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陈忠飞(1980~),男,汉族,浙江平阳人,浙江省平阳县新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定理和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深入剖析和实践,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146-04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物理,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才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问题式教学策略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种重要研究和实践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挖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目的。
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以其鲜明的特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问题教学法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同时,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在团队中协调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协作。
(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也能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式的授课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锻炼他们的思考技巧与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能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与观念。此外,问题式的教育方式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授课技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指导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和观念。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程的教育成效,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讲授法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往往只是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产生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需要大力推广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生活实际脱节
高中物理教学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明显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地区的学校物理教学设施和实验器材严重不足,这限制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还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条件。
(四)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部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较低,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此外,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滞后,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五)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环境中,学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这使得他们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力度,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
(一)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了解学生需求
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法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确保问题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关于学生需求的信息。
2. 激发学生兴趣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现象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视频、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关注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例如,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和想法,或让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
一方面,问题的启发性是指问题应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他们提升创造力。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析汽车制动的过程?”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让他们明白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鼓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例?”这个问题则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物理学的踪迹,让他们明白物理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问题的趣味性是指问题应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静电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在干燥的天气里,头发会竖起来?”这个问题源于生活,富有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又如,“如何制作一个静电发生器?”这个问题则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制作静电发生器,让学生理解静电学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既要保证问题的启发性,又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创设问题,导入环节设疑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关键点是利用科学的方式来构建问题,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他们积极地思考,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技巧。换句话说,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教学。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即问题要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真实性是指问题应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针对性是指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逻辑性是指问题设置应遵循逻辑推理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导入环节设疑时,教师应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挑战。
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电磁铁可以吸引或排斥铁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既具有真实性,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又具有针对性和逻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流效应这一知识点。
通过科学创设问题,导入环节设疑,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优质性。
(二)基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情境
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授课时,以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为出发点构建问题场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教育手段。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指将新知识与已学过的旧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当构建问题场景时,教师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热情以及真实需求,以确保问题既富有挑战性,又富有乐趣,同时也具备实用价值。
第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师可以先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旧知识,然后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力的合成”这一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力的概念”“作用力”等旧知识,然后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如“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多少?”来引入新知识。
第二,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避免简单的事实性问题,而要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复杂问题。例如,在教授“电磁感应”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实际应用问题:“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为什么会在其两端产生电压?”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问题情境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在教授“电路”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家庭电路的问题:“当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为什么保险丝会熔断?”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知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識。
针对新旧知识的关联性构建问题情境是高中物理教育过程中运用的关键方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设置的挑战性和实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组合作解题,深化知识学习
为了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应坚定地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并着力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难题。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全面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探讨,学生们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并推动问题导向型课堂的构建。
首先,教师需要合理分组。教师应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便于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物理水平,尽量使各小组在物理知识和解题能力上保持均衡。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解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教師要明确任务。在小组合作解题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解题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解题信息和资源。此外,教师还需设定合理的解题时间,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设定明确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专注于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再次,教师要适时引导。小组合作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其中,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掌握解题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和技巧,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最后,教师要组织有效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解题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讨论环节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五、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研究技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技巧,以满足问题式教育的需求,并充分发挥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占军.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法[J].吉林教育,2016(19):36.
[2]赵文超.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6(26):7.
[3]周拱照.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6(2):37.
[4]张颖.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21.
[5]王猛.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