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对幼儿而言,自然环境能够直接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幼儿园种植活动作为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它一方面能够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种植活动,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能使幼儿初步掌握使用相关劳动工具的基本技能,对植物、泥土、阳光、空气之间的神奇作用、生命力量有所认识,继而在不知不觉中于幼儿心中播下求知探索、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的宝贵种子,水到渠成地为幼儿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多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收获成长与快乐。
破旧立新,让“种植”教育名副其实
放眼当下开展的种植活动,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选种、挖土、浇水、施肥、除草,教师俨然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农”。而幼儿仅仅是在适当的时候走马观花、“萌萌哒”地参与一下“最关键、最成功”的展示环节。不知不觉中,这种所谓的“幼儿种植活动”实际上已经成为“成人种,儿童看”的形式主义活动,仔细斟酌可以发现,这种公认的传统种植教育模式已经严重背离了“种植”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地、正确地重新认识“种植”的目的和意义。
农民种植是为了有个好收成,但幼儿园种植的“落脚点”不是为了取得好收成,而是要通过幼儿的亲身参与、观察、想象,实现对幼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育,这才是开展种植教育的意义所在,才是家园想要的“好收成”。所以,我们要矫正思想误区,大胆突破,破旧立新,把开展“种植”活动的主导权交还给幼儿,回归教育的本源。教师要“华丽转身”,在种植活动中主要发挥辅导和引领作用,重点做好培养幼儿探索生命自然奥秘兴趣的工作,让种植过程成为幼儿与植物共生长的神奇历程,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生活經验,最终生成大智慧。
让幼儿做主,
充分激发活动参与热情
巧妙生成自然“活”教育。开展种植前,要先决定种什么。过去这都是教师思考和决定的,且教师基本不会征求幼儿的意见,通常是自己忙得不亦乐乎。结果由于选种植物不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的热情不够高涨,种植教育的效果自然也不如预期的好。所以,与其教师自己绞尽脑汁,不如把决定权还给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让他们来决定种什么。一旦幼儿的想法被采纳,他们从一开始就会对种植活动充满期待和参与热情。当然,对于未被采纳想法的幼儿,教师更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幼儿快乐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自主设计,激活幼儿“创意之心”。选种完成之后,就要进行实质性的操作了。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围绕标牌、图示等环节进行讨论、设计;认领一颗种子,或者与好朋友一起守护种子;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绘制自画像等标记,张贴在责任区域,从而呵护幼小生命的成长。幼儿在播种时还会看看、摸摸、闻闻种子,比较种子间的差异,进行自由的议论、无限的遐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提出未知问题、探寻答案的契机。这种自主设计不仅让种植活动变得自然、有趣,更使幼儿增强了责任意识,焕发出意想不到的活力。
做好引导,保护幼儿的探究欲
自然即吾师。种植的过程是幼儿与生命的美好相遇,是幼儿与大自然的温柔相约,也是老师和幼儿默契配合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做主,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放任幼儿,使得幼儿随心所欲,教师可有可无,而是说教师的重点要转移到做好服务保障和教育引导上来。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水平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平衡种植教育中的管理与放手,引导幼儿认真地进行观察与记录呢?
首先,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内动力。实践证明,幼儿在种植中的记录是否生动,关键取决于幼儿感受的真实程度。如果幼儿亲自参与了种植的全过程,他们就会主动开启更多话题,思维始终保持活跃,交流和表达也更多,而许多时候这种表现都是通过记录来呈现的。所以,教师、家长在其中务必要重视和做好提供探究的机会、营造宽松的氛围,并引导谈论话题的开启,倾听、重视幼儿的每一点感受和体验。在这个方面,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格式化记录模式,只给幼儿们提供了统一的观察记录本。从记录本的封面开始,无论幼儿如何描绘,哪怕是画自画像、画种植的植物,或画各种自然物,包括简单的书写等,都是可以的。我们都要及时给予幼儿认可和肯定,这样就能在种植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书面表达的意愿,初步提升其书写与绘画的技能。
对于具体记录些什么,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同思考。以澄江园小班“茄子种植”活动为例,幼儿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我想记录下长茄子和圆茄子哪个更好吃?”“我想猜猜茄子会不会开花,如果开花是什么颜色的。”“我想看看茄子到底有多重。”“我要盯着有没有小虫子欺负茄子。”参与其中,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幼儿和成人的视角完全不同,面对幼儿们难能可贵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教师应大力支持,对他们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尝试做计划和记录,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其次,到位不越位,彰显教育性。在种植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观察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并以各种随机事件为契机,挖掘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安全巧谈话:以种植活动“‘辣么可爱”为例,幼儿在参与辣椒生长的过程中会说:“小辣椒长出来啦。”“我闻到辣味了!”这时,教师可以巧妙抓住时机进行安全教育:“辣椒很辣,不能长时间拿在手中。”幼儿则会发挥想象:“我们戴上手套就不会被辣到了。”“摸了辣椒不揉眼睛就好了。”“摸完辣椒要及时洗手。”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了种植教育的意义,让种植活动变成了种植课堂。
随机不随意:在种植活动“嗨,西红柿”中,由于播种时西红柿的种子和圣女果的种子不小心混在了一起,在发芽和扦插阶段,它们的外形又十分相似,所以孩子们并没有发现。但随着秧苗慢慢长大、开花、结果,孩子们发现本该一样的植物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疑问,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鼓励幼儿将两种植物从颜色、叶子形状、果实形状等方面进行对比、描述、画像,使幼儿对两种植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种植活动虽在室外,但其与室内的区域活动可谓殊途同归,都是课堂教育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要不断改变将种植当作无关紧要的教育活动的不良现状,使其成为课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种植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漫长而真实的一个环节,教师要跳出“教”的局限,让幼儿体验真实的种植过程,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真挚感情。同时,要以平等的学习者姿态与幼儿一起观察、倾听、思考,这样能够真正地“看见”和“听见”,带幼儿感受真实的成长和生命的力量。园子内的自然世界很小,但只要我们耐心、细心、充满爱心,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定能生出大智慧,收获大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