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老科技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研究生,我觉得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老科技的传承和应用也不能忽略。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如何把科技创新与老科技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大课题。基于此,近段时间,我特意找来《老科技的全球史》一书进行了仔细研读。我觉得书中提出的关于老科技的一些观点,让我受益匪浅。我想从专业的角度,对此书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解读和评价,同时也指出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在老科技的推广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作者介绍
大卫·艾杰顿,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帝国理工学院创办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并担任主任,后随该中心一同转至伦敦国王学院,著有《战争之国:1920—1970的不列颠》《老科技的全球史》等。
二、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科技史,它着眼于无缘奖金和非主流关注的科技(如波纹铁皮、人力三轮车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平淡无奇,大部分是相当过时的老科技,或者是老科技结合地方需求改造后的产物,但长时间以来非常好用、不可或缺。
作者跳脱传统科技史的叙事藩篱,将目光投向模仿改造、保养维修等一贯被认为缺少技术含量但实际上影响深远的环节。一直以来,以科技、创新、发明为主的主流思想充斥着科学史的研究视角,公众也在宣传中接受着高新科技对于世界的重要性,在一片赞美科技发明与创新的浪潮中,作者以近乎相反的视角研究了生活中使用着的老科技,而不是那些高新科技。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老科技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习惯,甚至忽视了这些老科技的重要性。《老科技的全球史》正是将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老科技新奇地展现在各位读者面前,同时也给予了科技方面新的思考。
三、对此书的评价
首先,此書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作者从科技的重要性进行展开,指出目前主流世界已经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正在发生。科技及其特定时期的重要性中的许多看法,过去是孤立的、根基不稳的,所有高科技被消费殆尽,都会过时而成为“低科技”,我们需要去评估科技,区分创新与使用。以创新为中心的科技史与实际有所不同,而最先发明出科技的国家不一定是首先使用的国家,同时声张专利只是法律上的权利,这对众多公司宣传专利越多就好像越好一样,给出了反驳——大部分专利都是无用的,将大众生活中一些普遍接受的耳熟能详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其次,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例如人力三轮车、波纹铁皮、石棉、水泥等等,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是世界上不同地区人民所使用的老科技,可以说,这些老科技至关重要,我们生活中根本离不开这些老科技。当然,此书对新科技也有描述,不但介绍了现在许多在使用中的低科技来源往往是某些高科技的副产物,也对科技发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许多国家都倡导创新,而这里面的许多看法却慢慢趋向于一致。试问,当我们的看法都趋向一致时,创新还能叫创新吗?辅以以往科技史所未关注的影响科技变迁的因素,将研究的全面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此书从世界史的角度对科技史进行了思考,视角新颖、独特。思考科技史,必然要思考世界史,这同时显示了科技在20世纪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对于理解20世纪的重要性。科技史中不仅具有文字记载,而且同时具有与文字记载相应的思想成果和物质产品,这些都一并保存下来,里面有一些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依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点,正如历史不仅仅是英雄的历史,也是人民的历史一样,低科技也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去注意,而我们往往在著名科技的光环下忽视了这些东西。对事物这件东西与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同样重要。
四、此书的不足
书中的实例众多,较为分散,往往涉及数个国家与地区,如能以一个典型国家为例,并以时间的顺序将科技的变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无疑会更加易懂。同时,如能以一个较为完整的实例来做进一步的剖析,进而将影响科技的诸多因素串联在一起,让因素之间相互碰撞与影响,就可以更好地把科技变迁丰满化。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