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及运用探析

2024-05-30 05:36:03林舒俐林都郁赖海昌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闽西大思

林舒俐 林都郁 赖海昌

(福建开放大学,福建 福州,350013)

一、引言

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方案强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红色革命精神与工匠精神在价值理念、内涵效能等多个维度同频共振、同条共贯。[1]闽西红色基因是党在闽西地区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遗传密码”,闽西革命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创先争优等思政元素,是加强福建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的最贴切的“教科书”和培育新时代“红色工匠”的“营养剂”。探索“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的具体运用,即依托福建“红土地”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闽西红色基因强化职业学子的政治认同,涵养职业精神,育新时代“红色工匠”。

二、闽西红色基因的内涵界定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谱系、优秀传统的高度概括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2]党史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红色基因库。[3]综上所述,本文将红色基因界定为两个层次:第一,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有形载体,包含如红色革命遗物、革命旧址、纪念碑、纪念馆、文献史料等;第二,红色基因的精神载体,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凝练和传承的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思想理论、红色文化事业等非物质载体,是红色基因的核心和灵魂。

(二)闽西红色基因的内涵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原来的汀州和龙岩州组成,汀州包括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清流、宁化、明溪等八县,龙岩州包含龙岩、漳平、永安三个县。[4]结合红色基因的内涵特征,本文将闽西红色基因内涵界定为党在闽西地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时保留下来的红色基因物质载体和红色基因精神载体。

1.闽西红色基因物质载体

闽西红色基因物质载体主要指闽西红色基因的物化形态,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历史遗存,如红色书籍《红色交通线》、林伟将军《樟湖坂》手稿等革命遗物,古田会议会址、长汀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二是纪念场所,如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县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三是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如革命史专题博物馆、闽西历史博物馆等。这些闽西文化遗存是闽西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2.闽西红色基因精神载体

闽西红色基因精神载体指的是党团结带领福建人民在闽西地区进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凝练和传承下来,能够发挥其正向价值的精神载体,是闽西红色基因的观念形态,包含闽西革命精神、闽西红色理论、闽西红色文化事业等。

闽西革命精神是闽西红色基因的内核,包括闽西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是闽西革命先辈精神风貌的最好体现。闽西革命精神本质内涵包括: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闽西苏区“二十年红旗不倒”,是“红军之乡”“革命摇篮”。[5]二是实事求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精髓即深入基层,求真务实。三是争创一流,争创一流是闽西革命精神的特质,为了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毛泽东还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提出要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要求。

闽西红色理论是闽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福建革命实践中探索总结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在闽西地区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革命斗争、中国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除此之外,邓子恢等闽西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闽西红色文化事业是闽西红色基因的重要资源,包含红色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方面。文学方面,毛泽东在闽西创作了《清平乐· 蒋桂战争》《如梦令·元旦》等诗词名篇;艺术方面,如闽西山歌《毛委员来到涯家乡》、红色故事《邓子恢洁亮》《张鼎承扛石》;新闻方面,龙岩的《岩声》,永安的《老百姓》《现代文艺》,闽西苏区的《红旗》《红报》等报刊,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育方面,闽西地区开展探索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如宁化县淮阳乡第一列宁小学、闽西苏区红军学校和长汀中央看护学校等。[6]

三、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的价值

习近平提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渠道,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7]闽西红色基因诞生于福建,闽西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对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具有正向的运用价值。

(一)厚植爱国情,育“红色工匠”之“大情怀”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基本上都是“00 后”,历史和政治理论素养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更加薄弱。同时,由于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他们生活的环境与党领导人民流血牺牲和艰苦斗争时期的环境已经大相径庭,传统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和心理共振。运用党史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是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8]红色是闽西革命最鲜明的底色,闽西革命史就是一部爱国爱党史,在闽西红色土地上,产生过很多像邓子恢、张鼎丞等为代表的一批闽西先进青年,他们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动人故事闪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现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是福建职业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贴切、最生动的教材。“闽西红色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客家革命山歌等思政元素更容易让福建学生在心灵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让远离战争年代的青年学生在福建土地重温“血与火”的考验,涵养爱国情怀,在福建革命“生与死”的抗争中激发自豪感,锻造民族精神,引导职业学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认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成为“爱国爱党”的“红色工匠”。

(二)砥砺强国志,育“红色工匠”之“大志向”

习近平指出,要把红土地的革命精神归纳概括,通过弘扬这种精神,凝聚人心,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3]一方面,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借互联网汹涌而来,不断冲击我国主流的价值观念。受历史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史产生错误的观点。面向电子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一代,运用网络新媒体探索更多元的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是当代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时代之需。[9]另一方面受“高考落榜”思想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缺少“斗争精神”,“及时享乐”“躺平”思想在职业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闽西革命精神的灵魂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坚信,正是始终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胜信念,因而在革命的征途上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福建儿女人民始终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将闽西红色基因融入“大思政课”中,让闽西红色元素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在实现课程知识传授目标的同时,坚定职业学子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调动职业学子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的自豪感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成为理想坚定,志存高远的“红色工匠”。

(三)实践报国行,育“红色工匠”之“大担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思政课的目标即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因此,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要实现德育和智育有机融合,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职业技能培养全过程。争创一流是闽西革命精神的特质,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闽西军民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创造了许多“第一等”的工作。在实践实训课程学习中融入闽西军民“实事求是、争创一流”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章的行为习惯和严谨认真的职业操守,培养职业学子想创新、敢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思政课程中,通过毛泽东等革命家“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唤醒职业学子的使命感召,鼓励学生立足自身岗位,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做到爱岗敬业,苦练技能本领,努力成为既具有民族精神又具有时代精神、堪担民族复兴重任、德技双修的“红色工匠”。

