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大使”诞生记

2024-05-30 04:46:17康冀民余湛王正民
博览群书 2024年4期
关键词:国书外交官周总理

康冀民 余湛 王正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向建交国派遣驻外大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毛泽东主席以其伟人的气魄和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我国外交队伍要“另起炉灶”。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曾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挑选最忠诚、最可靠、最有才干的分子从事外交活动。”于是,中央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第一批大使。这些身经百战、戎马半生的将军,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脱去戎装,穿上西装,踏上了新的征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大使”,由此书写了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但是在出征之前,“将军大使”包括他们的夫人都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这些将军大部分都没有搞过外交。论打仗,个个都是一把好手,在战场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然而一听说让自己搞外交,不少人心里就发了怵,毕竟这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从军人改行当外交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他们难免思想上会产生一些波澜。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最终他们从四面八方偕夫人集结到了首都北京。

除此之外,按外交惯例,外交官的妻子不担任工作,而这对于以革命为事业的女同志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回想当年,不少女青年冲破封建束缚,突破艰难险阻,成为光荣的女战士,那是多么激动,多么自豪啊!如今突然听说出国后要当“夫人”,顿时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浮上心头。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让女同志出国后,对外是夫人,在内部一律分配适当的工作;如果夫妇德才相当,妻子也可同丈夫一样成为外交官。邓颖超同志也出面和将要出国的女同志谈心,劝说她们要做丈夫的得力助手。这场“夫人”风波才算基本平息。外交官夫人分配工作,这在外交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许多外国的外交官夫人得悉我国大使馆的这种做法都很羡慕。

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为了帮助这些“将军大使”及夫人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外交部只好举办“短期突击”培训班。外交部特意聘请我国著名学者以及苏联驻华大使、波兰驻华大使、匈牙利驻华大使等到学习班来讲学授课。

外交礼仪 从头学起

搞外交要讲究礼仪。许多外交礼仪源于西方,如穿西装、跳交谊舞、吃西餐……礼仪教官阎宝航、胡济邦要求这些未来的外交官不仅要会,而且要娴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疏忽影响到外交官乃至国家的形象。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拿枪动刀的军人都怕以后出洋相,一个个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和学。

有一次,全体成员到北京饭店进行演练和彩排,将军们都穿着新做的毛料中山装,夫人们特意修饰打扮了一番。

符浩的夫人焦玲穿了身织锦缎做的旗袍,里边穿着部队的绿色短裤,没想到旗袍开衩处短裤露出了一截。女教官胡济邦说:“不行,要穿衬裙,裤子不能露出来。”

黄镇的夫人朱霖穿了条连衣裙,还特意将里边的汗背心露出胸前一点,自以为很漂亮。胡济邦看了以后说:“不行,这样不礼貌。”并补充道:“解放区的发型不符合外交场合的要求,要烫发,还要涂点口红、抹點粉……”朱霖本来就不习惯这种打扮,赌气地说:“我不干了,谁能干选谁去干吧!我不想做这样的工作。”胡济邦只好耐心说服她。

袁仲贤像老大哥一样在一旁笑着说:“朱霖你别生气,咱们将来都是演戏,党需要演,我们就演。我们男同志将来都穿整整齐齐的西装是演戏,你们穿旗袍、高跟鞋,手里还要拎个包包也是演戏。我们为了党的利益而演戏嘛!”这一番话,逗得朱霖和大家都笑了。

检查完着装,开始演练吃西餐。当时,对这些将军和夫人们来说,别说是西餐宴会,就算正规的中餐宴会,很多人也没有参加过。教官阎宝航首先讲怎样安排主人和客人的座位,吃菜、喝汤的注意事项,然后示范如何使用刀叉,怎样切肉、喝汤,怎样铺餐巾,怎样抹黄油,等等。看着阎宝航轻松优雅的姿势,又看到那么多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将军和夫人们马上试起来。

