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华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在以人为本、逐步发展、适当衔接的原则下,促使课程游戏化与园本传统文化、家乡文化、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使其在趣味学习中养成探索意识和较好的学习观念。
与园本传统文化相结合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开展方向,许多幼儿园基于教学建议,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园本特色项目或素材之一。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可以实现游戏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持续性地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围绕中秋节、二十四节气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园准备了绘本读物、音乐、诗歌等相关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素材设计游戏化的课程,如谷雨、春分等节气来临之时,和幼儿共同完成角色扮演类的自然食育课程游戏。以清明为例,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教师可提前告知孩子们在下一次主题游戏活动中需要讲一讲节日背后的小故事,并学习制作传统的清明节美食“青团”。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提前阅读幼儿园图书角内与清明有关的绘本故事,也可以请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给自己讲一讲清明的来源。游戏当天,孩子们穿上“小厨师”的服装,给游客们讲述着清明的故事,并介绍准备好的清明蒿等自然食材,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制作美味的青团。
与园本家乡文化相结合
每个地区的幼儿园都是为当地社区居民服务的,具有显著的区域文化特点,所以课程游戏化也要与家乡文化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可以发现家乡的美,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比如,幼儿园可以引入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并设计实操的游戏活动。以剪纸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主题的窗花,请孩子们观察一下,说出它们像什么、是什么,借此激发孩子们最直观的对美的感受。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剪纸工艺的过程,看普通的剪刀、彩纸是如何在民间手工艺人的手中上下翻腾,最终变成我们刚刚看到的漂亮窗花的,让孩子产生自己试一试的想法。接着以小动物为主题,让孩子说一个动物名称,并模仿其动作、叫声,在掌握小动物的外观、特点之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尝试用小剪刀还原小动物的形态。剪纸成功后,还要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剪的是什么,是森林之王老虎,还是狡猾的狐狸。最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用手工艺品装饰窗户、墙壁等,并给孩子们讲一讲剪窗花、贴窗花的民俗渊源,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感知力。
与园本自然资源相结合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许多幼儿园都开辟了种植场地,栽种了花、草、树木等,这些自然资源也可以作为课程游戏化的可用资源之一,帮助幼儿在更为安全的环境中探索,并对大大的世界产生强烈的探索和了解欲望。
比如在结合自然资源的游戏课程中,组织“汪汪队立大功”的游戏活动,请孩子们一起来到室外,观察一下花池中、花盆里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春天来了,是否可以从中看到绿色的身影。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报告自己找到了哪些线索,或看到了哪些新生命,并利用绘画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也可以捡拾代表春天的树叶、草籽、石头,作为粘贴画的材料;还可以讨论一下看到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我们怎样保护它,才能让它快快长大。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教授了关于绘画、粘贴画制作的相关知识,并且给孩子们布置了时间线更长的任务,要求他们经常来看看自己的植物小伙伴,用“作品”记录下它们不同时间的成长变化。通过上述游戏,教师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并利用幼儿园资源让幼儿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与园本物质资源相结合
幼儿园中有许多支持孩子学习、让其享受一日生活的物质资源,比如文具、玩具、食材、装饰物等。利用这些物质资源推动课程游戏化,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以让其看到不同物品的价值,学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比如设计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就可以使用学习区域内最为常见的物品。教师可以先用装饰用的彩色小旗,划分出障碍跑的起点和终点;再在终点和起点中间,利用有一定重量但没有尖角的物品,布置障碍区域,或者用彩笔在地面上画出障碍跑的指示箭头。孩子们需要绕过障碍区,或按照地面箭头指示的方向、要求做动作,再跑至终点。用时最短、动作最正确的个人或小组获胜。教师可以使用最普通的物品,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挖掘幼儿园中常见事物的“额外”价值,如在有跳绳特色课的基础上,请孩子们思考还可以编创出怎样的跳绳方法、比赛规则,最终完成双人跳、多人跳、单人花式跳等不同的尝试。又或者在学习体操后,和孩子们共同编创一段“绳操舞”,用抻、拉、跨、跳等变式动作,增加跳绳的趣味性,锻炼孩子的身体。
与园本特色课程相结合
每个幼儿园都会结合地理区位、教育理念和教师素養开设特色课程,如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实现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融合,需要在五大领域课程游戏化基础之上,将游戏与特色课结合为一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并使用园区资源。
比如,可以将“安吉游戏”理念引入特色课程之中,组织户外观赏类、探索类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看看家乡的圆竹林,观察圆竹的形状特点,闻闻圆竹的气味,完成感官探索后,选择一种美术形式或者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自己眼中的植物美、自然美、家乡美。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复述场景,或者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粘贴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接着教师可以创设艺术作品巡演的情境,请小小创作家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展现的是什么主题的竹林风景,以及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创作方式,让孩子们可以大胆想象,在特色课上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与园本特色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还会经常组织主题性学习活动,比如节日活动、纪念活动、户外踏青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等。将课程游戏化理念与这些活动结合在一起,需要拆解不同的游戏元素,给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在大班阶段,可以利用两到三个课时开展服饰制作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传统服饰图案、花纹中的美学特征,在剪裁中体会制作服饰的乐趣,并对传统文化、环保材料等产生学习欲望。在孩子进行服饰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解蜡染、刺绣等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从知识中提炼必要素材,使自己设计的服饰更吸引人。
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既有形也无形,有形在于要坚持“课程+游戏”的特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无形在于不限定融合的途径、角度和方法。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融合的根本目标是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课程、活动环境中,通过做游戏获得知识、经验和成长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