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化的可译性探讨

2024-05-29 22:33安利
百花 2024年1期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

安利

摘要:语言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在语言体系的基础上,文化才能不断催生、沉淀及发展。在了解一种文化前,人们首先需要增加语言与文化之间联系的认识。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可译性也存在一定的限度。本文将对语言、文化、文本翻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阐释语言和文化的可译性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可译性

翻译是语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关键路径,能够使不同类型的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并完成互动和交融。但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性和文化内涵的具体差别,翻译工作很容易触及可译性的限制,因此译者难以完成部分词语、文本的翻译,或难以准确地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完成对文本原意的表达。

一、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实际联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不仅会相互催生,还会相互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化则体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和社会习俗。语言能够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信仰、社会等级以及其他文化特征。例如,某些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揭示人们对某些事物的重视程度。人们可以从各地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中了解到不同的地区文化表现。[1]语言能够塑造文化。语言不仅反映了文化,同时也塑造了文化。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人们共享和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例如,一些特定的词语和短语只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有意义,并且通过语言的使用,这些意义被传递和保留下来。也就是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一旦脱离相应的语言环境,出现表达方面的差异,文化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语言不仅是思想表达的工具,还能够影响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和词汇结构,这导致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方式的差异性。例如,一些语言中的时态和语气对时间和事件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导致同样的文本内容在交流中会体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另外,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基础,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可以建立社会关系、传递信息和共享知识。语言的选择、使用方式、语言风格等都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认同的影响。同时,语言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传承,人们可以保留和传递特定的文化知识、传统和价值观。一些语言甚至被视为特定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二、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由于地域和历史发展环境的不同,不同語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分析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能够深刻地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可译性,为解决翻译方面的问题提供便利。

首先,在不同语言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特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方面,一旦文化存在差异,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也出现变动,同样的文本内容很可能表达并不相同的情感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直译虽然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复原文本,但无法表达出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会直接导致文本信息量的损失,或直接造成文本表达方面的差异。以中文的表达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直接表达的文字信息和实际的文化内涵存在较大的差异,仅从文本内容上对“大漠”“长河”“落日”等词语进行翻译,无法体现出整个场景所构架出的豪放和荒芜。这样的文字内容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想要准确地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复原,就会造成翻译方面的可译性限制问题。[2]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礼仪和风俗存在差异,即在相应的环境和历史基础上建立了特定的文化,并且语言也基于相应的地区文化做出了相应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背景信息是语言表达的关键,仅凭借字词句落实的方式只能表达出语言中的字面含义,难以表达出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内容。简单地说,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催生的特点促使翻译工作需要面对相较于原文本更加庞大的信息量,一旦进行语言的翻译,也需要对相应的文化内容进行理解和阐释,以表达出隐藏含义。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模式差异很容易导致阅读者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化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就对翻译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三、语言和文化的翻译难点

语言的发展和创新与文化相互联系,语言的表达组成了统一的交流模式,而文化内容组成了语言表达的内涵。反之,语言在发展中促进了文化传播,让文化借助语言进行解读,语言方面的创新和融汇也会反哺文化。也就是说,在进行语言和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并非是分离的个体,而是需要统一翻译的整体。[3]这就造成翻译文本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翻译人员在实际翻译中需要充分了解语言相对应的文化内容;考虑到一种文本切换到另一种文本进行表达的准确性,这就造成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表达相同情感、文本内容、文本结构的难题。

(一)翻译的实际重心不明确

在进行不同语言与文化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通常会因为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量的损失,降低可译程度。在翻译中,译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到接近原语言的字面意义的同时进行翻译,是忠实于文本,还是偏向对文化内涵进行表达,适当脱离文本。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进行文本的翻译,都势必造成一定的被译语言文化的内容损失。尤其在对结构、文化、思想内容较为复杂的作品进行翻译时,很难在直译和意译中找到实际的重心,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翻译工作量的上升及可译性的下降。例如在进行《尤利西斯》这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由于其文字结构特殊,表达方式模糊,且存在大量的引证、暗喻,文本的跨度极大,想要在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基础上按原意进行翻译和复原,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容易导致翻译重心出现失衡,并对后续的翻译工作造成阻碍。同时,因文化存在差异,可能在被翻译语言中存在只基于相应文化产生的词语。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只能选择应用近似的意思完成意译或创造脱离文化环境的新词语进行直译,在学术类文稿的翻译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而基于严谨和准确的翻译要求,译者很难在意译的准确性和直译的准确性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完美地完成相关文化情境下的语言翻译很有难度。