这些将军用筷子吃过饭,用牙刷柄吃过饭,唯独没有用叉子和刀子吃过饭。他们虽然刚看过示范,可一拿刀叉就不知道如何使用了,左右手拿哪种餐具也忘了。黄镇将军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小刀叉使用起来居然还有那么多讲究,比战场上操练“三八大盖”枪还费劲。他看着眼前的汤,忍不住放弃刀叉,端起碗正“哗啦哗啦”喝得津津有味,被阎宝航抓了个正着,当了反面教材。阎宝航又给大家讲:“喝汤的时候,不能‘吸溜吸溜地喝,要轻轻地、慢慢地喝;在汤剩得不多时,左手将盘子稍提起,用勺子从里往外舀汤,喝时不要弄出声;吃饭、吃面也不要出声音,吃完饭刀叉要轻放在盘子上。”

平日里不拘小节的将军们显然对这些繁文缛节很头疼,可这些礼节背后所代表的是新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和气质。为了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阎宝航特意讲了一件发生在外交场合的趣闻,希望大家引以为鉴:“国民政府时期有一个大使,吃鸡腿用刀子切下去的时候,切得太重了,结果鸡腿飞起来,一块肉飞到对面一名外国外交官的脖子里。鸡肉很油,外国外交官怕肉掉到内衣里,不敢动,老挺在那里……”

讲到这里,有一位将军说:“国民党的外交官,一点儿素质都没有。”他一边说,一边切牛排,还说:“我就不信搞不开你!”可这时刀子滑了,牛排上的胡椒佐料溅到旁边耿飚将军的衬衣领上了。耿飚无奈地说:“好吧好吧,你注意点儿,现在你也没有素质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发生在席间的这一小插曲给这些外交新兵敲响了警钟。阎宝航说:“你们千万不能出洋相,光凭着勇敢,凭着一股热情,像在战场上不怕死,不能适应我们这个工作。”

阎宝航又一遍遍教,纠正大家的错误并不时穿插讲笑话。他说到李鸿章在巴黎一家大饭店请客,吃完饭,李鸿章对客人说:“饭菜不好,招待不周,请见谅!”这本是在中国常说的一句客套话,可饭店的老板生气了。他对李鸿章说:“你怎么说我的饭菜不好?以后我这个饭店可怎么开啊!”引起大家一片笑声。

阎宝航还讲道:“有一次李鸿章在巴黎请客,服务员用餐巾托着一只盘子放在他面前。他随手将自己的盘子擦了一下,服务员立即换了一个。他一连擦了三次,人家换了三次。这种盘子都经过蒸汽消毒,用餐巾托着是一种礼貌,你去擦盘子,好像嫌盘子不干净。最后服务员问‘盘子怎么啦?李鸿章无言以答。”

这些笑话究竟是否属实不知道,但大家通过这些笑话,在谈笑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记忆特别深刻。阎宝航还讲道:“吃海鲜或水果时,如服务员送上一碗清水,有时上面还漂着几片花瓣或柠檬薄片,那是供洗手用的,千万不能喝;和人交谈时,不要用手指着人家,不能唾沫星子满天飞;坐着时,腿不能架起来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用手挖鼻孔、掏耳朵;不能随地吐痰……”不知谁抱怨了一句:“哎呀!规矩真不少。”大家在一阵阵笑声中了解了这些礼节。

组织观摩 呈递国书

大使出国上任,首先要向驻在国国家元首呈递国书,然后才能开始正式履行自己的职务。但是,呈递国书有什么程序和礼节、要说些什么话、注意些什么,这些将军都不了解。

有一次几位将军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议论此事,正巧教官阎宝航走过来。于是有人说:“来得正好,就请你给我们讲一讲怎么呈递国书吧!” 阎宝航忙不迭地摆手说:“啊!不行!不行!我又没当过大使,讲不出什么名堂,不过,我可以把你们这个要求反映上去。”

