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

2024-05-29 01:53王晓丹
客联 2024年2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王晓丹

摘 要: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崇尚真理、坚定信念,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了不懈努力,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历史贡献;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来我们的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以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崇尚真理、坚定信念,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了不懈努力,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一、奋斗历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它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100年的的持续奋斗中探索中得来的。

“五四运动”之前,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才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从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执政后所肩负和要致力完成的新的历史使命,就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大国,要用什么形式、什么道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根绝我们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国进行创新。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在毛泽东时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反对照搬苏联模式,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分别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部重要著作,并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比如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但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決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8日-22日,邓小平召开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成功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举旗亮剑,谋篇布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化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信仰。对于掌握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信仰是其借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凝聚党员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曲折的中国化过程,并影响和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观,这一信仰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来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当时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团体,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诉诸革命行动,反对空洞的、教条的、脱离实践的信仰。毛泽东将共产主义信仰视作中国历史的现实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邓小平在信仰观上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高度重视并多次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纠正了文革时期的领袖崇拜,继续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也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证。

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国情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继续坚持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时期集中关注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认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具体体现。共产党人要增强党性,就必须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和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要求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由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②;“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③。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对建设事业及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范畴,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党取得各项事业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精神之“钙”。

(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探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勇敢的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不畏艰难险阻和白色恐怖,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落后面貌。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持之以恒的执政追求。建党100年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历史,就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二、伟大成就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业绩是翻天覆地的,也是举世瞩目的,这是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做到的。

(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840年到1919年持续80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不同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救民方案,然而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1922年6月中共二大的时候,中共中央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同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在中共二大以前,中国人民进行了80多年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阶级、一个政党能够提出上述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上提出这样明确的革命纲领,并在此后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共產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中国国情不断深化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历史,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不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了通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④。而新中国的成立,则是这一大事变的丰硕之果,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旧中国,中国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赔了一百多年的款,除了“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如何整治国民党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建立起一个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利益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是国民经济初步恢复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方面由于中国经历了长年的战争,经济状况不佳;另一方面国民党特务潜伏在大陆,伺机反扑政权,所以新政府花费了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并且镇压当时的反革命,通过镇压反革命,基本肃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残余势力。同时,在这期间还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国民经济初步恢复以后,党在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实现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党采用了和平赎买的创举,减少了社会矛盾。我们党制定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符合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基本国情,也真实的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得以顺利进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也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使中国社会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形态结构发生了根本更替,中华民国政权最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取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再次证明了“没有共产党,旧没有新中国”,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新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参考,必须从头做起,努力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从此,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可谓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失误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突出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要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正是在这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改革开放大浪潮推动下,党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快速提高,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在外部我们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考验;在内部我们也面临过价格“闯关”、通胀压力和社会发展矛盾聚集等一系列挑战。然而,我们党都带领人民群众一一克服,始终保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总体平稳发展,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战略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效最显著的四十多年。变化之大,有口皆碑。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还有很多艰难曲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逆转!

三、基本经验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前行的动力之源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中国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饱经磨难而不衰、历经艰辛而不倒,就是始终树立群众路线意识不动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松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深刻地诠释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既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期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脉相承,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創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要完成好执政的历史使命,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不断前进。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前行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不会有中国社会的惊天剧变,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继续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续前行的方向

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而严峻课题,就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基于我们一直照搬和借鉴的苏联体制已经暴露出严重的弊端,毛泽东同志果断提出“走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更加自主地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也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展现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同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70年的时间走出的“中国道路”,恰恰说明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道路和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必须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视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为实现国家统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统一战线依然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更加生动地说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五)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定力之源。纵观中国近现代史,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正面战场促进了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独立,资产阶级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曾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国民政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都依赖外部力量,而不是团结依靠人民,所以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制度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对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国际资本依赖程度也很高,政治上也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西化”陷阱,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民族复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尤为重要。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仅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能够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显著优势。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第316页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人民日报,2016-07-02(2)

③ 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人民日报,2016-07-02(2)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人民日报,2016-07-02(2)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人民日报,2016-07-02(2)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