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培养兴趣,写作提高能力

2024-05-29 15:26:25李冬玉
课外语文·上 2024年3期

李冬玉

★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艺术,也是我们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和磨砺的重要技能;阅读是帮助我们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基础,也是为我们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反复、有效的写作训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提高文章质量水平、提升自身写作能力,从而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我们自身的写作兴趣。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到作者文字内容和情感观点的影响,从而可能得到很多值得动笔记录下来的启发和灵感。比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常常把记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结合使用,使内容画面富有诗情画意的同时又具有哲理性,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反思。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先是点明了百草园是其儿童时期的“乐园”,至于让童年时的作者感到“乐”的原因,下文通过生动的景致描写点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样普通自然的画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有趣或难忘的场景可以应用到写作中,由此激发我们故事创作的灵感。

《朝花夕拾》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段落和精彩的观点,不但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还能够调动我们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比如“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学会用心体验人生,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好与坏。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联系到自身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故事并将其运用到作文当中来升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鲁迅还非常善于用一些富含道理和文化底蕴的小故事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比如作者在拜见私塾先生时,将心中关于“怪哉”虫子的疑问提了出来,却惹得先生一句“不知道”和滿脸怒色。读到这里,很多读者不免疑惑先生愤怒的原因,于是作者在下文便指出“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私塾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通过对上下文的仔细阅读和作者自己的解释我们就会明白,这位先生是深受儒学影响的正统先生,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思想先生固然明白,因此自然不愿回答作者这个稍显冒昧的问题。这种用故事表达道理的方式也能够启发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学会丰富自身的表达形式。

除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兴趣、引发深入思考之外,我们还能够从优秀的佳作中学到十分丰富的写作技巧,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有着重大帮助。鲁迅的《朝花夕拾》里就含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比如作者非常擅长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事物的本质。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活动场景,都能够以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在《无常》这篇文章中写到迎神时候的“无常”和作者在演剧时所见的不同:“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 ‘正人君子之所谓 ‘老婆儿女。”其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这一细节性的动作描写非常形象地写出台下的“无常”其实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小丑似的脚色”反倒是写出了“无常”的诙谐可爱。而“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这两段描写则点明了“无常”也和凡人一样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通过“孩子人妻”这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现实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他不单单是戏剧中惩恶扬善的使者,也和普通人一样充满了感情,这也是“无常”这个形象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同时,作者也借助这样具有亲切感和反差感的“无常”形象衬托了舞台上其他“鬼神”的无情,从而进一步暗示出当时社会中整个封建阶级冷漠和虚伪的姿态,由此升华文章的主题。此外,鲁迅还非常善于使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特色和自身情感态度。比如《五猖会》中写作者对迎神赛会前后期待和落差的对比,作者在文中先写自己常常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能够比之前见到的那次更加热闹一些。然而笔锋一转,“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参加赛会也只是留下一些“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这样不值钱的纪念品。除此之外,作者紧接着还用《陶庵梦忆》中对赛会热闹场景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他在现实中所见的迎神赛会的无趣。同样,在描写去看五猖会的故事情节中,作者多次提到对于五猖会的期待和向往,但喜悦激动的心情却由于父亲要求自己背书而逐渐消散,以至于最后在前往五猖会的路上,作者并没有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而前后心境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作者一直被父亲强制要求背诵自己根本读不懂的晦涩古文。在文末,作者说时至今日都无法理解父亲当时的要求和行为,实际上是表达了内心对于封建强权教育制度的厌恶和批判。作者用相似事件的对比、人物前后心情的差异巧妙讽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迂腐思想。这启示我们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对比手法来强调自身对事物或人物的看法,以此增强态度的鲜明感和前后内容的反差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光靠阅读和学习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训练当中。所谓熟能生巧,对于写作也是如此。具体而言,在动笔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自己写作的目的和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语言风格、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以《朝花夕拾》为例,这本书中的很多故事内容大多具有批判性的主题价值,在写作时既要注重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又要兼顾故事的精神内涵。比如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作者多使用托物喻人和反讽的手法,夹叙夹议,通过追忆自己和一只隐鼠的故事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施暴者的憎恨。但其中的情节描写不乏细腻性和生动性:“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齐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慢慢地能够饮食,行走,到其次日,好像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始终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不管是将蛇行动的声音比作“数钱”还是对隐鼠奄奄一息到恢复活力的描写,作者表达得虽零散但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隐鼠的关切和喜爱。从内容整体看,全篇布局灵活,现实和回忆穿插交替,使得语言表现富于变化。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以试着将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安排和可能使用到的写作技巧简单罗列出来,在帮助我们组织语言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行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还有,就是要坚持反复和大量地练习。我们可以先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或一件完完整整的事,比如一个人的外貌、思想、习惯、感情,一件事的因果、层次、秩序等,通过用心观察和记录让自己所刻画的人或事物更加详尽具体,并且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有头有尾又不失内涵。在反复的写作记录中,对于字句的使用我们要反复斟酌。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吸收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并为己所用,激发对写作的创作热情和灵感;写作是“输出”的事情,从长期的写作中我们可以丰富自身的思想情感,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观察力,使语言表达更具有力量和水平。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效结合,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创作出更优质的文章内容。