不久,他兴冲冲地告诉大家:“周总理指示,过几天有位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向毛主席呈递国书,到时安排你们去现场观摩学习。”大家听了十分高兴。有人趁机又提出要求:“呈递国书仪式完成后,能不能请毛主席给我们做指示?”阎宝航说:“这个要求我也为你们反映一下。”

1950 年 3 月 10 日,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鲁登科向毛主席呈递国书,仪式在中南海勤政殿内举行。“将军大使”们提前来到接见大厅,工作人员过来把他们分别引进大厅旁边的几间小屋里。小屋和大厅只隔着一排窗户,那时窗上没有玻璃,糊着像宣纸一样的窗纸。大家以为是先在这里坐一会儿,等举行仪式时再到大厅去站着观看,却得知就在这儿观看。大家正纳闷,见周总理走来,就問:“我们怎么看?”周总理说:“你们在窗纸上戳个洞,从洞里往外看,但不要把洞戳大了被人家发现。”周总理又说:“洞虽小,但你们要善于小中见大。”

这些“将军大使”们就拿铅笔,高高低低地在窗纸上戳了些小洞往外看。但是,有人觉得这样看不太清又费眼神,就悄悄走到通往大厅的门后,从两扇门之间的夹缝里看。这次“将军大使”们从小孔、门缝观察,看了递交国书全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小孔的道理,就是什么叫“小中见大”:一件小事映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其精神面貌。

客人一走,“将军大使”们就议论开了。耿飚说:“这叽里咕噜一大堆,谁记得住呀!要是致辞中突然卡壳了,那该怎么办?”黄镇说:“反正都是事先写好的,背下来就行了。”姬鹏飞说:“我看照那个意思到时候随便说几句,对方又听不懂,关键是翻译同志得练熟了。”可有人又说:“你听不懂人家的,可如果人家那边有人懂中文,那不出笑话吗?”

最后大家都认为:一是致辞应有所准备,预先有个腹稿;二是在举行呈递国书仪式前,应该先练习,务必使走路的步伐、站立的位置、呈递国书的姿势都符合要求。正在这时,周总理走过来笑着说:“演习是必要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刚才仪式中的程序和动作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各个国家对呈递国书仪式中的礼仪具体安排各不相同。所以你们上任后,要向驻在国的礼宾部门虚心请教,取得他们的帮助和配合。”

他停了一下,告诉大家:“毛主席听说你们在这里观礼,要接见你们。”大家喜出望外,马上随着周总理向大厅走去。毛主席见“将军大使”们走进大厅,便站起来高兴地与他们一一握手。毛主席说:“听说你们很快就要出国了,总理要我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大都是从部队抽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

这时有同志插了一句:“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主席大手一挥,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 ! 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嘛,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周总理点头表示同意,并说道:“当大使的能懂外语当然更好,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你们在使馆,可以学习驻在国的语言,边干边学嘛。”

毛主席又幽默地说:“刚才我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因为你们不会跑掉。”周总理也笑着说:“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接着,毛主席说:“你们到国外当大使,仍要发扬在部队的长处,也要开展调查研究。”周总理补充道:“主席说得好,打仗前参谋长要对敌情、民情、战场的形势和环境等进行周密的调研,做外交工作也同打仗一样,要了解驻在国的风土人情和各种情况,才能做好工作。”

接见快结束时,周总理强调:“外交工作授权有限,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使馆内要有严格的纪律,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这些指示,最终凝练成周总理的四句话—“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成为新中国外交人员必须学习和遵循的重要原则。

培训班从 1949 年11月初开始到1950年7月圆满结束,历时8个多月。这一批“将军大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赢得了驻在国人民的友谊和尊敬,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原载于《中国外交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猜你喜欢
国书外交官周总理
新中国首次接受国书纪实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鲸豚趣多多之最强外交官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7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支教之旅
中国火炬(2015年1期)2015-07-25 10:26:24
专注有奖
醒狮国学(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周总理的标准餐
破译《琉球国书》碑
大众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8
“国书”到底长啥样?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中国火炬(2011年9期)2011-07-24 1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