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2024-05-29 19:36王丽华
客联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城市群内涵

王丽华

摘 要:城市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城市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路径。近年来,关于城市群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城市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并得到相关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内涵

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群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空间载体作用,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探究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群相关研究

Ebenezer(1902) 最早提出“城镇群体”(town cluster)的概念[1],描述了城市群“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 Geddes(1915)在《Cities In Evolution》一书中对英国城市进行了研究[2],并指出城市群将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学者宋家泰在1980年提出了“城市-区域”的概念[3],他认为各城市作为各经济中心,有其相应的经济地域范围,并从实际应用上,介绍了两种主要情况。一是相应于行政区的城市区域,二是毗邻的区域,分别是“溢出其自身行政隶属范围的毗邻经济地域”和“两个毗邻经济中心,在经济吸引或效能联系上属于彼此交错、互相协作的地区”。杨吾扬和杨齐(1986)在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化时指出[4],城市在发展中会逐步由市中区和边缘带演化形成“城市连绵带”。 方创琳(2014)指出城市群是在特定范围内[5],由特大城市和3个以上的大城市为构成单元所形成的城市群体,且该城市群体具备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特征。此外,也有其他学者对城市群的内涵进行阐述。

二、高質量发展相关研究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义及测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首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金碚(2018)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是一个能够优化满足人民持续增长的实质需求、以及展现出经济发展模式、结构以及动力变化的过程[6]。赵剑波等(2019)采用系统平衡、经济增长及民生导向三个维度来解释高质量发展,他们强调这是涵盖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综合质量进步[7]。田秋生在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时,强调了质量和效益的价值取向[8]。张军扩等(2018)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种发展应当具备高效率、公正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并且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实现全面协调[9]。张涛(2020)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持续增长的需求,这一发展理念的实质意义和深度会随着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进步而被更多地挖掘和发现[10]。

(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

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单一维度和综合评价角度出发。一是单一维度方面,陈诗一和陈登科(2018)采用劳动生产率即人均产出来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11]。余泳泽等(2019)将环境要素纳入考虑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效指标。他们通过这一指标来探讨中国在高质量经济增长方面的地区性不同[12],以诸要素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的多个维度。魏敏与李书昊(2018)针对提升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复杂性,研发了一套全面的经济发展新模型。这一模型涵盖了从宏观经济调控到微观经济操作的多元化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创新激励、市场动态适应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等关键领域[13]。Jiang等(2021)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标准综合”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资源、生态、文化五个方面的评价模型[14]。肖德和于凡(2021)构建了包含“效率、民生、协调、绿色、开放”五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15]。Pan等(2021)从经济发展、创新效率、环境影响、生态服务和民生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五维指标体系[16]。郑瑞坤等(2022)基于“阶段论”视角,从协同力、驱动力、稳定力、保障力与引领力五大维度出发,分析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水平[17]。Zhang(2022)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引入效率思维,构建了效率视角下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8]。徐小鹰和陈宓(2023)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9]。

三、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空间关联网络、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等方面。张伟丽等(2023)运用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来分析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趋同俱乐部时空演进趋势[20],结果表明东北、西部内陆城市群存在低水平趋同;中原、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中低水平趋同;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则一般表现为高水平趋同俱乐部。柯文岚等(2024)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21],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演进趋势和空间效应。陈红梅和李建豹(2024)从空间溢出的视角出发来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22],并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高质量发展的不同维度来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魏瑞博等(2024)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探究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网络特征[23],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城市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刘志华等(2024)以推动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协同为研究目标[24],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因子分析模型,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与低碳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互助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并且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其效应会逐渐减弱。

在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上述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层面进行分析,有些学者则是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分析不同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宾厚等(2023)以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25],运用熵权TOPSIS法及核密度分析法,探索了长三角城市群内物流业高质量的发展差异。施雄天等(2024)同样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26],但以工业为研究对象,不仅分析了该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还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研究区域上,大部分的文献在研究城市群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整体或者是单一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而对于像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等通道型或者是流域型的城市群研究相对较少;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文献聚焦于其水平测度及实证探讨,对其空间层面的研究尚且不足。同时,本文在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对更好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重视高质量发展思想转变。就目前来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数量指标的发展,而忽略了质量的提升,导致高质量发展“质量不一致”。因此,要有效提升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对发展意识进行转变, 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视从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发展维度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城市群进而更大区域范围的“数量”到“质量”转变。二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应结合城市群内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出台细分层次的创新扶持政策、奖励机制及相关补贴,鼓励创新小微企业的创建,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等支持力度,使创新得到足够的驱动与发展;三是实施城市群协同发展策略。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的城市群协调发展策略,通过制定区域协调互动政策、高效利用资源、市场机制交流等手段缩小地级市之间的差距,实现以强带弱的良性发展局面,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Ebenezer, H. (1902).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London: Swan Sonnenschein & Co.

[2]Geddes, P. (1915). Cities i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3]宋家泰.城市—区域与城市区域调查研究一—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调查研究[J].地理学报,1980(04):277-287.

[4]杨吾扬,杨齐.论城市的地域结构[J].地理研究,1986(01):1-11.

[5]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14,69(08):1130-1144.

[6]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7]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8]田秋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

[9]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07):1-7.

[10]张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及测度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05):23-43.

[11]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53(02):20-34.

[12]余泳泽,杨晓章,张少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6):3-21.

[13]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1):3-20.

[14]Jiang, L., Zuo, Q., Ma, J., et al.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1, 129, 107994.

[15]肖德,于凡.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及差异比较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21,9(03):86-98.

[16]Pan, W., Wang, J., Lu, Z., et 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Measurement system, spatial pattern, and improvement path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1, 118, 102458.

[17]鄭瑞坤,杨璐瑶,汪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集聚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2,38(20):102-107.

[18]Zhang, F., Tan, H., Zhao, P., Gao, et al. What was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ased on the ICGOS-SBM model[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5, 109593.

[19]徐小鹰,陈宓.资源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空间关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数据分析[J/OL].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9):137-147+187.

[20]张伟丽,王伊斌,魏瑞博.城市群内城市高质量发展趋同俱乐部时空演进及机理[J].地理学报,2023,78(12):3109-3128.

[21]柯文岚,李文慧,闫晶晶.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24,26(01):1-14.

[22]陈红梅,李建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J].生态经济,2024,40(04):77-86.

[23]魏瑞博,孔雯怡,李士超.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研究[J].时代经贸,2023,20(10):162-165.

[24]刘志华,袁庆禄,李翠,等.“双碳”战略下低碳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效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OL].环境科学:1-20[2024-04-22].

[25]宾厚,吴冕,张路行.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及评价[J/OL].物流研究:1-7[2024-04-21].

[26]施雄天,李亚玲,余正勇,等.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双维测度、动态演进及创新环境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4,43(03):33-43.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城市群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