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卫平 熊水明 陈璇
摘要: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文章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组建劳动教育融合型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平台,以期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
一、引言
国家将劳动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通识必修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专业教育重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劳动观念形成、专业素养培育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中医药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契机
(一)契合新时代中医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理念中,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的培育,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涵养爱国主义情怀,领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真谛,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劳动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新时代人才培养应立足学生专业所学与个人所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将创新精神根植于心,既要投身于国家发展建设之中,又能勇于创造社会价值,敢于挑战中医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存在的难题,为中医药事业进步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贡献。因此,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契合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属性来看,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是具有同根同源性的。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能力,逐步养成热爱劳动、懂得劳动的优良品质,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劳动教育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着手,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懂得发挥内驱力去提高劳动能力和专业技巧。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给予创新创业青年的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厘清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教育活动。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通识素质和中医药应用能力,涵养学生的“大医精神”,提高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综合技能。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属性上具有同根同源性,在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专业能力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方面发挥了相似的作用。
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来看,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相辅相成性的。劳动教育在于让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劳动者具备劳动技能,并发挥专业所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劳动者应具备吃苦耐劳、敢于创新创造的拼搏精神,能在劳动创造中发挥劳动者的作用,在岗位工作中精益求精、专注执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国工匠”。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着力培养青年创业者的合作创新品质,鼓励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创业者,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生引擎力量。中医药专业教育则重在守正创新,教育学生把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药相结合,不断挖掘中药经典名方、中医古法诊疗技术背后的科学机理,對经典名方和古法技艺加以现代化改良,并通过中医药产业化战略,培育更多合格的现代中医药企业,以此提高中医药造福民众的能力。由上可知,拼搏精神与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在目标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应同频共振。
(三)契合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供需结构调整的时代要求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内外部压力,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都对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对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专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培养课程,应进一步强化课程的社会实效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内在驱动力,培养具有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的中医药合格人才;有利于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共谋发展,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接受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品牌,促进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协同共进。
三、中医药院校“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
(一)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
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均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但由于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要体现层次化、差异化的特点,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既要开设适合全体学生开展的普惠型通识课程,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设置和所处年级的不同,注重课程的分类设置,以期实现“菜单式点单课程”。基于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设置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体系,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建设。
以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例,中药资源与开发教学团队通过打造“一采四修”特色劳动实践课,将“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入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专业课教学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打造极富学科特色的“一采四修”劳动实践课。“一采”是通过带领学生走到户外,采集、观察药用植物及其药用部位的形色气味和药性的关系,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四修”则是通过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以劳修德、以劳修智、以劳修体、以劳修美。
(二)组建“劳动教育+”融合型专业师资队伍
高质量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劳动教育+”为特征的融合型师资队伍,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医药专业特色优势,这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中医药高等院校要积极拓展校友企业家、企业高管等社会成功创业者担任课程兼职导师,充实校内“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战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中医药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校内专兼职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训,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融入中医药专业特色优势,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多元化的融合型师资队伍。
(三)搭建“劳动教育+”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平台
为解决当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中存在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矛盾的情况,应注重中医药特色人才劳动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要注重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结构创新,以满足企业、政府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社会、企业、医院、政府等均应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中医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构建,在教学资源分配上联动共享,以解决中医药高等院校“就业难”与“招工难”双重矛盾的社会現实问题。
为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信息、人才、技术的有效融通,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应运而生。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应建立起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高等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中医药院校应依托中药制药、针灸推拿等特色现代产业学院,强化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与医药企业、中医院的精准对接,培养与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建设“劳动教育+”多位一体教育新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理念,将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发挥劳动教育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特色育人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劳动教育+”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创新创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有效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四、结语
在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的过程中,中医药高等院校要营造全员化的教育氛围,明确构建递进式的教育目标,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医药高等院校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国家、政府、学校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强化政校、校企合作,不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者深度融合,推进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时代,新人才,新要求[N].学习时报,2019-08- 02.
[2]靳玉乐.新时代高校教师一般育人能力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21(4).
[3]宋大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1).
[4]黄鑫权.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变”与“不变”[J].教育文化论坛,2022(5).
[5]李磊.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OBE理念[J].中国高校科技,2021(8).
[6]李慧.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5).
[7]于兴业,张迪,李德丽.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8]苏新留,曹留成.政校企协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逻辑、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12).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医药院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2YB150。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