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2024-05-29 11:43郭耀威
客联 2024年2期
关键词:风险商业银行

郭耀威

摘 要:在金融业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为了解决这一长期遗留的难题,业界提出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策略,这一举措具有显著意义。通过实现信贷资产的表外化,该策略不仅能提升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而且在多个发达国家已展现出显著成效。然而,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实体经济内部潜藏的风险逐渐显现,进而导致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固有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因不同类型的参与者没有完成其合同义务,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债务人出现违约行为时,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商业银行就会受到不良影响,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构成取决于不良资产的结构性质,在资产重组时,更应该注意基础资产的质量问题,才能尽量避免债务人的违约风险损害投资收益。同时,债务人也会有提前偿还的行为,则会打乱商业银行正常的收益支付计划,并且很难找到更高的资金支付成本的再投资项目,从而引发提前还款的信用风险。

发起人的信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发起人,商业银行来说,其在信用道德风险问题上更为突出,商业银行有可能在选择基础资产时,将可疑类和损失类当做次级类进行数据加工,以次充好,并且串通评级机构对其虚假评级和增级,在投资者要求披露更多信息时,却对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所隐瞒,再以自身便利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

第三方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了各种第三方机构主体,主要包括SPV、评级机构、增级机构和结算机构,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若各机构主体缺乏信用道德意识,则会使商业银行容易与各机构主体之间串通,最终出现损害投资者收益的风险。

在2001年之前,美国的安然公司曾风靡一时,其连续几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安然公司存在巨大的财务造假问题,导致最后走向破产的道路,安然的破产损失最严重的参与者就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其中J.P摩根对安然公司的无担保贷款就有5亿美元,而且安然的债主还有各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大银行等,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不良资产损失。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因专业技术上存在不足,从而带来的风险。标的资产识别风险。商业银行在与信托公司协商后,对其自身的不良贷款进行了筛选,确定了哪些适合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在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时,为了控制风险,选择了相对较好的不良资产,以确保资金流动的稳定。而在技术操作上则表现出更多的审慎,既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又能降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方式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破产隔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与信托机构之间没有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而在商业银行存在经营危机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也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现金流估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与信托机构在对现金流进行估值的时候,有可能产生较大估值偏差而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对于现金流的估值处理方式并不成熟,需要運用比较复杂的模型和方法,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积累的经验较少,在对现金流估值的时候,更要注重审慎原则,最大限度的缩小估值偏差,才能保证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常运行。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在不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及时偿还债务。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发起机构的资金流动性,但也要考虑到商业银行自身会带来流动性投资潜在性风险的可能性。

2007 年的英国北岩银行破产,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流动性风险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其资产70%以上都是缺乏流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过度房贷使其杠杆倍数迅速增高,又由于储户在形势的偏向下纷纷取走存款,导致北岩银行承兑危机的爆发,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破产。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外部环境风险

(一)监管环境风险

监管环境风险主要是由于政策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引发的风险。

从大环境来看,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模式一直处于曲折向前的趋势。2005 年央行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拉开序幕,在2008年以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都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为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监管层采取“一刀切”的解决方法,央行和银监会也都要求暂停相关的审批工作,原本大好的发展前景,突然就陷入了停滞。直到2012年重启资产证券化,到2014年两年的时间,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有效的发展模式,至2016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才进入正轨,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成效,但由于我国国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当依仗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法律环境风险

法律环境风险是指因为法律本身存在的不足与漏洞所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创新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滞后,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很多,例如,如何将不良资产从法律上进行有效的剥离,而由于投资主体和参与者的多样性,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要用法律来确定,所以,如果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够完善,出现了失误、迟缓、表述模糊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操作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产生法律风险。

(三)经济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风险对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行业情况、金融环境等,都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敞口。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周期特性。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各个行业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金融产品,尤其是证券化产品。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社会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宏观环境良好,对不良资产的消化自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旦经济下滑,证券化的产品的发展就会处于劣势,出现融资困难、社会资本短缺、难以持续、市场疲软、投资者利益不能保证的风险情况。

具体的经济指标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经济指标的变化就是风险状况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证券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的经济指标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利率波动会对投资者的资本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证券化产品的定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由于利率的下降,导致了债务人提前还款,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了预测,从而引发了债权人的提前偿还风险。

三、结语

结合上述几个风险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其存在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结构比较复杂,类型多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较多,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数学模型来进行风险预测。从自身固有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两个方面来看,信用、技术、流动性风险,以及监管、法律、经济环境风险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生影响。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风险具有很高的传导性和感染力,如果这些风险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正是警示了关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胡献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风险及法律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6):58-61.

[2]曹东坡,赖小鹏.当前形势下不良资产基金化运作模式的障碍与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19(2):55-60.

[3]李佳.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变革[J].当代经济,2015(3):78-83.

猜你喜欢
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