读—共论—共现”的课堂形式,推动课程与学生个体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融合。

关键词:绘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2011年,各大高校开始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年实践教学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规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如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专业化的心理知识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程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绘本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图画形象生动,信息表現形式丰富,文字简单明了却蕴含深刻意义,符合学生的阅读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心理知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师资队伍水平不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具备充分的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经验,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然而,很多高校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导师。随着各大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对心理专业教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课程需要,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研室设在学工部,只有少数几个心理专业的教师,其他是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讲一些缺乏新颖性与生动性的心理课程,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教学内容表面化

当前,国家多次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很多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力量不强,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无法深入浅出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课程体验不深刻,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化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案例分析、测试为辅的教学方式,沉浸式的专题话题讨论活动、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式使用较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而是学生心理的成长与发展,而单一的课堂讲授达不到这个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增加,纯理论的课程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他们更渴望灵活、生动、体验式地课堂授课方式。

二、绘本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一)绘本内容具有开放性与普及性

绘本在简单直白的故事中,隐含了深刻的哲学。从儿童到老年,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感受绘本传递的寓意。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阅读、消费文化产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读图。图画加简短的文字,对读者的文学功底要求不高,同时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能直观地挖掘自我的感受,并且带有个性特征。绘本的开放性功能,使它的受众面更广,更容易被阅读和接受。这与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匹配,与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相吻合。

(二)绘本有利于调动情绪

绘本自带的图片,直观、生动,阅读者从视觉上会获取直接的刺激。同时,图片配合绘本内容,让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画面感,有更为深入的情绪体验和感受,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倡的在体验中学习是相契合的,学生在过程中感受情绪,表达情绪,调解情绪。绘本的故事贴近生活,而且积极向上,教师将绘本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沉浸地投入课程学习。

(三)绘本具有心理投射性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和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人不仅仅可以将个体的需要、情绪投射在他人身上,也可以投射到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绘画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借助绘本的心理投射性,教师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传达自我的情绪、个人成长经验,从而释放压力和焦虑。

(四)绘本易使用

过于专业化的课程载体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教学,而绘本内容简洁易懂,作为课程载体,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也能较容易地将绘本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三、以绘本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湖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用马建青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12次课,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导论、社会意识与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压力调适、异常心理及应对和生命成长等。本研究根据课程内容主线,以绘本为课程开展载体,重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推动学生个体的自我探索与成长。

(一)实施对象

教学班一共36人,分成6组,每组6人,每组自主选择1人担任组长。

(二)内容设计

根据马建青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里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成长、生命教育等内容,选取相关绘本,围绕主题,在课堂中采用绘本“共读—共论—共现”的形式,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以绘本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序号 主题 选用绘本 课程内容

1 自我意识 《自己的颜色》 对自我产生主动的探索意识,认识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自我调适,树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2 情绪管理 《我的情绪小怪兽》 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 人际交往 《小白找朋友》 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困惑及调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挫折成长 《鞋子里的盐》 了解常见的压力源,了解挫折,懂得哪些挫折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进行解决

5 生命教育 《活了一百

万次的猫》 探讨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从而珍爱生命

(三)开展方式

“共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完成。在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对绘本内涵不加以具体说明,不给予唯一的解读,只是单纯地完成内容阅读。“共读”结束后,教师提出2~4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如情緒管理章节,“你认为绘本中的人物情绪失控的原因是什么?你在读的过程中,绘本里提到每种情绪形象化地表述,是否与你自我的情绪感受一致?如果不一致,你在每种情绪发生时,生理和心理体验是怎样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表述和调解情绪的?”

“共论”:围绕教师提出的2~4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共论”。在“共论”环节,教师提倡“不批评”讨论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和谐、开放、活跃的讨论氛围。如有成员在表述自我情绪调节中采用的一些不合理的方法,小组成员不应加以指责,而应表示关心,然后分享一些正向的思考方式,并提供更多的情绪调节方法。

“共现”: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与需要,教师可以采用表述、小组总结、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方式。如在情绪管理章节,组长可以将组员的分享加以归类、总结,小组内形成一致意见后,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又如在人际交往章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自编自导自演小型心理情景剧。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沉浸式地体验人际关系,提供符合解决情景冲突的办法,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启发。再如在生命教育章节,教师针对学生在“共论”环节中的讨论内容,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画生命线、写墓志铭、观看生命教育短片等。

四、完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

将绘本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把握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第一次将绘本作为授课载体,由于没有经验,容易出现每个环节的课程时间和内容方向把握不准确的问题。

如在“共论”环节,小组间差异较大,个别小组氛围活跃,在讨论时会占用较多时间;有些小组的成员个性内敛,组内氛围冷清,讨论不充分。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同时,教师需要精心备课,熟悉绘本内容和绘本内涵,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根据教学目的和绘本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授课形式和内容,有技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二)丰富课程主题内容

本研究在课程主题选取上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但在大的主题下面没有做进一步细化,对小主题未能有进一步的研究。如在“自我意识”主题里,教师可以细化为“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会意识的形成”等;在“情绪管理”主题里,教师可以细化为“情绪的产生”“情绪的察觉”“消极情绪的管理”等。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小主题进一步充实大主题的内容。

(三)提高“共现”阶段的内容质量

“共现”阶段是学生体验课程内容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能呈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验与收获,让学生将体验与收获用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习得与运用,同时能引发其他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形成同辈共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可以制订适当的课程评价结构,在第一次课堂中,强调“共现”阶段表现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一些案例参考。在最终的课程打分中,教师将“共现”阶段的表现划入课程总评成绩,从结果导向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在“共现”阶段及时给出方向与框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挥。对学生自主发挥的部分,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输出,进行及时点评,避免学生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敷衍了事。

参考文献:

[1]申子姣,艾迪玛,李晓雪.基于学生需求和反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北京教育(德育),2021(2).

[2]张阳阳.绘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探析: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8(6).

[3]赵曼.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的家长心理探析[J].艺海,2011(4).

[4]郭大鹏,张宇.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心理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原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5).

[5]甘琳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以武汉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2(7).

[6]增田梨花.绘本的魔力: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2021年湖州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绘本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项目编号:hyjg202103。

(作者单位:湖州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37:3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6:54:52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