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指在描写景物或情境时,通过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的互相渗透,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在古诗中,这种手法被广泛应用,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以说将“情景交融”表现得恰到好处。全诗仅用了简简单单的20个字,就将诗人身处异地月夜的思乡之情生动地传达出来。明明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却没有刻意去写思乡的内容,而是将无限的情思凝入那句“低头思故乡”,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美感的同时,也深深被这份情愫所打动,令人不得不叹服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情感之美和文化之光的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古诗常常和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社会风俗等种种元素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情景交融的组合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学感受和人生体验。首先是“诗与自然”。诗与自然的结合一直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人们常常将自然风景和古诗词融合在一起。例如《静夜思》中的首联和颈联:“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中都提到了“月亮”这个自然景物。因为在古人的诗歌或文学创作中,“月”的情感意象非常丰富,常常被用来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是借月寄相思的典型代表。在这种方式里,作者将思想感情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使得古诗的表达之美和自然景观的视觉之美相得益彰。其次是“诗与历史”的组合方式。古诗与历史人物或事件相结合,更多的是表现作者对其的感悟和体验。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的是诗人对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所产生的思考。在这种方式中,古诗还起到了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最后是“诗与艺术”。如用京剧表演方式呈现明代汤显祖的剧本《牡丹亭》(课外阅读),不仅表现了作者情感和精神的高度,还展现了艺术与诗歌的融合和一定程度上的互惠互利。最后是“诗与生活”。古诗与生活的结合无疑是最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流露的方式。人们总是不经意地把古诗与自身的感受和经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那些既亲切又深刻的诗意场景,李白在《静夜思》中以月亮抒发思乡之情,也是因为月亮的运行规律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初一到十五再到月末,每晚不同的月亮形态及其变化,都带给人们丰富的感知与想象。再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课外阅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风雪苍茫的寒冬腊月,诗人酒已备好,炉火已生,只盼朋友早些到来。“酒”“火炉”和“雪”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声色并茂、有形有态、富含情意的图画,流露出友谊的浓浓暖意。
于我们的写作而言,使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不但可以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够强化内容的主题表达、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借用象征,触景生情”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借助某一具体的事物或景象,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来表达较为抽象的概念思想或者内心情感,使其不失含蓄同时更为形象。在古诗中,诗人往往因看到眼前的某个景象,引发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从而激起作者的写作欲望。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寂静的夜晚,辗转难眠,望着天上的明月,思绪万千。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仿佛是一层薄薄的秋霜。他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于是提笔抒情,排解思念。“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是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作者在产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把眼前的事物或景物拿来叙事或描写,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象之中。在描绘的过程中,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进而对景物和情感起到生动的烘托作用。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写,可想当时诗人的心中必定怀着无限的哀愁。当诗人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处,壮丽的风景让其感触颇多。诗人追忆起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英雄易去。于是面对着滚滚江水表达出自身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另外还可以“巧用对比,细节抒情”。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情感或情境,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和共鸣,而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描写,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的情感和情境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感触。例如《静夜思》本身虽然没有使用多么绚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平缓的叙述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然而诗中从“疑”到“举头”的转变以及从“举头”到“低头”的对比,都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活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朦胧之中将地面上洒满的月光误认为是铺在地面的一层浓霜。而“霜”字用得更为巧妙,它不仅凸显了月光的皎洁,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寒冷,烘托出诗人漂泊异地的孤单落寞。“举头望明月”的“望”字表明诗人已经渐渐清醒,于是他抬头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引出了下句“低头思故乡”。“低头”与“抬头”的对比,刻画出诗人转变为沉思的状态。“思”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家乡的亲朋好友、家乡的一草一木、往昔的欢乐岁月,深深藏在作者的思念之中。这便是細节刻画用以抒情的魅力。
那我们在写作中如何才能写好情景交融呢?笔者认为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一是真正理解情景交融的含义,这是在写作中运用好情景交融的基础。二是学会选择恰当的情境。选择一个恰当的情境对于写好情景交融至关重要。情境要与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情感紧密相关,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同时,情境要具有代入感,才能够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三是平日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了让情景交融更加生动、感人,我们需要养成留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对细节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可以展现更加真实、立体的情感和氛围。四是学会运用质朴生动的语言。运用生动的语言是写好情景交融的关键。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词语、句式,描述人物的情感和环境氛围,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感,产生共鸣。但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追求词句的华丽,有时候返璞归真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五是注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情景交融的写作中,要注重掌握情感的起伏、转折和高潮这样的变化,才能使故事更加动人。同时,我们也要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情感展现得更为生动形象。此外还应学会平衡情境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是写好情景交融的重要技巧。在描述情境的同时,要通过情感来让情境更加鲜活、生动,“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与情感相辅相成,形成完美的融合,才能创造出感人的故事。最后少不了加强写作练习与接收反馈。不断地练习可以快速提高我们写作的水平,加深读者对故事内容的情感印象。同时,通过读者或他人的反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总而言之,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它通过情感与情境的相互融合、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打破传统模式的创新方式,为读者带来更加深刻、动人的阅读体验。古诗里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为我们提供了很高的鉴赏价值和学习价值。在今后的日常写作或者文学创作中学会灵活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价值,并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