四、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的运用路径

闽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革命精神在开展福建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优势明显,是福建思政教育的“富矿区”。福建职业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地理优势,激活闽西红色基因,以闽西红色基因滋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精神家园,使红色基因进一步熔铸于职业学子的精神血脉中,引导职业学子做好新时代红色江山的传承人。

(一)打造福建特色思政“金课”,定“红色工匠”培养“主战场”

思政课堂是落实职业学校“大思政课”的“主课堂”,是发挥闽西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主阵地。第一,开发“闽西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学校应根据学校地域特点、职业素养指标要求,深入研究和挖掘学校的闽西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精心编选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闽西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第二,特设“闽西红色文化”特色课程。职业院校应统筹全校力量,结合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围绕闽西红色资源、闽西苏区精神等内容开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闽西红色文化特色课程。第三,探索“闽西红色文化”教学形式。学校应结合专业和职业群特征,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以闽西红色基因为媒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遵循职业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挖掘学生个人潜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全方位去探索、思考问题,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课程思政是落实职业学校“大思政课”的“关键课堂”,是发挥闽西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重要载体。将闽西红色基因与课程相融合,即将闽西红色基因中的育人元素融入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素质教育课和各类专业课程,在实现课程既定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闽西红色基因引领价值和培养人格的作用。第一,融入文化基础课,如语文课程中的爱国诗歌、写作课程学习,都可以引入闽西英雄人物青年时期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感受青年革命者努力奋斗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第二,融入素质教育课程,如体育课程中的《障碍跑》就可以与长征精神结合,通过模拟长征中的过草地(绕)、爬雪山(跨)、飞夺泸定桥(爬)等教学环节,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长征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第三,融入专业课程,如医学专业课程就可以运用“红色华佗”——傅连暲案例,学习傅连暲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感悟革命年代医疗工作者的家国情怀;美术专业课程可以开设“抗敌漫画”课程,展示《日本鬼子已到了山穷水尽》《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掉向枪头打鬼子》《新水浒》等著名作品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闽西红色革命故事相关作品。

实践课堂是落实职业学校“大思政课”的“实境课堂”,是发挥闽西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关键环节。福建职业学校应充分依托福建各县市红色实践基地生动感、立体感、参与感强的教育优势,探索形成观、研、演“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一是“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陈列馆等革命旧址,通过现场的文献史料和革命文物,让学生重温福建革命岁月,点燃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研”,将“学”和“游”紧密结合,制定红色福建特色游学线路,通过社会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现场研学活动,如“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听红色故事”等,让职业学子在实地体验中感受福建儿女革命斗争的艰苦和曲折。三是“演”,在闽西红色教育基地演绎红色故事,如“英雄赞歌”“古田会议”等故事演绎,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闽西革命精神的洗礼,提升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创新闽西红色校园品牌,搭“红色工匠”培养“大平台”

培育闽西红色文化校园品牌。第一,营造闽西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闽西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化中的显示度。学校应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史与闽西革命史的结合点,把红色基因以物化形态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如闽西革命人物雕像、闽西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标语等,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了解并认同红色文化。第二,开发闽西红色+专业文创产品,加快闽西红色基因的传播性。学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色,利用职业学校技能强的特点,将闽西红色元素融入学生实体产品之中,鼓励学生设计、创作生动形象的闽西红色文创产品。第三,开展闽西红色校园文艺活动,增强闽西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开展红色经典展演活动,如以“古田军魂”“星火燎原”“红旗不倒”为素材,举办“闽西英雄榜”“青春工匠心向党,闽西红色故事我来讲”等红色宣讲活动,以闽西红色基因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引领整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建设,提升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的层次。

建立“互联网+闽西红色资源”立体式、交互式平台。第一,建立闽西红色教学资源库。学校应重视提炼“闽西红色基因”研究和教学的成果,形成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案例、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努力打造闽西红色思政的“金课”。第二,加强红色网络平台的建设。运用校园“两微一端”、直播、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创新闽西红色文化表达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推送闽西红色影片、闽西红色绘本、红色流行歌曲、名人演讲等红色流行文艺作品,提升学校师生红色基因审美标准,让学生在“好学”中接受爱国主义和爱校主义教育,在“乐学”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闽西红色基因。第三,研发闽西文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时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依托AR、VR 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校内参观闽西红色革命基地等。

(三)培育职业学校“大先生”,建“红色工匠”培育“大师资”

“大思政”之大,关键在于汇聚社会、学校之“大”合力,构建多元育人主体。第一,建立“闽西红色基因研究”的工作室,邀请闽西红色文化资深研究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共同参与学校闽西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工作,以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研发闽西红色基因课程体系、制定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第二,健全思政兼职教师制度,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邀请闽西红色文化资深研究专家、革命纪念馆红色基地讲解员、闽西革命老战士等加入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第三,完善“大思政课”的“经师”队伍,根据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完善思政教师选配工作,为思政教师队伍成长搭建平台,通过专项学习、培训、进修、访学等方式提升思政教师闽西红色基因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第四,启动思政宣讲团培育计划,注重从党政领导班子、团干部、思政骨干教师、优秀的专业教师中选出闽西红色基因的宣讲团队成员;注重从学生干部中选拔“闽西红色文化”学生志愿宣讲员,激发他们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的热情。

五、结语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10]随着党对古田会议的历史地位的不断肯定,闽西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也进一步提升,闽西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和运用途径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闽西红色基因内涵和育人价值的分析,结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路径。希望通过上述途径,能够开拓闽西红色基因在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的新思路,在推动闽西红色基因融入福建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工作中,引导福建职业院校学子继承闽西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的“遗传密码”,鼓励职业学子在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让青春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闽西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2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58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