(二)译者的专业能力不足

不涉及文化内涵和差异性的翻译通常不需要译者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只需要根据相关内容完成字词句的落实。但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稿、学术著作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素养,能够对被译的语言和文化产生深刻且具体的认识,以保证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的文化情境或历史情境精确地了解语言中的隐含内容,以及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从而根据相应的情况完成翻译工作。译者专业能力不足,在翻译过程中很有可能忽视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导致翻译内容中的信息大量丢失,相较于原意产生巨大的变动。[4]同时,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下,相同的语言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译者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很可能无法了解实际的翻译内容,进而对翻译工作产生疑问。在可译性方面,译者的专业能力不足无疑会导致语言与文化可译性的降低,使译文更难以忠实于原文,更难以达成“信达雅”的翻译目标。

(三)语言和文化存在差异

语言和文化的可译性问题从根本上是由语言和文化存在的普遍差异引起的,只要语言和文化一者存在差异,就会导致翻译方式、翻译内容的巨大变化。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只能尽可能准确、完善地对文本进行翻译,而无法完全地保证原文的可译性。从语言上来说,汉语的同音异义构成的双关、谐音和格律等内容无法复制到其他语言中,而英文中的部分谐音联想内容也无法在汉语中完成翻译。在文本互译的过程中,很难忽视语言本身存在的实际差异,根据其特性所构成的特殊文本内容也很难用另一种语言进行直接的介绍。在文化方面,翻译工作需要基于历史、文化情境、风俗习惯等内容,甚至在地区之间,由于风俗的差异,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与其他地区的语言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类似的情况下,文化的差异越大,语言表达的差异也就愈加庞大,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想要了解相应的差异性和文化内涵,就需要掌握更加完善的文化内容。显而易见,一旦未完全了解翻译和被翻译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翻译的结果就只能不尽如人意。

四、解决可译性问题的具体策略

由于部分作品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差异问题,且作品的叙述基于文化内涵,译者很难通过直译或意译的方式完成原文意思的表达,即缺少可译性。但在翻译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译者也在不断思考和创新翻译的模式。

(一)具体分析翻译情境

翻译,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翻译中应当深度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将语言的表达和文化内涵充分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翻译后的内容,并且对具体的翻译情境进行分析。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应偏向对文学内涵的表达,并通过注释的方式对特殊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使读者切实感受到文字中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在进行学术文本的翻译时,应当突出对学术词汇概念的精准阐释,对独有的学术概念,应当运用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尽可能接近相应的表达。

(二)提升专业水平

译者在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翻译时,想要提升译文的精确度,一定要切实提升专业水平,对相关联的文化传统、语义信息、历史事件拥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了解到一致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完成对翻译作品的全面解读,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

首先,译者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其对相关语言和文化的了解程度有关,译者只有对语言和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从原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出发,才能够真正地站在相应的视角上完成对语言和文化的展现。[5]因此,译者应当定期对相关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并持续发掘创作者的特点,对创作者个人的习惯和创作模式进行总结,再通过“信达雅”的方式进行原文本的翻译。

其次,译者之间在面对存有争议的文本翻译时,应进行讨论和分析,共同制定合理的翻译方法,让翻译的语言更加接近原文本,为之后的重新翻译奠定基础。简单地说,翻译内容不能一蹴而就,应根据译者认识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使文本的可译性持续提升。

(三)完善文本比较

在进行文本翻译时,如果是较为艰涩、复杂的文本内容,译者可以借助多文本比较的方式,对不同文本之间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对差异性进行探讨,再通过分析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差异性找到解读文本内涵的关键点,准确地完成文本内容的翻译和解读。简单来说,先通过文本比较的

方式了解到文本的实质和内涵,发掘隐藏在普遍表达之下的内容;同时,在新的视角下,很容易发现解释文本的新方式,最终完成翻译形式的创新,切实提升文本的可译性,保证文本翻译的实际质量。在不同文本比较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对文本表现方式的异同进行总结,尽可能使文本翻译内容与本土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完成文本内涵的解释。而在找不到相关文化的情况下,译者可以通过注释、引证等辅助翻译。

五、結语

总而言之,语言和文化的可译性与语言和文化所处的环境相关联,文化内涵、历史传统、地区习俗、语义表达、语言结构等因素都可能对可译性造成影响,导致文本可译性的降低。想要做好翻译工作,提升文本的可译性,译者就要明确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文本的异同,不断创新和发展翻译模式。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民国武戏演剧史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2BB035);2021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一般课题“云冈石窟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批准号:2021YJ102)。

参考文献

[1] 赖立伟.英文歌词汉译中的不可译性研究[J].名家名作,2022(25):101-103.

[2] 胡陈尧.论贝尔曼翻译诗学思想中的“可译性”问题[J].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2022:15-24.

[3] 李琳琳,徐洋,李家坤.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探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503-508,515.

[4] 冯溢.可译性的阈限:论本雅明《译作者的任务》[J].华中学术,2021,13(3):253-261.

[5] 李媛媛.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红”字的翻译探讨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J].作家天地,2021(6):138-140.

猜你喜欢
翻译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我有我语言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